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慧,刘佳林,涂岩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214000)
留守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杨文慧,刘佳林,涂岩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214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中的留守现象已不足为奇。广大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爱,又没有系统合理的途径去了解必要的性知识,他们的性教育更需要得到重视和实施。近年来,经媒体报道出的儿童遭遇性侵害的案例层出不穷,而性教育也一直未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得以完善。以江苏盐城大丰区为样本区域,调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建议。
留守儿童性教育;问题;建议
伴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同时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自己的父母分居的问题。2016年3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从2016年3月底至7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8月23日,福建和江苏两省公布排查结果,福建全省排查出农村留守儿童10.5万人,江苏排查出的留守儿童达24.2万人。农村大部分的学校还是应试教育,对儿童性教育没有充分重视。这就导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教育较为滞后,一些西方负面的性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致使他们对“性”产生了误解,部分儿童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性观念和不适当的性行为,留守儿童的性侵问题越发严重。所以,留守儿童的性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对他们进行合理的性教育,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身体变化,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对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梁静(2015)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研究》中指出,我国当前的农村建设中,缺少足够的工作岗位,因此农村里的年轻劳动力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奔向城市中寻求工作机会。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有自己的子女,但是城市中高昂的生活费用、工作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户籍因素在子女上学方面的限制,让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了农村,拜托他人进行看管照顾。对于这些由于父母进城打工被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农村留守儿童。
目前,留守儿童的各类问题已得到了中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性教育问题鲜少有人关注。涂中(2014)认为,由于“性”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禁忌”的话题,而学校性教育的现状又不容乐观,这导致了新生代的儿童对于“性”的压抑和好奇。王春燕(2014)认为,当前我国性教育缺失致使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致使留守儿童居多但监护缺失;同时由于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及教师引入机制存在很大的漏洞,加之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监管不力,为教师性侵幼女提供了契机。2013年5月12日,《南岛晚报》记者杨琼文的一篇文章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把性侵儿童这个敏感话题推向风口浪尖,这个已经存在但一直不见天日的社会现象经过媒体的报道而公开化。
针对留守儿童的性教育问题,学者提出了解决方案。何汇江(2013)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性侵害的防范意识与性侵害发生的可能性有密切关系,防范意识薄弱就容易受到性侵害,而增强儿童的防范意识就可以减少性侵害的发生。提高留守儿童的性侵害防范意识的最主要途径是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曹红梅、徐晓阳(2013)提出,同伴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同伴教育是利用有影响力的同伴力量来有效改变群体中其他同伴的认知、态度、信念和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目前,国内有的小学已经开设性教育课程。另外,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少数非盈利组织开展反性侵教育服务活动。但目前的反性侵教育是不够的,因此,需要采取多渠道、多元方法开展教育服务活动。
通过这些文献,我们总结了留守家庭的几点特征:(1)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弱化。留守儿童的监护缺乏应有的家庭氛围,隔代监护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多限于吃饭穿衣等,家庭教育的弱化对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有重要的影响。(2)家庭教育的不合理和错位。某些隔代监护人对儿童视留守儿童为掌上明珠,对其不合理要求也尽可能满足,从而导致很多留守儿童的不健康人格及心理的产生,并最终影响到留守儿童的方方面面。(3)留守儿童整体的心理状况较差。留守儿童心理安全感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很多留守儿童出现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人际交往障碍、性格与行为偏差等问题。
(一)样本地区
大丰地处江淮平原,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县和县以下的区域之内,是我国欠发达地区之一,是劳工输出的大市,该地区约有2 054名留守儿童。
大丰区有15家小学,其中11家在市区,剩余的分布在各乡镇中心。作为一个经济正在发展的城市,有很多年轻劳动力每年奔赴城市打工,因此他们的孩子都成为了留守儿童。调研显示,该地区的留守儿童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区域分布不均衡;二是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居多;三是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面临诸多困难,包括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问题、监护缺位导致的行为问题、辅导不力导致的学习问题、校外监管缺失导致的安全问题等。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盐城大丰区第十实验小学的260名留守儿童。本文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小组成员对大丰第十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设置的问题有简单的生理知识题、情景模拟题等。从做题情况来看,我们发现他们对性知识了解甚少。于是,调查小组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授课。调查小组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小朋友一共准备了三套授课脚本,分别是:认识你的身体、青春期的变化和性侵害预防。首先,我们用绘本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通过贴纸和卡片认识身体器官,由浅入深,认识生殖器官,认识男女生理结构的不同。后来通过演出情景剧的形式进一步深化理解。虽然有一些小朋友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到害羞,但是大家都学习得很认真。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我们选择了青春期变化脚本。教女孩子正确使用卫生巾,注意生理期卫生,正视自己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教男孩子认识一些生理现象,如喉结的形成、遗精不是生病等等。在给六年级女生上有关性侵害的课程时,我们注意躲避敏感字眼,尽量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委婉地表达性侵害的预防和如果遭遇性侵,事后如何留证据,以及受到侵害后的心理疏导等问题。
接着我们又询问了学校老师有关生理健康知识课程的教授情况,从而判断出学校并不重视此类课程的设置,大多是形式主义或者是点到为止,并没有为孩子们清楚地教授生理知识,更没有起到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作用。
(一)思想过于传统,留守儿童无法得到正确的性知识
中国人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时候羞于谈性、耻于谈性,在我国农村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小孩子受身边成年人的影响,也很难接受正式、规范的性教育。
(二)家庭监护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意外性伤害凸显
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就是家庭,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就是父母,父母的性知识水平、性观念、对性教育的态度等直接影响孩子对性的认识。由于农村经济较为落后,许多家长选择外出打工造成了父母监护的缺失,以下是三种监护类型:
一是隔代监护型,由于祖父辈与孩子的年龄差距太大,思想隔阂很大,他们之间往往没有共同语言;二是亲朋监护型,他们通常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几乎不会进行性教育;三是自我监护型,即由于没有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他们缺少必要的鉴别能力,学到的性知识大多是消极负面的。由于家庭监护的缺位,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案件也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三)性教育缺乏系统性,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成长引导
通过授课我们发现,现在儿童的早熟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孩子通过一些途径掌握了一部分性知识,但这些知识是碎片化的,相当一部分也是不科学的。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无论是教材方面还是师资力量都相对短缺,在一些农村学校更没有一些稳定的课程设置。现在我国农村小学几乎没有性教育,初中也只是主要安排在七、八年级的生物课上进行,缺乏系统的教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市面上的性教育书籍大多来自国外,我们国家性教育教材市场空缺,缺乏科学又易于理解的书籍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性意识。
(四)农村留守儿童在两性交往过程中存在心理困扰
青少年进行异性交往是很正常的行为,但是根据访谈可以发现,他们性意识的产生、渴望与异性接触、早恋等现象普遍提前,并且农村留守儿童恋爱需求和性需求的程度普遍强于其他同龄者。因此,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性意识的强烈性与表现程度之间的矛盾;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负面情绪,如自卑、焦虑、内向、暴躁等占据主导地位;性意识发展的过程中易受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容易形成错误的性认知,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儿童性意识的成熟和社会化。
(一)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充分给予关爱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们大多都在城市工作,很少有时间能够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但是尽管如此家里的长辈也要经常和学校的教师保持联系,关注孩子身体、心理上的变化。关于性科学方面,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回避,但是没有人比父母更加适合给孩子们传播科学的生理知识。当孩子们提出性困惑时,家长们应该以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回答孩子们的问题,不要给孩子们造成心理压力,以免导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心。
(二)学校要积极落实性教育监管、心理疏导等措施
教师也是为孩子们讲解性知识的较为合适的人选,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情景模拟来正确引导。本文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着力让未成年学生了解隐私权、身体自主权、以及性侵害的含义;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不仅严重损害心理健康,而且严重触犯了法律;再次,教师应当传授如何防范性侵害、实施自我保护和技能;最后,教师应该告知学生如果遭遇性侵害的正确做法、如何保留证据,以及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三)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留守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政府应
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层层推进,逐一落实。在性教育方面,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地,应设立针对留守儿童性教育的站点及求助台,定期定点普及、宣传性知识,客观促进留守儿童重视性教育、了解性知识、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等等;对各个学校推进性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监督和审核,以此作为考核学校的一个相关指标;在公共媒体及网络,加大以留守儿童性教育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的投放;各级政府应促进立法程序来保护留守儿童的性权益不受侵害等等。
(四)社会方面要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
社会应当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温暖和爱,在性教育方面,社会应该形成友善的大氛围。社会有关服务机构可以为孩子们举办科学的性知识讲座,分发性知识绘画图本,通过有趣生动的图画让孩子们正确理性的认识什么是“性”。市场上可以出售有关性科学的正规书籍,让孩子们更全面地了解性知识。除了性知识的传播,社会服务机构还要多加关注那些遭受性侵害儿童的心理健康,正确引导他们,耐心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走出阴影从而健康成长。
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青春期性教育观念,引导留守儿童建立起正确的青春期性教育态度,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的配合和关心、学校教师的教授和帮助、社会政策的实施和规范,才能使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儿童拥有一个可以让他们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4):855-858.
[2]李燕.儿童性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43-45.
[3]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15-25.
[4]熊磊,石庆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6):132-133.
[5]蒋平,阳德华.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社会综合版,2008,(3):3-8.
[6]胡枫,李善同.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五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2):67-74.
[7]朱丹.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2):8-13.
[8]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1,(1):138-150.
[9]张雅萍,高莹.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1,(S5):7.
[10]宗占红,尹勤,温勇,等.留守儿童青春期健康状况调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14-17.
[11]刘宗发,冉汇真.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教育评论,2012,(3):63-65.
[12]曹红梅,徐晓阳.同伴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J].现代科学教育,2013,(4):38-41.
[14]王良琼.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青春期性教育的思考[J].赤子,2015,(11):136.
[15]孟琴.青春期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干预——基于禄劝县某校留守高中生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刘娇娇]
C913.5
A
1673-291X(2017)09-0030-03
2016-12-28
杨文慧(1995-),女,江苏昆山人,学生,从事会计研究;刘佳林(1996-),女,山东德州人,学生,从事会计研究;涂岩(1994-),女,湖北襄阳人,学生,从事会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