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教育效果调查分析

2017-12-22 10:21:48何泽民吕放光宋传颖李艳月何勇强海艳平
关键词:危机途径心理健康

何泽民,吕放光,宋传颖,李艳月,何勇强,海艳平

(1.邵阳学院 医院,湖南 邵阳,422000;2.邵阳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南 邵阳,422000;3.邵阳市中医医院 心内科,湖南 邵阳,422000)

大学生心理危机教育效果调查分析

何泽民1,吕放光1,宋传颖2,李艳月2,何勇强3,海艳平1

(1.邵阳学院 医院,湖南 邵阳,422000;2.邵阳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南 邵阳,422000;3.邵阳市中医医院 心内科,湖南 邵阳,422000)

大学生;心理危机;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心理能力不足以面对各种压力或困境时,而产生可能对自身、他人或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短暂紧急性心理失衡状态[1]。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阻碍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也影响高校的和谐与发展。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减少或消除心理危机是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而大学生心理危机教育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和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危机教育教学效果实证调查,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们选择高度重视大学生心身健康教育教学的湖南某地方综合性的本科学院,该学院有20个院系,60个专业。学院把大学生心身健康教育课程规定为必修课、考试课,共占1.5个学分,课堂教学时数为24课时,其中心理危机教育教学2课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在2016级近5000名已经完成了心身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教育教学的新生中,随机选取500名学生进行调研,其中男生252名,女生248名;理科生254名,文科生246名;城镇学生252名,农村学生248名;年龄均分布在17—19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授课教师与教学方法

由2位心理学副教授和3位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的资深讲师承担心理危机教育教学,采用多媒体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

1.2.2 心理危机教学内容

根据董惠娟、张爱珠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第十二章:危机心理与干预技术:第一节 危机是什么,第二节 人们对于危机的反应,第三节 理解危机,第四节 处理危机的策略,第五节 帮助与被帮助,第六节 控制紧张,第七节 危机后生活。以及孟娟、周华忠主编的《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第十一章:活出生命的精彩·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参考龙迪[5],姜土生,邓卓明[6]等相关论文,主持人牵头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体编制较规范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教育教学PPT课件,由资深副教授授课并示范教学,其他教师观摩后施教。主要讲授心理危机的概念或定义、类型、演变和结局;心理危机常见的原因和危害;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及途径[7-9]等;大学生心理危机典型案例分析,并开展15-20分钟的专题讨论,由学生代表交流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体会,师生共同分享。

1.2.3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执行

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教师主要根据教学内容,自行设计大学生心理危机教学调查问卷:(1)心理危机的含义、类别、表现及演变,(2)原因及危害,(3)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及途径和自主选择干预模式,了解分析学生在这3个项目上掌握程度。比如能够全面准确地描述心理危机的含义就为掌握;明白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在于自我内因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在于家庭和社会,自我原因主要来自学习和生活、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当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危机时能自觉寻求亲人、老师、同学帮助,甚至主动找心理专业医师咨询或诊疗者为掌握干预方法和途径。掌握程度分为四级:一级为掌握:较全面地理解心理危机的含义、原因、演变、结局、危害、干预方法和途径、典型案例等,能随时可以较完整地说出来,并基本准确。二级为熟悉:心理危机的含义、原因、演变、结局、危害及干预方法和途径、典型案例等大部分能说出来,且绝大多数是正确的。三级为了解:对心理危机以上内容各方面有点轮廓印象,能讲出其中大部分内容,且大体上是对的。四级为模糊:对心理危机以上内容不能准确全面表达,或一无所知,或零星地说出与之相关的东西。心理危机自主选择干预方法及途径主要模式设有:1.自我解脱;2.亲友师生帮助;3.专业心理诊疗或疏导;4.多元化解,包括前三者等多种方法、途径并用。

对2016级新生随机选出的500位学生,分别在开始讲心理危机课前、结束后第二周内及下一学年开学后第4周内(课后两次相距约1年)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教育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调查。两次问卷内容完全一致,都在原上课教室填写调查问卷前,由拟定调查问卷的老师向学生说明各题的答题要求,注意事项,两次收回有效答卷均为496份。

1.2.4 统计学处理

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均值采用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理危机教育教学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2.1.1 心理危机的含义、类别、表现及演变理解的课后与课前比较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课前对心理危机的含义、类别、表现及演变的理解和认知主要是大致了解和全面模糊这两方面,占77.22%,而基本掌握和比较熟悉的学生只占22.78%;课后认知水平大大提高,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教学后都掌握或比较熟悉以上内容,两次分别占95.56%、93.34%。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的含义、类别、表现及演变的认知中基本掌握和比较熟悉的教学前后比较,采用Ridit检验,课后与课前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课后对心理危机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后第2次与第1次采用卡方检验,x2=1.16,P>0.05,差异无显著性,表明教学结束1年内学生对心理危机含义、类别、表现及演变的理解相对稳定。

表1 心理危机的含义、类别、表现及演变理解的课后与课前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tudents’ pre-class and post-class perception of meaning, category, performance and evolu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注:课后与课前比较,经Ridit检验,P<0.05;课后2与1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2.1.2 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认知的课后与课前比较分析

从表2可知,大学生课前对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全面模糊和大致了解这两方面,占74.80%,比较熟悉和基本掌握的很少,只占25.20%;课后对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的认知主要体现在比较熟悉和基本掌握这两方面,占97.98%,而大致了解者极少,只占2.02%,全面模糊的没有了。大学生对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的认知课后、课前经Ridi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课后对心理危机的原因及危害认识显著提高了;课后第2次与第1次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2.35,P>0.05,差异无显著性,表明教学结束1年内学生对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的认知相对稳定。

表2 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认知的课后与课前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students’ pre-class and post-class perception ofcauses and harm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注:课后与课前比较,经Ridit检验,P<0.05;课后第2次与第1次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2.1.3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及途径认识的课后与课前比较分析

从表3可以看到,大学生对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及途径的认知课前主要表现在全面模糊和大致了解这两方面,占74.19%,而比较熟悉和基本掌握者很少,只占25.81%;课后主要表现在比较熟悉和基本掌握这两方面,占94.76%,而只有极少数大致了解,占5.24%,全面模糊的已经没有了。大学生对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及途径的认知课后、课前比较,经Ridi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课后对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及途径认识显著提高了;课后第2次与第1次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1.72,P>0.05,差异无显著性,表明课后1年内对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及途径的掌握相对稳定。

表3 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及途径认识的课后与课前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tudents’ pre-class and post-class perception of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approaches

注:课后与课前比较,经Ridit检验,P<0.05;课后第2次与第1次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2.1.4 心理危机自主选择干预方法及途径的课后与课前比较分析

从表4可以明显地看出,大学生对心理危机自主选择干预方法及途径的认识课前主要选择自我解脱和亲友师生帮助,占86.69%,而极少寻求专业心理治疗或疏导和多元化解,只占13.31%;而课后主要表现在能主动寻求多元化解、专业心理治疗或疏导,共占100%,寻求亲友师生支持占4.64%,依赖自我解脱者已经没有了。表明通过心理危机教学后大学生都会主动寻求外部帮助,来应对心理危机,而不愿选择孤立面对了。大学生对心理危机自主对干预方法及途径的选择课后与课前比较,经Ridi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课后更加善于自主选择干预方法及途径;课后第2次与第1次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表明课后1年内自主选择干预方法及途径的水平相对稳定。

表4 心理危机自主选择干预方法及途径的课后与课前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tudents’ pre-class and post-class choice of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approaches

注:课后与课前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课后第2次与第1次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

2.2 课后两次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该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教育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结束后相隔1年的两次考试成绩基本一致,对心理危机知识的掌握相对牢固。通过教学,绝大多数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心理危机的含义,能够识别心理危机;明白心理危机的原因和危害,因此,可以为自觉消除产生危机的原因提供有力支持,实现趋利除弊,化危机为转机;同时大家也懂得化解心理危机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当有心理问题或可能发生心理危机时,大家都能自觉主动寻求和选择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而不会只是孤独地自我解脱。当遇到困难或遭遇心理危机时知道向别人求助,这是思想上的的解放和飞跃。通常说来,认识和认知是行动的向导,当学生掌握了心理危机知识时,才有可能会运用来有效地化解危机,甚至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克服心理危机而使自己获得成长。

大学生在校从适应和发展过程中,大多数都有可能发生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客观地看来,其中许多人需要心理援助,但是现有研究表明,大部分需要援助的人往往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Andrews等人调查发现,有超过1/5的成人达到了某种心理障碍的标准,但其中62%的人表示不会寻求专业帮助[10],我们这次调查发现该校学生在没有开展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教育教学前确实也是如此,当有心理问题或危机时多数人不愿主动求助。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形:老师总是希望有心理问题或危机的学生能主动走进心理咨询中心来,寻求老师的心理援助,或建立心理预警和干预系统,以便尽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表现,以便给予及时干预,尽快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危机。可现实的情况是,多数学生把心理问题或危机看作是个人的隐私,或以为不是光彩的事情,或怕麻烦、连累他人,而往往不想让他人知道,不愿把心理问题或疾患向老师和同学倾诉,也不愿主动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甚至有部分学生特意回避或有掩饰行为。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有多种复杂的原因,其中有文化的、社会的或是教育的因素等等[11],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危机教育教学正好使这个问题迎来了曙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逐步养成心理求助行为,能及时预防或化解心理危机。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教学评价往往习惯于看学生所学课程考试成绩,当然,在严格考纪的条件下,学生通过闭卷考试,在标准答案规范下的老师公正打分,最后所得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应师生的教与学效果。但这种考评偏重定量标准和个体对知识的记忆掌握程度,而学生群体对知识的感悟及运用方面的考量却显得不足。加之,学生知道考试成绩会记载入个人档案,也是大学阶段在校的主要表现之一,在考试时难免不会紧张而影响对知识掌握程度的真实表达。而我们增加了对学生心理危机教育教学效果采用分为掌握、熟悉、了解和模糊四级的自我主观评价,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即在较轻松的情况下对自己做出评定,学生对心理危机知识的掌握、感悟及自觉运用都可以自由表达,不受任何限制。另外,实际执行评价者是非心理教学的老师,而是师生健康管理者,从未参与被考评内容的心理危机教学活动,这种第三方评价避免了自我评价难免的正面夸大效应,保持了客观、中立和公正立场。运用以客观与主观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考试与问卷调查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且由第三方来评定该校2016级学生的心理危机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这样的考评结果显得全面而且真实。

[1]何泽民,吕放光,宋传颖,等﹒整体辨证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210-211﹒

[2]魏建国﹒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对策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24):57-58﹒

[3]董惠娟、张爱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西安:西安交通出版社,2015.

[4]孟娟、周华忠.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国家行政出版社,2013.

[5]龙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42-45﹒

[6]姜土生,邓卓明﹒大学生心理危机类型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3,(2):98-103﹒

[7]曹翔宇,杭荣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5) :694-696﹒

[8]杨欣,陈方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关键期”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73-75﹒

[9]王青﹒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6):109-112﹒

[10]ANDREWS G ,HALL W,TEESSON M,et al.The Mental Health of Australians[J].Aust N Z J Psychiatry,1999,29(2):6-13.

[11]王萌﹒“求助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中的先导作用[J].高校辅导员,2013,(2):15-17﹒

An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TeachingEffectofPsychologicalCrisis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

HE Zemin1,LU Fangguang1,SONG Chuanying2,LI Yanyue2,HE Yongqiang3,HAI Yanping1

(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2.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 of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China 3.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Shaoyang Hospital of TCM, Shaoyang 422000, China)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risis;teaching effect;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672-7010(2017)06-0097-06

B842.6

A

2017-07-26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XJK014BTW017)

何泽民(1964-),男,湖南新邵人,主任医师,从事心身疾病中西医整合医疗与教学

Received: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education.MethodsFive hundred first-year students who had finished psychological crisis educ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do the questionnaires of teaching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496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Comparing students’ awareness degrees of concept, type, evolution and outcome, causes and harm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methods and way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before, after and a year after teaching,dividing all aspects of awareness degrees into four levels then record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corresponding level,using the same test paper to test students after and a year after teaching to compare their average scores and conduct statistical processing.ResultsThe average scores after and a year after teaching were (85.25±11.31) points, (83.92±12.46) points,students showed a stable mastery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knowledge and improved awareness of the aspects mentioned above,they learned to seek help from others and choose effective ways to resolve psychological crisis, which provided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e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ConclusionPsychological crisis education can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comprehensively, eliminate the idea that regards psychological crisis as privacy,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elf-help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猜你喜欢
危机途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