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虎
(中共和县县委党校,安徽 马鞍山 238200)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打造都市农业新格局
——以和县发展都市农业为例
姚明虎
(中共和县县委党校,安徽 马鞍山 238200)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都市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流方向之一。和县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较为雄厚的产业优势。通过分析,提出和县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都市农业;优势分析;对策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和县实际,提出了和县发展都市农业的设想,分析了和县发展都市农业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近年来,马鞍山市委政府谋划新常态下发展农业的工作思路,提出要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围绕绿色食品供应、生态涵养调节、休闲观光旅游三大功能,推进都市农业产业布局,努力打造绿色食品供应中心,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都市农业。目前,发展都市农业已经成为全市三农发展的一大理念。和县依傍南京,毗邻芜湖,是马鞍山市的主城区之一,发展都市农业对于保持和改善和县及其周边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社区生活景观、丰富城乡社会文明、调节都市居民生活、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村和谐稳定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县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拥有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发展都市农业基础雄厚,条件良好。
1.区位和交通。和县属马鞍山市,地处皖东,濒临长江,区位优越,东有南京、马鞍山,南有芜湖,西临合肥,北靠滁州,位于五大城市之间;濒临长江,拥有长江岸线41.6公里;交通便捷,马巢高速横贯东西,马滁高速纵贯南北;水陆交通便捷,是安徽省通往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重要门户。和县南端有芜湖长江大桥,北端有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隧道毗邻,东端有马鞍山长江大桥。根据南京市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宁和城际一期工程将在2017年底建成通车,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招标中。全部工程建成后,和县全境在交通上将与南京连成一个整体。得天独厚的区位与交通优势,是和县发展都市农业坚实的硬件基础。
2.自然资源。从气候条件来说,和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7℃,平均日照2 126小时,无霜期232天,常年平均降雨量1 000毫米左右。从山川形势看,它东南滨江,西北环山,长江岸线65公里。沿江为长江冲积平原,河网密布,渠道纵横,土质多为灰沙泥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这种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它的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有“东柴西米南菜北棉花”之说,是个名不虚传的“鱼米之乡”。境内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蔬菜、瓜果品种繁多,种养历史悠久,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发展都市农业的物质基础。
3.人文、旅游。和县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厚。境内有和县猿人、霸王祠、天门山、陋室等4个历史文化景点入选中小学教科书。和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北宋歌豪杜默、明末清初新安画派的杰出代表戴本孝、“当代草圣”林散之、我国首枚奥运金牌获得者许海峰等都是和县的骄傲。和县生态环境良好,拥有鸡笼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坐拥“三山”“三湖”,即天门山、鸡笼山、如方山、香泉湖、半月湖、如山湖,其中,鸡笼山—半月湖、香泉湖为国家4A级景区。此外,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登临点兵的镇淮楼,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沐浴疗疴的“天下第一汤”香泉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示范县。此外,全县现有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省最佳旅游乡镇1个、市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5个等,初步形成了农业观光游、温泉文化游、健康休闲游、乡村体验游等旅游结构体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具,使发展都市农业有了厚实的文化底蕴支撑。
4.发展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近年来,和县围绕蔬菜产业已初步形成有明显特色的都市农业雏形,发展都市农业基础良好。表现为:一是蔬菜产业规模大,占整个农业产值半壁江山,“南菜北瓜”,各有特色。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43万亩,年产各类蔬菜110万吨,产值达2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种植业总产值的70%。二是休闲农业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和县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健康休闲、山水乡情的“生态城”,陆续建立了一批休闲农庄、设施农业示范场、蔬菜博览园等,如林海生态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白鹭湖生态农庄、白果山庄、秀谷山庄等。三是常年举办农业观光、会展活动。从2004年开始,和县连续9次成功举办蔬菜博览会。历次蔬菜博览会达到了广交朋友、展示特色、合作发展的目的,成果丰硕,影响巨大。连续多年举办了善厚休闲农业观光节、农业嘉年华、温泉文化旅游节、“美丽乡村”摄影大赛作品展等节庆活动。这些活动按照“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发展理念,采用完全市场化办会运作模式,着力打造特色休闲农业品牌。
5.发展空间。2011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将和县(不含沈巷镇)从原巢湖市划归马鞍山市管辖。随之,马鞍山市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出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战略,将和县作为马鞍山市江北主城区,加之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已使和县成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区域,和县已从南京、芜湖等几个城市交会的边际区域转变为城市发展的纵深腹地。由此,和县都市农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乡之间边界模糊,乡村和城市交错、嵌合,并融合成一体,城乡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与此同时,农业与商业、旅游、交通、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使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因此,和县发展都市农业在发展空间上面临巨大的机遇。
1.更新发展理念,明确产业定位。如前所述,和县发展都市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与难得的机遇。为此,建议和县在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中,以工业的理念、市场的理念发展农业,确立和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将和县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为都市农业,加强对都市农业的宏观决策和规划,把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范畴,形成都市农业与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城市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加大改革力度,强化主体作用。都市农业是一种规模化、集约化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因此,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成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载体。
3.加强科技投入,提升产业竞争力。高科技、高集约化是都市农业的显著特征,都市农业的良性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一要继续完善以台创园、示范园技术推广机构、行政事业系统和种植能手协会为三条主干的新型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二要加速推进蔬菜产业研究院建设,通过体制机制、服务手段等创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步伐,加速新技术的试验和应用。三要加快建立农业技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密切关注产业最新动态,搜集国内外都市农业最新技术,通过有效的方式传播到和县农业生产的主体之中。四要推进蔬菜瓜果工厂化育苗,逐步建立覆盖全县的工厂化育苗服务体系。五要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知名农业院校合作,为都市农业定向培养一批专业化、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解决都市农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使和县都市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4.突出区域特色,强化产业融合。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既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和县都市农业区域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和县发展都市农业不能孤立地发展农业,必须注重本地蔬菜产业优势,发挥本地特色,才能在都市农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建议:一是结合生态县创建的总体规划,在“香泉—鸡笼山—半月湖”等旅游综合开发中,规划开发生态农业旅游区和生态农业体验区。二是以台创园为主体,突出规划先行、功能齐备和合理布局,融农业与旅游、观光和休闲为一体,加速建设和县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区。三是主动加强与电商企业、旅游企业、食品加工企业联手合作,突出蔬菜主体,挖掘蔬菜功能,开发蔬菜新包装和新食用方法,进一步开发蔬菜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四是打造和县蔬菜文化博物馆、建设和县蔬菜科技馆,大力发展参与式农业,打造和升级农业体验基地,使都市农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新华网,2015-02-01.
[2]姚明虎.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我县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J].江东论坛,2016,(8).
[3]王程亮.无锡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实践与思考[J].创新时代,2014,(3).
[4]姚明虎.和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2,(6).
[5]陈茂先.关于推进我县蔬菜产业“二次腾飞”的27条建议[EB/OL].和县人民政府官网,2016-08-18.
[6]郭忠兴,曲福田,朱新华,等.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2,(12).
[7]葛永红,王亮.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9,(2).
[8]陈志峰,林国华,刘荣章,等.都市农业发展的低碳模式特点和类型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9).
[责任编辑 吴高君]
F323
A
1673-291X(2017)22-0020-03
2017-02-07
姚明虎(1965-),男,安徽和县人,高级讲师,从事党建、经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