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报道初探

2017-12-22 21:27邓九平
新闻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安徽县域常态

邓九平

【摘 要】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头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报道至关重要。

做好县域经济报道,需要把拐点讲清,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平常的心态;需要把亮点讲足,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发展的信心;需要把亮点讲通,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坚定的决心。在具体实践上,县域经济报道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在“专”字上下功夫;要“内行愿看、外行乐看”,在“新”字上下功夫;要“高端集成、低位运用”,在“特”字上下功夫。

【关键词】新常态;县域经济报道; “专、新、特、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的强弱、发展质量的优劣、发展方式的先进与落后,成为区域经济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而稳健的发展,正是源自于众多县域发力前行、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强劲动力。

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经济宣传的主基调。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和微信等新媒体像把“双刃剑”,在加速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变革,推动受众更及时、更直观地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也导致了“鼠标记者”“材料记者”现象的产生,使得新闻的权威性和鲜活度愈发缺失,对做好县域经济报道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基于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做好县域经济报道,精准地揭示县域经济客观规律、提炼县域经济发展主题,进而凝聚县域经济发展的力量,是摆在财经记者面前亟待破解的课题,是践行新闻战线“走转改”的现实需要,是推动经济稳中向好、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持。

一、做好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报道的重要性

经济学表明,预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市场的预期与经济的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的结构、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社会心理预期处于比较敏感的阶段。因此,做好县域经济报道,对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显得十分重要。

(一)做好县域经济报道,需要把拐点讲清,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平常的心态

近几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发展速度下降了,发展质量更优化了。但是,社会大众尤其是生活在县城的人们,对这样的速度误判为“经济不行了”。这个时候,如果通过经济报道,阐明是由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需要追求更科学的发展模式的道理,就有助于使受众和全社会保持战略定力,不再盲目地“以GDP论英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再提GDP翻番目标,就是为了要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这种考虑,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比如:《安徽经济报》在对安徽凤台县的报道中,推出“吃干了资源还吃什么”的系列报道,引起较大反响。该报道挖掘出资源型大县在长期靠煤炭“吃饭”的背景下,科学谋划、积极转型,探索出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的发展之路,既提炼出经验,也引导社会受众的预期。

(二)做好县域经济报道,需要把亮点讲足,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发展的信心

县域经济报道,不同于常见的财经新闻报道。财经新闻在报道上,更加侧重于站在宏观角度,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行业的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或者是侧重于站在微观角度,对消费者的消费诉求、以家庭为单元的理财现象等进行引导。而县域经济报道,重在挖掘典型,使县域典型站得住、立得稳、活起来,使新闻价值最大化。

以《安徽经济报》为例。该报刊发的稿件“霍山县域经济‘三个维度”,提炼出霍山在既无区位优势、丰富矿产资源,又无大中城市辐射、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撑的县情下,开启从“山口经济”到“外向经济”再到“能人经济”的工业经济发展实践,奇迹般冲出大山,走出富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这个县域典型就“稳”而“活”。

(三)做好县域经济报道,需要把亮点讲通,以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受众树立坚定的决心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县域发展而言,就是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调结构、转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扫清发展路上的“拦路虎”,破除现有的体制机制带来的障碍。改革好比“割肉”,触及利益深处,触动灵魂深处。因此,通过报道,可以营造县域经济发展攻坚克难、勇于探索、奋进向上的氛围,利于改革创新中涉“险滩”,啃“硬骨头”。

二、做好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报道的建议

新常态呈现出富裕之态、长期之态、变动之态、进取之态,不仅重新刷新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而且重构了经济新闻宣传的“背景墙”,也对县域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做好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报道,需要在变与不变中发力“专、新、特、精”四个方面。

(一)报道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在“专”字上下功夫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进一步显现。县域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因此做好县域经济报道无疑至关重要。在县域经济报道中首要突出“专”,要专业,要讲行话,讲让人受启迪的话。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使报道“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就安徽而言,就是要做到以“国家的事情放在安徽怎么辦、安徽的事情放在国家怎么看”为落脚点。

一方面,宣传、解读好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社会受众了解政策的背景和取向,以及给老百姓带来的利好;另一方面,就是要把地方的、县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讲清楚,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讲明白。总体来说,要做到把全局观念与基层实践结合起来,使报道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层面更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2016年,《安徽经济报》策划了“调转促一线调研行”大型系列报道,派出4路骨干记者,奔赴安徽三分之二的县域,历时10个月,发回一线调研采访的报道30多篇。这组系列报道,从策划上看,坚持国家站位,与中央政策看齐,站在改革发展的大局设置选题,即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大主题,同时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点。该报道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予以了充分肯定。

(二)报道要“内行愿看、外行樂看”,在“新”字上下功夫

经济新闻报道不同于社会新闻报道,由于特殊的专业性,如果处理得不妥当、讲述得不精彩,容易出现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现象。内行不愿看,往往就是报道表述不准、观点落后;外行看不懂,往往就是报道数字堆砌、枯燥乏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报道充满“新”意。

首先,要阐述新观点,提炼新启示,凸显县域经济报道的影响力。经济新常态下,各县经济发展中新闻现象无处不在,新鲜事、新变化、新名词、新做法、新概念,数不尽、道不完、看不够,信手拈来都称得上是难得的新闻素材。但是,若不去悉心体验、细心观察、用心提炼,再好、再多的新闻素材都会擦肩而过,再深刻的新闻主题也会失之交臂。《安徽经济报》记者在深入安徽绩溪县的“走转改”活动中,敏锐地捕捉到该县诞生出全国首例互联网定制土地项目、催生全国首个电商与古民居保护项目的事件,及时深入采访提炼,刊发出“互联网思维造就‘绩溪模式”的重头稿件,互联网思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观点引起经济界关注。

其次,要改进文风,讲好故事,彰显县域经济报道的亲和力。基层是新闻的“富矿”,基层是新闻的源头活水。正如老一辈新闻人所言:优秀的新闻作品是用脚板走出来的,是在群众中间用心体验出来的,是用百姓最朴实的话语说出来的。在经济社会快速变化、传播格局深度变革、受众需求日益增多的当前,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沉下基层,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带着思考去走访、带着问题去观察、带着情感去关心,才能透视新的现象,回应时代的需求,满足群众的期待。

(三)报道要“高端集成、低位运用”,在“特”字上下功夫

对于经济报道而言,如果将数据视为静止的,就忽视了数据之间宝贵的联系和个中蕴藏的客观规律。对当下传播格局而言,如果依然停留在单一的传播手段上,就极大地限制了报道产生的效应。因此,在县域经济报道中,要做到经济数据集成、传播方式集成,使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有“特别之处”。

其一,用大数据集成分析延展县域经济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公信力。数据是最有魅力,也是最有说服力的。通过大数据解读,一方面能提高记者对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分析判断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记者对枯燥数字的敏感度和兴奋度。安徽经济报社利用旗下的安徽经济网建立了大数据信息库,分为经济数据、热点图表、行业分类、数据列表四大板块,各类数据较为全面地集成在数据库中。同时,报社定期邀请经济界专家帮助报社编采人员对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初步判断或预测。例如:《安徽经济报》2017年1月23日的头版头条稿件“为‘中国制造提供‘安徽答案”中,关于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部分内容,就是从数据库提取多个数据,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分析提炼出报道的观点。

其二,集成传播方式和报道手法,打造县域经济报道的“多媒体矩阵”。坚持内容为王+创新驱动,在传播方式上要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在表现手法上要消息+通讯、评论+特稿、文字+图片、专栏+特刊,满足受众更加广泛的阅读意愿。

(四)报道要“面子更足、里子更实”,在“精”字上下功夫

精心策划新闻选题,精心制作新闻产品,毫无疑问会使县域经济报道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要知道,最壮阔的变革往往呈现在企业一线和农村基层,最新鲜的探索往往发生在企业一线和农村基层。欲采写出关乎县域经济的好作品,需要找准当前一个时期的重大主题、找准人民群众的关切点,精心策划、精心传播。2017年年中,《安徽经济报》推出“喜迎十九大·县域点金”系列报道,刊发了10多篇富有安徽发展特色的关于制造业发展的县域报道。从这组系列报道的立意看,围绕喜迎十九大这个重大主题,结合安徽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选题县域工业“战场”,无疑十分契合报社自身的办报思路和特色。再如:《安徽经济报》近年来策划了安徽新闻界迄今为止最大规模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的系列报道——寻访最具成长性皖企,深入安徽50多个县,采访县域企业50多次,刊发稿件近100篇。这些报道,既从宏观上对县域企业进行适时的引导,又从微观上予以必要的指导。安徽省委宣传部以长达2000字“新闻阅评”的形式专题肯定。

县域经济报道,受众广泛,阅读需求多元化,因此,要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出更多精品。比如:利用新媒体特有的音视频、H5、VR、航拍等新技术,制作让人耳目一新、花样繁多的精美新产品。2017年11月2日,安徽经济报社组织编辑记者到皖北太和县开展欢度记者节的“走转改”活动,为期3天的采访情景,通过“现场云”在微信平台同步直播,反响热切,仅第一天的关注量就超过10000次。

总之,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经济宣传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头戏”。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做好县域经济宣传是重题、要题,需要选准主题,适应新的传播格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安徽经济报社记者部主任)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安徽县域常态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