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君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著有《紫禁城八百楹联匾额通解》、《皇帝的名字》等书
乾隆皇帝的中秋节
李文君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著有《紫禁城八百楹联匾额通解》、《皇帝的名字》等书
在清代,中秋是重要的节日,在民间的影响,仅次于过年;在官方,仅次于元旦(农历新年)、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三大节。乾隆是清代最高寿的皇帝,也是过中秋节最多的皇帝,从他的视角去考察中秋节,有一些特殊情形,值得一说。
避暑山庄位于塞外,是康熙时修建的避暑之地。满族发源自白山黑水间,属高纬度地区,气候凉爽。入关之后,对北京炎热的夏季,清帝很不适应,为此,专门在热河辟地,建了避暑山庄。避暑休闲之余,还兼有军事、政治上的功用。军事上:可策马赴木兰围场狩猎,借以训练八旗劲旅,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作战能力;政治上,也方便就近与蒙古与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进行沟通,加强联系,巩固多民族的统一政权。从康熙开始,直到咸丰,清帝的夏日多在这里度过,热河是名副其实的「夏都」。
乾隆活了八十九岁,过了八十八个中秋节。综合《起居注》与《实录》等材料可知,乾隆一生在避暑山庄过了四十七个中秋节:即位前一次,在位期间四十三次,做太上皇时三次。乾隆在位的六十年中,有四十三个中秋节在避暑山庄度过。乾隆做了四年太上皇,遇见三个中秋节,全都是在避暑山庄过的。
乾隆最早在热河过中秋节,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这一年春天,在康熙六十九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应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之请,康熙临幸雍亲王的私园圆明园观赏牡丹,在此,他第一次见到了十二岁的乾隆。见乾隆聪颖可爱,康熙便将其携回宫中养育。这一年四月,康熙巡幸热河,也把乾隆带在身边,这是乾隆第一次到避暑山庄,也是他第一次在热河过中秋节。再具体一点,这年的中秋节,乾隆是在木兰围场度过的。在围场,乾隆险些被大熊扑倒,还是康熙用虎枪救了他。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八十五岁的乾隆曾满怀深情地回忆起此事:「予年十二,随皇祖幸木兰。初入永安莽喀围场,皇祖枪仆一熊,良久,命侍卫引予射之,意欲予初围得获熊之名。予甫欲上马,而熊突起,皇祖御虎枪殪之。既入武帐,顾温惠皇贵太妃曰:「伊命贵重,福将过予。」由今思之,皇祖知人之明,慈爱之恩,何能一日忘耶?」(乾隆《洪范九五福之五曰考终命联句(有序)》见《御制诗五集》卷九十三,载《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八册,第六八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显然,祖孙间的亲密相处,康熙对乾隆「伊命贵重,福将过予」的预言,在乾隆的记忆中,总能激起丝丝暖流:在私是对祖父深深的怀念,在公则是对自己皇位合法性的最好说明。
清人绘 弘历殪熊图轴
绢本设色
纵二五九厘米 横一七一·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绘 弘历逐鹿图轴(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二五八厘米 横一七一·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年间,因雍正没有巡幸热河,所以乾隆也无机会随驾到避暑山庄。雍正继位后,虽没有亲赴热河巡幸,却当着军机大臣的面告诫弘历、弘昼兄弟俩,毋忘骑射家法:「予之不往避暑山庄及木兰行围者,盖因日不暇给,而性好逸,恶杀生,是予之过。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乾隆《避暑山庄后序》,见《御制文二集》卷十七,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七〇册,第四三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雍正未赴热河与围场,自己解释是因国事日重,抽不出时间,加之不好活动的个性使然。其实,更重要的原因,在早期,是担心帝位未稳,自己出京后易生变故,在晚期,是迷恋丹药,身体条件不允许驰骋狩猎罢了。
乾隆即位以后,先是服国丧,接着又处理了「弘晳逆案」,等统治彻底稳固后,才开始巡幸热河。他第一次赴热河是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正式开启了乾隆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的模式。乾隆巡幸热河,一般在七月初离京,九月底或十月初返回。可以这样说,只要赶赴热河,乾隆的中秋节基本就在避暑山庄度过。乾隆在位期间,共巡幸热河四十九次,除去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年)为处理准噶尔汗国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归顺之事两次赴热河外,基本是每年赴热河一次。也就是说,乾隆在位六十年,有四十八年到热河巡幸。乾隆刚即位的前五年,因为守丧等原因,没去热河避暑行围;从乾隆六年开始,每两年去热河一次,逢双数年赴热河,单数年留在京城;从乾隆十六年开始,直到乾隆六十年退位,中间除去乾隆四十二年与四十三年因为崇庆皇太后去世未到热河外,其余每年都去热河避暑。巡幸热河的四十八年中,有四十三个中秋节在热河度过。五个未在热河过的中秋节,包括乾隆八年与乾隆十九年从热河出发,东巡盛京(沈阳)途中的两个,乾隆二十五年、三十五年,适逢乾隆五旬、六旬整寿,在北京过罢万寿节与中秋节才赶往热河避暑的两次,也包括乾隆五十五年,逢乾隆八旬万寿,于七月底提前从热河返回京城庆祝的一次。
乾隆未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的情况统计
综合来看,乾隆皇帝的中秋节,多数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中秋之夜,乾隆赏月的地方,一般是在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一的云山胜地。云山胜地位于寝宫烟波致爽殿之后,是宫殿区的最后一进院落,为踞岗背湖的两层楼阁,用假山当楼梯,构筑精巧。云山胜地视野开阔,居高临下,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是赏月的好去处。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中秋日叠去岁韵》诗注中说:「云山胜地在寝宫烟波致爽之后,檐额乃皇祖御题。予于十二岁扈从来山庄,即蒙赐居于万壑松风轩之侧。忆皇祖以辛卯年(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成此避暑山庄,而予适生于是年。即位后于辛酉年(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始为木兰行围之举,自是五十余年以来,多于山庄度中秋节,偻指岁月,此中因缘,不可思议。」(《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四,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七册,第三四二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云山胜地楼上西间为佛堂,名莲花室,内供青玉观音一尊,逢中秋月圆之时,后妃会来此处祭月。乾隆有《题莲花室》诗云:「云山胜地耸高楼,静室莲花楼上头。调御丈夫无色相,应真十六有源流。凭参水月还天月,如是今秋即昔秋。一切尘心兹净扫,不忘两字恩祖留。」(《御制诗三集》卷十六,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五六册,第一九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清 戴天瑞 云山胜地图页
取自故宫博物院藏《御制避暑山庄诗》册
清人绘 弘历观月图轴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八月十三日,他的万寿节,离中秋只差两天。这一特殊情况,使得乾隆的中秋节,与万寿节密不可分。
木兰围场
清 李世倬 木兰秋景图册(八开选二)
纸本设色 每开纵二三厘米 横三〇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表现之一,是乾隆多在过完中秋节之后,才去木兰秋狝。去木兰围场狩猎,是清帝巡幸热河的重要活动,最初的避暑山庄,就是赴木兰围场途中的一座普通行宫。木兰秋狝,以康熙、乾隆、嘉庆三朝最盛。康熙时期,多选在七月底八月初从热河出发,赶赴围场秋狝。从节令上来讲,农历七八月之交,已届初秋,围场地势高寒,草木已开始泛黄,正是秋高马肥,驰骋射猎的好时节。故此,巡幸热河时,康熙的中秋节,多是在围场度过的。与乃祖不同,乾隆因万寿节的关系,把木兰秋狝的时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大多是八月十六日才出发。这样一来,中秋之夜,乾隆就可以从容地在山庄赏月赋诗了。受乾隆的影响,嘉庆一朝,从避暑山庄赶赴木兰秋狝的时间,也多选在中秋之后的八月十六日。
表现之二,是中秋很自然地延续了万寿节的欢乐气氛,使得中秋这一民间节日,多了几分官方色彩。在清代,中
秋节虽是法定节日,但在官方层面,并无相关仪式。乾隆一朝,因万寿节(八月十三日)这一天要举行官方的庆祝活动,朝廷要员、八旗宗室、蒙藏首领、附属国使臣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人物,都齐聚热河行在,为乾隆祝寿。各色人等的到来,无疑增强了中秋节的喜庆氛围。为招待来客,怀柔内外藩部与藩属国,有时,遇中秋节,乾隆会在万树园等处赐宴招待,蒙古王公台吉、左右哈萨克首领、六世班禅,甚至马戛尔尼,都曾参与其中。这就使得中秋节有了政治意义,官方色彩更加浓厚。
表现之三,是乾隆的「万万寿节」,更让中秋充满了喜庆的颜色。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年)元旦,乾隆正式禅位给嘉庆,当起了太上皇。接下来的三年里,太上皇的生日,都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嘉庆登基,他的生日(十月初六)称为万寿节;太上皇的生日,升了一格,称为万万寿节。万万寿节前后,退居二线的乾隆,不再有顾忌,总会在清音阁大戏台演戏庆祝,随驾重臣、前来觐见的少数民族首领等,多被恩赏听戏。因年已耄耋,中秋之后,乾隆不便再去围场秋狝,所以万万寿节的演戏活动,多会持续到中秋之后,这就使得中秋的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综上所言,因乾隆生日与中秋节相近的关系,使得乾隆朝的中秋节,多了一重浓浓的万寿节因素。
除帝王之外,乾隆还有一个他自己很看重的身份— 诗人。乾隆的御制诗,数量可谓浩瀚。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赏月的中秋诗篇。这里截取几个片段,对乾隆的中秋题材诗作,稍做分析,作为此文的补充。
中秋的元素,月亮之外,就要算「玉兔」与「桂花」了。这两个意象,在乾隆的御制诗中,都有涉及。
月中的嫦娥与玉兔,给诗人以无限遐想。乾隆又是辛卯年生人,生肖属兔,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多次将玉制的兔尊称为「玉东升」,就是为乾隆的生肖作回避。在乾隆的笔下,描写月兔的诗章还真有不少。如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的《中秋即事》有「伊古谁曾来月窟,纷传玉兔与银蟾」这样的句子。同年,他作《月兔》诗说:「月兔爰爰桂树边,广寒轮廓遍三千。岂知放眼青天外,极大圆中一小圆。」(《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四,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五一册,第一三八、一三五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诗人跳出地球再回看月球,虽想象雄奇,倒也符合情理,是不是有现代天文学家的眼光!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的《月兔》诗说:「月中玉兔日金鸡,卯位东方酉位西。综错阴阳交离坎,张衡《灵宪》岂无稽。」(《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九,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五四册,第三四一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用天文学名作《灵宪》来入诗,还是天文学的视角。看来要在诗中将玉兔这一老题材翻出新意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清人绘 万树园赐宴图轴及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二二一·五厘米 横四一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八月桂花香,月宫又有吴刚伐桂的美好传说,让桂树桂花成为中秋的重要象征之一,乾隆写诗,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绝好题材。避暑山庄地处塞外,气温偏低,不适合桂树生长,开始并无桂花可看。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年)作的《桂》诗说:「中秋先报节,隔岁入吟章(塞外行围,率隔岁一举,是花未至塞外,故云)。」(《御制诗二集》卷十九,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五二册,第二五四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在乾隆十六年之前,乾隆隔年才巡幸热河一次,在热河时,中秋节看不到桂花,很是遗憾。后来,热河总管把北京的桂花引入山庄,精心培育,以供乾隆等人观赏。写于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的)《桂六首》诗注说:「去岁山庄以秋暖,桂花未开,即启跸往木兰。」(《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九,第五五四册,第三三八页)作于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年)的《中秋夕即景》诗说:「天香盆桂放,即是广寒枝。」 (《御制诗三集》卷八十四,第五五八册,第二一二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可见,经过园丁们的多方努力,至迟在乾隆二十四年,热河已能自己培育出盆栽的桂花。只是比起京城的桂花来,在品相上稍微差些。乾隆《早桂》诗注说:「每年中秋,热河亦有盆桂,然塞外风土,究觉香色少逊耳。」(《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一,第五五八册,第三三一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虽然香色稍逊,热河桂花也有其独特之处— 与荷花并开。因天气凉爽,热河的花期要比关内晚近半个月。特别是荷花,不止开花晚,因水中有温泉,花期也很长,甚至会出现「荷桂并开」的独特景象。乾隆的《中秋即事》就说:「吴仙(吴刚)修处叶全绿,周子(周敦颐)爱时花尚红(山庄仲秋月荷花尚开,虽以苑内有温泉之故,然荷桂同时,亦风景之特胜者)。」(《御制诗四集》卷二十四,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〇册,第三四六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中秋即景》一诗也说:「底知塞苑胜禁苑,仍有荷花傍桂花(塞苑荷花,每岁至八月间开放不歇,间遇九月初旬自木兰回銮,尚有开者)。」(《御制诗五集》卷三十四,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五册,第二九二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中秋节叠昨岁韵》诗说:「晚荷仍并桂花呈(今年夏间雨少,荷花未盛,秋后膏泽频霑,故八月内犹见荷花,与早桂并荣)。」(《御制诗五集》卷一百,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八册,第一七七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看来晚荷与早桂并荣的情况,在热河不止出现过一次,这确实是诗人绝佳的创作素材。乾隆笔下的热河桂花,是中秋节欢乐氛围的点缀,更可看作园艺史料,反映出当时人工培育桂花的高超水平。
清 蒋溥 月中桂兔图轴(局部)
纸本设色 纵九九·三厘米 横四三·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嵌宝石卧兔
长一三·三厘米 宽五·一厘米 高八·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弘历 丹桂黄花图轴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玉兔」与「桂花」是中秋的常规意象的话,那么「闰八月」与「月食」绝对是特殊意象。闰八月雅称「玉兔重生」,晚唐人黄滔有《闰八月》诗云:「无人不爱今年闰,月看中秋两度圆。唯恐雨师风伯意,至时还夺上楼天。」(《全唐诗》卷七〇六,第一一册,第八二〇九页,中华书局,一九九九年) 因历法设置关系,八月置闰非常罕见。从顺治入关到宣统退位,清朝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共遇闰八月六次,分别是: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年)、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咸丰元年(一八五一年)、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其中,嘉庆十八年的闰八月,为了这年冬至祭祀不至被提前到十月内,钦天监改在嘉庆十九年二月置闰。(《清仁宗实录》,卷二四二,嘉庆十六年四月庚午,见《清实录》第三一册,第二六七页,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这样一来,剩余的五次闰八月中,康熙朝占了两次,晚清占了三次。乾隆在位六十年,做太上皇三年多,居然没有遇见闰八月,故也没能留下感慨的诗篇。
中秋当日发生的月食,御制诗中倒是留有记录。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中秋节,正赶上月食。乾隆《中秋日作》诗注说:「钦天监奏:八月十五日亥时月蚀,是日为中秋节,应修供祀于月初上时,以在初亏时前,以例行之。」因为例行供月时,月食初亏还没有开始,故中秋拜月之仪并未受影响。但对月食,还是按惯例进行了「救护」,乾隆亲自对救护的着装作出指示:「此次月食,礼部以时值中秋节,奏请文武各官朝服救护。余以日月薄食,非经行常度,向于宫中,皆素服拈香行礼。百官亦应素服,将事因降旨,嗣后遇此等事,虽当应穿朝服之时,亦仍用素服行礼,着为令。」(《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二,见《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三册,第一八〇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中秋是喜事,百官应穿朝服庆贺;但月食并非吉象,需穿用素服来祈禳救护。权衡斟酌后,中秋应为月食让路,百官该穿素服。除积极「救护」之外,乾隆也通过撤去宴乐等措施,来表示自己的反省与虔诚。乾隆四十八年中秋,又发生了月食。乾隆指示:「向例日月见食一分以下者,例不救护,今岁八月十五日卯刻月食,据钦天监奏:初亏带食四十九秒,不及一分入地平,不见食。予谓虽不见食,其食自如常,是以不举庆节宴乐。」(乾隆《中秋日作》诗注,见《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八,载《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三册,第二八一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从对中秋与月食冲突的处理上,可以看出乾隆对上天垂象,对月食的慎重态度。
清人绘 弘历秋景写字图轴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与月食类似,还有「云遮月」一说。在别的诗人笔下,中秋云遮月可能会成为与元宵「雪打灯」一样的极佳素材,值得大书特书。在乾隆笔下,云遮月却少了几分诗意,多了一些对「民生」的关注。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中秋,前半夜月光皎洁,后半夜又下了场透雨,乾隆异常兴奋,在诗注中感喟:「昨中秋节,竟日晴霁,入夜月色亦复皎洁,夜半后乍霈廿膏。回忆去岁是日遇雨,至亥刻云阴方散,若今岁晴雨得宜,尤堪欣幸」;「自前月二十及月之初六两次得雨,俱不过寸余,虽残暑顿消,秋禾亦将次收竣,而布种二麦,正资雨泽,未免又殷企望。前十四夜间,得雨二寸,兹又得此继霈,农人喜得乘时播种,赓韵旧章,饶有佳兴。」(乾隆《中秋日叠去岁韵》诗,见《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四,载《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七册,第三四一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嘉庆三年(一七九八年),太上皇乾隆在中秋诗注中说:「今岁旸雨应时,各省收成皆属丰稔。近据山东奏报九分有余,江西、湖南奏报八分有余。其先经奏报者直隶、河南俱九分有余,广东、福建俱八分有余,或称上稔,或系中丰,而热河驻跸之处,快睹丰穰,亦在九分以上,此时刈获已将完毕,比户盈宁,洵堪志庆。」(乾隆《中秋日作》,见《御制诗余集》卷二十,载《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八册,第四七八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这种对天气降水的详细记载,放在诗中,也许不浪漫,但作为气象资料来看,却是相当珍贵的。
清 恽寿平 花卉图册(十开选一)
纸本设色 纵二六·八厘米 横三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邹一桂 花月图册(八开选一)
纸本设色 纵一七·八厘米 横二六·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绘 弘历观荷抚琴图轴(局部)
绢本设色 纵二九九·五厘米 横一五六·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 日月食仪 通长六八·四厘米 宽二五·二厘米 高一二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的中秋诗作很多,当时就有诗成题壁的习惯。乾隆自己的诗注说:「毎岁中秋有作,俱御笔书以悬壁。去岁庚戌,以八旬正庆礼,应御太和殿受贺,是以七月下旬即回跸至京,而山庄中秋日阙咏,今岁则依例题句矣。」(乾隆《中秋日即事》诗注,见《御制诗五集》卷六十八,载《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七册,第七一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题壁之外,更有大臣用心搜集,「汇书《御制中秋诗册》进呈者。展阅虽意兴各殊,而陈言未免频见叠出矣」。(乾隆《中秋日即事诗》,见《御制诗五集》卷五十,载《故宫珍本丛刊》,第五六六册,第二〇九页,海南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乾隆自己谦逊一番,说这些诗篇内容单一,见解重复之处多,其实,他的中秋题材御制诗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其中的诗注,包含了不少第一手的材料,对研究当时的天象、气候、植物景观、政务活动、乾隆个人的心态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完全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挖掘。
总的看来,乾隆皇帝的中秋节,是有其特殊性的,值得一说。上述文字,并不成体系,只是一种概括性的介绍。希望这些拉拉杂杂的文字,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起推动宫廷史研究的进步。
清 光绪十年八月十七日戊子望月食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铜镀金月相演示仪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