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长沙市雨花区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纪实

2017-12-23 03:17陈文静吴秀娟赖斯捷
湖南教育 2017年46期
关键词:雨花区雨花骨干教师

本刊记者︳陈文静 吴秀娟 赖斯捷

通 讯员︳曹 芬 范俊胜 付晓芹

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长沙市雨花区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纪实

本刊记者︳陈文静 吴秀娟 赖斯捷

通 讯员︳曹 芬 范俊胜 付晓芹

在雨花区,校长、书记上讲台成为一种常态

“雨借风雷惊寰宇,花凭馥郁漫三湘。”地处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中心地带雨花区,是长沙市教育体量最大的区域,更是长沙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

近年来,雨花区以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为抓手,不断提升雨花优质教育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让优质成为每所学校的基因,使“校校成优校、师师做良师、生生皆成才”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牵住“牛鼻子”,让校长书记“专”起来

早在2007年,雨花区在长沙市率先举行全区“校长示范课”比赛,同时还硬性规定,校长、书记和行政人员必须上课。

这个“传统”的策划者正是时任雨花区教育局副局长的王青春。曾在农村高中担任10年高三历史老师、编写过24本教学用书,其论文还被国家核心期刊收录……长时间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的王青春很看重学校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他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教育界,‘教而优则仕’的很多,但我始终认为,校长应当成为教育家,而不是行政官员。学校的中心工作在课堂。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不仅要常听课,还要会评课,会上课,上好课。”

“校长书记表率工程”,就是雨花区鼓励校长、书记“上讲台”,推动教育课改,引领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

“校长书记表率工程”中,全区44名中小学校长、书记和幼儿园园长自主申报,共开设16场讲座、28堂公开课,涉及语文、数学、综合、教育管理等10多个学科,并接受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打分评奖。

一批优秀的校长、书记凭借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综合素养,从管理者变成一线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从容踏上讲台——长郡雨外校长刘翔贵理性清晰,用《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畅谈了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困惑与思考;明德洞井中学校长彭本良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兼以朗诵、演唱的形式,再现“龙马精神”的生命气场;砂子塘小学校长孟毅踏上讲台,讲授经典童话《金色的脚印》,他的课堂轻松又不失温暖,一个充满爱意的故事在学生面前缓缓铺开;圭塘小学校长刘志慧的课堂收放自如,贴近童心,她在活泼轻快的课堂氛围中,既体现了语文课的本真味道,又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成长……

2015年9月,王青春回归教育战线,走上雨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岗位。“一个卓越的校长,既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更要能高屋建瓴,理论引导。”经过长期深入的思考,王青春又率先在全区举办“校长书记讲堂”,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讲,“我的新学期”“经营好教育的后方”“核心素养”“特色发展大家谈”等都成为讲堂交流的主题。校长书记们个个登台分享经验。他们的发言中,有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有对教师角色定位的诠释,有指向学生快乐成长的实践,有对教育美好明天的展望……

在“核心素养”那一期讲堂,跳马小学校长周应文是唯一一位来自农村学校的校长。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同行,周应文心里有些紧张。一上台,他提着两罐辣椒说起了开场白:“这是我们跳马小学的孩子制作的辣椒酱,请大家品尝……”接着,周应文介绍了学校“辣椒的旅行”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辣椒制作方法,并将制作辣椒酱的图片以及成品带到学校,分班分组展示,共同研讨;学校成立了辣椒制作研究小组,探讨不同风味辣椒的做法以及辣椒酱的包装、商标设计,等等。发言一结束,整个会场都轰动了,大家纷纷表示要去跳马小学交流学习。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这么多教育大咖们面前发言,没想到还产生了好的效果。”周应文笑着告诉记者,得益于“校长书记讲堂”这个大平台,他这个小小的农村学校校长一下子成了雨花教育界的“名人”,也更让自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我一直在思考,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如何打造出学校的特色,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现在,周应文一直思考的问题有了答案——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正以“辣椒文化”为切入点打造学校特色,开发校本教材,打造实践基地,让核心素养通过课程、课堂、基地、活动等载体真正落地。

从“校长示范课”到“校长书记表率工程”,再到“校长书记讲堂”,雨花区用10年时间实施的“校长—名校长—教育家”培养战略,让越来越多的校长感受到,只有树立起校长的专业尊严,不断汲取专业发展的力量,才能真正让校长在管理上有底气。很快,一批名校长随之脱颖而出:砂子塘泰禹小学校长李臻成为长沙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的首席名校长;稻田中学校长梁志军、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翔贵、长塘里小学校长肖陈慧等人被评为雨花区首届名校长……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管理者队伍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不断涌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校长肩负的职责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日常管理,而是要‘做校长该做的事,说校长该说的话’,从学校的管理者转变为学校建设发展的引领者。”王青春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新增的学校如雨后春笋。为了让教育管理团队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雨花区还开办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

杨松林是砂子塘小学副校长,也是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学员。今年10月,杨松林与其他51名学员一道去杭州进行体验学习,回来后感受颇深:“这次我们去杭州观摩了5所知名学校,聆听了8个主题讲座,遇见了6位知名校长,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当好校长的三要素,那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做到科学施策’‘进行精细管理’……”

目前,雨花区正通过实施干部任期制、轮岗交流制和“能上能下”制度“盘活”全区学校管理层,通过提升核心力量的实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每年,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均会带队,分组深入各中小学、幼儿园和二级机构开展年度班子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通过民主测评和后备干部推荐的方式,统筹全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彻底打破了传统用人机制的禁锢,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关键。

砂子塘小学则是雨花区用好、用活人才的一个典型样本。

2000年以来,随着雨花区优质教育的推进,砂子塘小学由“一所学校”发展为“一校三址”下的“十校一园”的教育集团。随着学校的迅速发展与扩张,不少人在质疑:砂子塘教育品牌的含金量会不会因此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会不会因此下降?学校发展会不会因此受到阻碍……一时间,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摊子大,调度难,管理方式跟不上;学校多,输出快,人才培养跟不上;事情杂,困难多,管理理念跟不上……

“当时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加速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为整个教育集团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砂子塘小学校长祝健群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砂子塘小学改变行政例会,构筑了“阳光管理轮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遴选一批热心管理、有教育理想的一线骨干教职工,走进学校管理团队“参政议政”。“能进能出,实战实培,因人设岗”的机制激活了整个教育集团人才培养的一池活水,成为学校发展的保鲜剂和催化剂。

新进教师曹海是该校“阳光管理轮训”第11期的学员。他坦言,“阳光管理轮训”是一个分享的“场”,让他这个普通教师从对学校管理的“隔岸观火”成长为“全程融合”,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最初的简单服从工作到有了自主工作的意识。

砂子塘小学党总支书记毛忠民说,“阳光管理轮训”通过行政例会这个“小窗口”来开阔“大视野”,借助“小空间”来承载“大容量”,先后有200多位教职工参与培训,不仅为管理者与教师提供了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情感共融的场域,更提供了鲜活灵动的管理课程,实实在在为整个雨花区教育的发展汇聚教育智慧,创生教育能量。

“17年来,砂子塘小学先后为雨花区政府及区直部门输送了90名管理人才,其中为砂子塘教育集团输送了校级管理人才19人,学校中层干部21人,骨干教师15人……”这一连串的数字,让记者不得不由衷地感叹:“砂子塘小学的‘阳光管理轮训’俨然成为雨花区教育人才的黄埔军校!”

一批行为有示范、办学有思想、教学有风格的名师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路人

升级“孵化器”,让骨干教师“活”起来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对于新进教师而言常常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其实只要厘清班级管理的脉络,同样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谈及班级管理的“秘诀”,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学生处干事沈君智打开了话匣子,她正将自己的治班心得与全校的班主任进行分享。

这位在班级管理一线“奋战”了19年的“老班”,凭借着多年班级管理的智慧,捧回了2017年雨花区“名班主任”的荣誉称号。

今年教师节,雨花区推出“三名”“四优”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从本区教师队伍中遴选表彰一批“成长雨花、扎根雨花,成就雨花教育”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铸就“名教师”“名班主任”等雨花教育品牌,让名师的榜样力量在这里生根发芽。

“满足‘有学上’的要求,主要靠新建学校;实现‘上好学’的目标,则关键在优质的师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王青春说,“我们举办这样的评选活动就是为了立标杆、树榜样,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雨花教育事业。”

如何优化教师培养机制,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兼具教育情怀与专业素养,提升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雨花教育人的一个重要做法是,把名师工作室升级为名师培养的“孵化器”,从而加快名师团队的培养步伐,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雨花区陈劲松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对教育科研的深入探求已成为工作室的常态。他们依照课程标准分学段、分板块、分课型进行系统研究;依托课题研究组织说题、解题、命题专项培训;依靠现代技术实施观课、微课、送课专项辅导……从7位专家型顾问到35位工作室学员,大家汇聚在这里,集思广益,探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疑难问题,汲取团队智慧,并反观、审视自身课堂教学中的得失。

作为工作室的首席名师,长郡雨花外国语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陈劲松坦言,“人们都说,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如同一盏明灯,让更多的同行者看到光亮,走向光明。”眼下,陈劲松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范围已从全区各校向全省各地州市扩展开来,甚至跨省交流到贵州遵义和广东惠州等地,成就了刘毅、程志伟、黄波、桂轶等一批青年骨干名师。

截至2017年,雨花区共创建国家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22个,市级特级教师农村工作站2个,名师团队成员100多名,所带学员达200多人。各级名师工作室通过送教助学、主题研讨、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让他们从这里汲取专业成长的力量。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2016年,雨花区创新区级名师工作室的年度考核方式,将传统意义上的年度考核变成了同行间切磋交流的场域。工作室主持人汇报年度工作情况,工作室名师上一堂片段课、进行15分钟的微讲座,学员代表则进行同课异构展示,实现学段对接和学科沟通……各工作室都有相关代表参与每一场的考核。各路行家里手汇聚于此,学习借鉴“别人家”的好方法,反观自身的不足之处,以考核促交流,进而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其实,名师工作室早已如一颗颗火种,在雨花教育的版图上播撒开来。受益的不仅有工作室学员,还有许多渴望专业成长的年轻人。

青年教师张石就是这样一位“旁听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闻雨花区刘炜伟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便自告奋勇地前去“蹭课”。张石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研讨的内容是“微写作”,鼓励学生从模仿课文片段开始,进行随机、碎片化的写作训练。

作文教学曾一度是许多语文教师心中的“痛”。作文教学如何教?怎样才能让学生将心之所想转化成笔下的文字?……这些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同样存在于张石的心中。往常,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不是言之无物的空洞语言,就是简单套用写作公式的“急就章”。何不从日常生活着手,鼓励孩子做生活的观察者,每天进行“微写作”练习?

“蹭”来的这次教研活动给了张石很深的触动,新的写作训练方法也开始在她所任教的班级推广开来。尝到了“甜头”的她自此成为刘炜伟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常客”。每次遇到大型的教学研讨或是送课下乡活动,张石还会将同事们也请过来,大家伙一同问道,一起成长。

“名师工作室只有通过名师引领和骨干凝聚,才能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学科、一所学校、一片区域甚至全区走上科研兴教的教育改革之路,为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核心素养的‘雨花样式’作出更大贡献。”雨花区教科所所长谭志军道出了名师工作室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雨花区共推荐认定第四批市级骨干教师116名,遴选区级骨干教师1073名,学科带头人41名。这些名师和骨干教师都有一项“规定动作”——带徒弟,与徒弟签订合同,师徒之间相互听课,名师指导徒弟上公开课、写教研论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在每学期的期末,师徒还要向学校和上级部门“交作业”,共同迎接这场“期末考试”。

“培育名师既满足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渴望,也是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王青春的理解中,名师工作室是雨花区优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更是雨花区打造优质教育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如此,雨花区近年来还加大名师引进力度,5年内面向全省公开选聘优特教师150名;打造“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成长梯队;完善名师考核奖励机制,定期评选“雨花名师”;多渠道构建名师推介平台,让一批又一批行为有示范、办学有思想、教学有风格的名师成为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路人。

打好“组合拳”,让一线教师“动”起来

在枫树山大桥小学工作3年后,“90后”数学教师刘京田即将面临“二次分配”。

“留在大桥当然好,但3年前入职时就知道,和我同一批考进来的10位老师,有一半会在3年后面临‘二次分配’”。大桥小学是优质名校,在那里工作,有很多老师指导刘京田:作业、教案、表格怎么准备,课堂语态如何更精准,导入、情境创设要更加有创意,等等。

与他青蓝结对的“师傅”周勇更是一有时间就听课、评课,“像根无形的鞭子”,催着刘京田一路快跑。2017年9月,刘京田被“二次分配”到新建学校砂子塘万科魅力之城小学,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师,同时以“骨干教师”身份担任2位刚入职教师的“师傅”。

自雨花区2013年起实施新进教师“二次分配”制度以来,和刘京田一样“先到优质校工作3年,再分配至薄弱校、新建校”的年轻教师共有101人。

“成长得很快。”分管此项工作的雨花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许惠芝如此评价这些年轻教师。此前,按照常规做法,雨花区也是将新进教师先分配到偏远地区、薄弱学校任教。虽然充实了这部分学校的师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这些年轻人的职业启蒙与专业成长。”许惠芝说,相对城区而言,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优质骨干教师不多,能够给予刚入职教师专业指导的力量有限。“二次分配”则将新进教师先分到城区优质校,让他们享受城区优质师资的“传帮带”。3年后,再按一定比例“二次分配”到边远薄弱或新建学校任教。经过3年的重点培养,这些教师被分配到新学校后,大多成为新学校的教学骨干,有力地带动了新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这是雨花区培养新教师的创新之举。与此同时,为了让每一位雨花教育新人迈好第一步,雨花区制定了《雨花区新进教师三年培养工程工作要求》《雨花区中小学新进教师重点建设与精致培养手册》,为每年的新进应届毕业生量身定做“一年起好步,两年稳进步,三年立住足”的“三年培养规划”,其中“新进教师训练营”最为教师们津津乐道。

今年8月21日,新考入雨花区的刘琼和335名教师一起走进雨花区素质教育营地,接受四天三晚的军事化训练。“有军训、拓展训练和文化培训,很丰富。”刘琼很是兴奋地说,白天练习齐步、正步走,夜里有篝火晚会,“还有专家教授、教研员和我们互动交流。”

“从教10多年,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军训。”刚从韶山考入雨花区的教师周亚相信,自己将会很快融入雨花教育。

“每两周会有一次名师展示课,书法老师的毛笔字培训,老班主任的经验分享,学科组集体备课,解读教材教参……”谈及新教师培训,2016年入职佳兆业小学的雷梅老师也“有话要说”。

“区教科所提供了一份名单,全是市、区级骨干教师,我可以从里面选一位当自己的师傅。”雷梅选的是长沙市骨干教师李卉。为期一年的成长期里,李卉每个月至少听评课2次,手把手地教雷梅怎么写教学心得,如何上展示课。

“我毛笔字写得不好,师傅就带着整个教研组的老师盯着我写。”这种“盯着搞”的法子,让雷梅在2017年雨花区“新进教师基本功大赛”上大放异彩,捧回了特等奖。

“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等教育教学业务培训,都是我们为帮助新进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而设计的。”许惠芝说。事实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新进教师成长有力。

如果将新进教师比作雨花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点”,那么队伍中70%的成熟教师则是发展的“基础”所在。而“基础”因面广人多,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成长乏力、职业倦怠、理念固化等,让部分中年教师形成一种“守着老办法”教书到退休的观念。“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盘活这70%,在王青春看来,迫在眉睫。

2016年“全员二次考试”应势推出。这是一张区内所有教师都要参考的“必答卷”,每两年发一张,考题内容涉及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

“这次的考试,除了答题能力以外,还考验教师们解读教材、命题解题的能力,没有标准答案可言。”走出考场,从教多年的李老师格外兴奋。2016年9月,雨花区中小幼教师教学业务考试拉开帷幕,3120名在职在编的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参与其中。

“我们是要把老师们当作‘老师’来考,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学生’来考,要考他们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能力,光会解题是不够的,还要会出题、会总结问题、会发现问题。”在王青春看来,要把建立教师业务水平定期考试制度确定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真正实现以考促培、以考导学。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优质教师越多,学生所能享有的优质教育才会更多。但优质教师毕竟数量有限,且多集中在城区学校,如何促进他们流向薄弱校、农村校,让全区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雨花教育人一直在思考。

早在2004年,雨花区教育局便依据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和湖南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了《雨花区中青年教师城乡交流工作实施意见》。

这份10多年前的文件规定,城区内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是主要交流对象,通过指导性交流和学区范围内交流两种方式,实现为期一年的城乡交流。

2004年至2008年,全区共有137人参与交流,有效缓解了农村优秀教师相对紧缺的矛盾,城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得以在农村学校推广。

2009年至2014年,雨花区教师交流陆续出台新政。“重要的变化,一是将中青年教师城乡交流期限延长至两年,二是试行骨干教师定期流动。”据区教育局人事科相关负责人回忆,教师定期流动是2010年开始试水,先期在砂子塘小学、砂子塘二小、王家冲小学和劳动东路小学4所学校这个区域内试行。当时的政策强调的是引导而非必须,即引导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的骨干教师轮岗交流到区内其他学校。2010年8月,砂子塘小学教师刘娟作为第一批定期流动人员被交流到王家冲小学。刘娟大学毕业这十几年一直在砂子塘小学任教,工作能力突出,同行认可、学生喜欢。被交流到新学校后,面对新环境、新同事和新学生,她顺势而为,踏实肯干,担任学校教研组长,专业上引领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随后,我们按地域将交流范围逐步扩大到涵盖十几所学校的3个交流圈,共有47名骨干教师参与。”这一大举措的尝试其实就是目前雨花区大力推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前身。骨干教师定期流动让雨花教育人对轮岗交流政策的理解在思想意识上起步早,举措上启动早,为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9年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全面推行做了很好的铺垫。

2016年起,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全面实施,雨花区结合实际,由倡导变必须,即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9年的教师必须参与轮岗交流。雨花区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的7年间,共有138人积极参与,由初步尝试到大力推行,由单一引导到多种形式助推,雨花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全区轮岗交流氛围已然形成。

2015年,雨花区所辖面积有了重大变化,原属于长沙县的跳马镇并入该区。一夕之间,雨花区增加了14所农村学校。“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让跳马片区成为雨花教育的“洼地”。

2016年,任教于东方小学的覃治国主动申请调入三仙岭小学,成为这所农村学校几十年里第一位英语专业老师。与他同年交流到这所学校的李胤宁,来自树木岭小学,是学校最近几年来的第一位语文专业老师。2017年,李婷从砂子塘小学交流到该校,三仙岭小学有了第一位音乐专业老师。

三位老师的到来,给三仙岭小学带来了新气象。

从前,学校语文、英语、美术、音乐学科都没有专业教师,“班级器乐合奏,教孩子们吹葫芦丝的是科学老师。”音乐老师兼德育主任的李婷记得,那位科学老师努力地教了一个学期,效果仍不理想,急得不行。李婷来了后,大概花了2个星期,就将40来个学生训练得有模有样。

“来了一年,挺有成就感的。”担任教研室主任的李胤宁说,因为缺专业老师,三仙岭小学以前几乎没有规范化的教研活动。他来了后,将13位教师分成语文、数学、综合三组,“三个组每周轮着搞教研。”通过规范的教研活动,李胤宁实现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兼着教语文的覃治国,还兼任总务主任和班主任,平日里喜欢带着班上的16名孩子写观察日记、教他们如何去书店选书,以及学会根据课文内容画画。

今年暑假,三仙岭小学功能楼建成,所有的功能室目前都已投入使用。“这在从前,想都不敢想啊!”三仙岭小学校长周银辉感慨道。

发出同样感慨的,还有跳马中心校书记杨望威。自2015年1月跳马镇被并入雨花区后,3年时间里,区财政先后投入近亿元,用于改善跳马镇14所学校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3年间,陆续有80位老师被交流到跳马镇的各所学校,且全部是工作年限在6年以上的骨干教师,“他们成为跳马片区170余名教师‘业务传帮带’的中坚力量。”

短时间内,能有大量城区骨干教师交流到薄弱的跳马片区学校,得益于区教育局及时修订的城乡交流实施方案。“我们推出了三种‘套餐’供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自主选择。”曹芬说,选择去跳马镇,如果是最偏远的学校,交流期限缩短为1年;选择去距离次之的城郊结合部新建校,交流期限不变,仍为2年;选择交流到城区薄弱校,时间延至3年。

长塘里二小校长杨媛媛同样感同身受。她告诉记者,长塘里二小是一所办学只有3年的年轻学校,但生源发展迅速,目前有37个班,1700多名学生。“优质师资不足是我最担忧的问题。”杨媛媛坦言,在雨花区教育“二次分配”、城乡交流、轮岗交流等政策的支持下,目前长塘里二小的教师含金量大幅度提升,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成为了学校教学教研的带头人。

从2004年至今,雨花区的教师交流轮岗已走过13个年头,期间共有1291位教师以“二次分配”、城乡交流、轮岗交流等形式参与其中,这些“组合拳”让雨花区“校校有名师”,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了现实。

“深度报道”伴您溯向思想的更深处,延伸阅读请继续关注“湖南教育新闻网”。

网址:http://www.hnjyxw.com

猜你喜欢
雨花区雨花骨干教师
岳麓山之春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我心向党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雨花》总第800期出刊献辞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晴雨花
长沙市雨花区发起“七彩雷锋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