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2017-12-23 21:49殷晓飞
北方经贸 2017年7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交易金融

殷晓飞,孙 旭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我国碳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殷晓飞,孙 旭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存在诸多问题,这给我国起步阶段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则会使我国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并规范我国碳交易市场是我国碳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必要之举。现总结了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面临的种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碳金融法律法规;加大激励扶持力度;建立统一碳交易标准;建立有效中介机构;加强宏观调控;调整价格机制,关注汇率变化等解决策略。

碳金融市场;政策激励;解决策略

一、我国碳金融市场现状

随着全球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碳金融市场发展也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碳交易市场在近几年发展迅猛。虽然中国碳金融市场体系经过多年培育已初步建立起包括碳交易市场、交易平台、交易机制和交易产品等组成部件在内的多层次发展的市场体系。但是我国碳金融市场目前仍处于初期探讨阶段,是碳交易产业链最底端的中国卖家,在CDM交易中议价能力十分薄弱,在谈判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不过研究显示,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次于美国,我们参与发展清洁机制的潜力很大。据估计,中国将在未来的CDM市场中占40%~60%的市场份额,这将给国内从事清洁能源的项目和企业带来一个新的融资和技术改造途径。

同时全国上下也在积极关注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李长安,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建设武汉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助力‘一带一路’低碳发展”》的提案。提案中指出,培育全国性碳金融市场中心有助于争取有利的国际政治、金融和市场环境,中国依托全球第一大排放国的市场总量优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金融市场体系,不仅有望掌握国际碳市场价格定价权和话语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还能通过碳市场规避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外向型企业产品竞争力,保障“一带一路”外向型经济发展。这些意味着中国将越来越重视碳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

二、我国碳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法律方面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等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对节能环保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法规多数太过笼统,具体如何实施并未说清楚。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碳金融市场制定的法律法规,普通的节能环保性法律法规是无法规范独具特色的碳金融市场的。同时在碳金融监管方面,银监会缺乏相应的碳银行政策,专门的能效行业监管口径不一致,这使得我国碳金融市场得不到有效监管。

2.政府的政策激励力度不够

碳金融市场自身的特点,决定它需要有效的激励措施,政府需要鼓励企业参与到其中,企业在缺少激励政策,没有优惠条件的情况下,很难把资金投入到这样高风险低回报的项目中去,没有有效的激励,企业就会缺乏发展的动力,就会影响其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二)技术方面问题

1.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碳交易体系

在当前国际碳交易中,发达国家凭借其完善的金融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减排项目认定方法、减排流程、核算方法等的标准,而我国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完善的体系,只能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指定的价格,这使我国在国际碳交易体系中失去了话语权,面临着严重的风险。

2.参与主体不完备

由于我国未将减排目标分配到各个微观单位,所以国内的碳市场需求方还未形成。没有有效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将会成为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中介机构的不完善使得我国难以完整的开发、承接和消化此类交易,开发程序复杂,需要具备相应开发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专业性机构才能完成的项目。

3.交易平台不完善

交易平台的不完善也给我国碳交易发展带来风险。我国碳金融市场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业务仅限于项目信息介绍服务,而且都只是企业行为,主要是基于CDM项目交易,而非标准化合约,还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碳金融交易平台,交易设施和交易环境也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三)经济方面问题

1.投融资渠道狭窄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国家也推动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然而这些举措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很难得到贷款,狭窄的投融资渠道,不能为企业的碳金融业务提供合理的资金支持。

2.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广泛存在

宏观经济的波动必然引起企业生产的扩张和收缩,随即影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碳排放量的变化将影响碳排放权的交易以及碳交易市场的价格水平变动。因此发展碳金融业务势必要将经济风险考虑在内。另外国际上碳基金的大量出现和运作在推动了碳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虚拟经济过度炒作带来的风险。

三、问题解决策略

(一)政策法律问题解决策略

1.完善碳金融法律法规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碳信用业务,至少要有双方国家的政策法律支持。没有一套完整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很难保证碳交易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下去。因此,我们急需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建立一部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碳金融特殊性质的规范管理碳金融市场的市场准入、产品创新、风险管理、信息披露、违规处罚等一系列碳交易行为的法律。在法律的监管下使碳金融市场监管及市场交易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2.加大激励扶持力度

大到整个国内碳金融市场,小至参与碳金融的各个企业,无一不需要激励策略来帮助其发展碳金融。对于整体碳金融市场而言,我们应从宏观决策、政策扶持、产业规划等方面来统筹我国碳金融的发展,建立一个与节能减排指标硬约束和资金需求相适应的“碳金融”创新机制。对于参与到碳交易的企业而言,碳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具有高风险、低回报的特点,没有合适的优惠政策企业很难有兴趣投身于其中,只有政府等有关部门切实加大激励扶持制度,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而激励政策中资金的支持当属最直接的,也最能引起企业的兴趣。

(二)技术问题解决策略

1.建立统一碳交易标准

为了使我国碳金融尽快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要积极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的规律,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制度设计、区域规划、平台建设三方面的经验,将我国未来的区域碳市场链接起来,进而形成统一的碳交易标准,构成统一的国内碳市场。统一标准体系的制定将为我国在碳金融行业带来话语权。如今由于不具备统一的标准体系,我国在碳市场上只能被动的接受发达国家设定的价格,这对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极为不利。

2.建立有效中介机构

碳信用业务涉及经济学、法律、管理等复杂的知识,还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对于国内基于CDM项目的碳信用业务,还需要专业人员对其市场潜力和规模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内金融交易市场发展初期,一些开展碳信用业务的机构具有不专业、不深入的特征,所以,现阶段急需专业的碳信用交易机构在技术方面支持这些机构,才能确保国内碳金融市场稳定安全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碳交易中存在明显的中介机构的缺失,这使得我国在发达国家的谈判中常常处于劣势,不利于我国碳金融的规范发展,因此应大力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进入,重视金融机构在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中的作用。此外还要组织建设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和注册登记系统,选择条件较好的行业先期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银行、保险机构以及机构投资者等要协同发挥中介服务作用,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为企业拓宽碳金融发展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经济问题解决策略

1.加强宏观调控

从我国碳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中不难看出,宏观经济的发展对碳金融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面对国际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碳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也需要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大力支持,国家相应政策有助于碳交易的快速发展。

2.调整价格机制,关注汇率变化

经济风险时时存在且瞬息万变,我们能做的不是一味抵御,而要勇敢地挑战。首先,我们可以在价格机制上创新,调整经济主体利益,鼓励和引导产业结构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效分配国家环境资源,落实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其次必须时时关注汇率变化。碳交易具有全球性的特点,跨国交易频繁发生,因此外汇结算成为常事,那么只有时刻关注汇率变化,第一时间做出应对措施,才能降低汇率波动给双方交易带来的风险,确保将自己的利益损失降到最低。

[1] 李 燕.我国碳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环境,2016(2).

[2]张志娟.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林业经济,2015(12).

[3]许 晗.我国碳市场的金融风险分析及管理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2(19).

[4] 李如愚.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6(1).

[5]韩琳慧.我国碳金融市场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1.

[责任编辑:王功巧]

F830.1

A

1005-913X(2017)07-0029-02

2017-05-22

殷晓飞(1996-),黑龙江七台河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孙 旭(1995-),吉林白城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交易金融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2021年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专栏征稿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金融创新产品与完善金融市场探讨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