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台子”和“摘桃子”
——豫光锌业三厂“袁永锋创新工作室”纪实

2017-12-22 09:49:17
中国有色金属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张磊

“搭台子”和“摘桃子”
——豫光锌业三厂“袁永锋创新工作室”纪实

袁永锋|文

2011年,《工人日报》以权威的视角聚焦了一名来自豫光锌业公司锌业三厂的基层员工,并欣喜地以《一个点子100万》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他是谁?

他凭什么吸引了《工人日报》的目光?

他,叫张磊,是一名来自豫光锌业公司锌业三厂最基层的剥锌工。

张磊的成长离不开大环境的熏陶,张磊的成功更是大平台不断培育的结果。因为锌业三厂是一个十分注重创新、善于创造的团队。在生产实践中,他们以创新思路为中心轴,在基层辐射建设创新平台,逐渐编织成一个全覆盖的创新网。在创新实践中,借助“袁永锋创新工作室” 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锌业三厂大力开展创新工作,成功集中和融合了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智慧资源,成功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欲望,使得群众性的五小发明层出不穷。

在此背景下,张磊面对剥锌难开动脑筋,成功发明了具有豫光特色的“张磊剥锌铲”,环境、噪音及人工劳动强度改善了,工艺指标上升了,年可为企业创效百万元。

2011年,“张磊剥锌铲”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张磊说,没有锌业三厂浓厚的创新氛围,没有锌业三厂良好的育人平台,就没有自己的幸运。

“搭台子”,用人与育人并重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企业要发展,关键是人才。人才要成长,关键是平台。一个好的平台,不仅能引来人才,更能培育更多的人才。

深谙管理精髓的锌业三厂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平台的搭建工作,师带徒、导师制、轮岗制等为年轻人的成长搭建了不同层次的成长平台,成为员工成长的孵化器。

锌业三厂制定的“持续改善金点子奖”,广开言路,挖掘来自基层的好建议、好想法。小到一个持续改善小建议,奖励5元并公告表扬;大到生产和管理所需解决的难题经过联合攻关达到目标后,可获1000元的创新成果奖,充分调动了全厂干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共收到持续改善建议A类22条、B类133条、C类237条,累计奖励职工8000元。

锌业三厂建立的以管理人员和新入厂大学生等重点科技创新成员为主体的“锌三创新团”和“锌三大数据”钉钉交流群,针对生产设备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传递信息和想法,在信息互动和思想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持续不断推进创新活动。全年,共收集创新金点子604条,技术创新方案78个,提交科技成果6个,其中3个获得公司科技进步奖。

2015年,锌业三厂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筹划成立了“袁永锋创新工作室”,为技术人员搭建了创新交流、实践提升的平台。“袁永锋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创新工作的开展中,逐渐培养出一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新生力量,在生产实践中,他们为产量提升、工艺设备优化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杨季冬,2005年本科毕业后加盟豫光,入职12年来,几次从管理处室下车间基层,锻炼几年后重回管理岗位。在参与创新工作中,他善思考好学习,解决了无数生产难题。他曾受雪崩现象启发,破解了氧化锌容易粘料造成下料困难的难题;又参考小孩子玩具的迷宫模式开发思路,发明了“迷宫式螺旋收尘器”,根治了焙砂下料岗位的粉尘污染问题。

杨亚军,80后大学生,入职后厂里重点培养其工艺技术管理能力。在国储局交储精铟锭准备过程中,杨亚军按照交储合同逐项研究,经过查阅资料、借鉴其他企业的工作经验,在明显提升精铟锭的化学品质后,经过反复推理琢磨,又研制出了铟锭字模压印器。试用后,铟锭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字模压印器有效避免了人工敲打字样时手触摸锭面或因受力不均匀造成的锭面出现敲打痕迹的现象,使锭面平整光滑。每块锭面的字符及豫光标识都整齐划一,字符规格统一,字样清晰,编号在统一水平线上,产品外观质量显著提升,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品牌效益。目前,该字模压印器正在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另外,冶金专业大学生王建阁、王文雁,机械专业大学生杨丙辉、吕会民等都是创新工作室的参与者,他们都在参与创新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摘桃子”,付出和收获同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今,锌业三厂的创新落地开花,基层创新点由点到线,由线及面,辐射开花,为公司60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目前,锌业三厂湿法冶炼核心竞争技术显著增强,电解工由建立之初的212名到如今仅有140名,日产析出锌由360吨提升到405吨,交流电耗由3050千瓦时/吨降至2970千瓦时/吨,核心经济指标力拔全国同行业头筹,“锌三超越QC小组”连续4年荣膺国优小组称号。

浸出工序借助“袁永锋创新工作室”优势,通过增加底酸、高酸还原和对中浸浓密机底流压滤实施优化,破解难压滤难题,提高铅铟金属回收效率,氧化锌焙砂处理量从110吨/日提升到150吨/日,铟金属回收率达到了70%以上,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对小金属的吃干榨净。

净化工序配合浸出工序借助“袁永锋创新工作室”优势,做足了铜镉回收功课,铜回收率达到48%,镉回收率达到80%。酸浸渣浮选银工序银收率达到70%,尾矿含银降低到60克/吨。

2015年,“袁永锋创新工作室”开展《常规湿法炼锌电解产能优化提升》项目攻关,电解工序加大错峰用电力度,低谷段用电达到总用电量的40%以上,电解直流电耗降低至2880千瓦时/吨析出锌,成品锌锭含锌99.996%以上,合格率达到90%以上。2016年,原设计年产10万吨电锌的系统现已具备年产14万吨电锌的能力,析出锌车间加工成本控制在3000元/吨以内。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

2016年,豫光冶金机械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剥锌成套装备在锌业三厂工业化试运行,“袁永锋创新工作室”及时成立了创新小组,对机组进行优化改造,使之适应系统的特性,发挥设计效能。目前,机组已实现了单张剥板时间降低到6秒的行业最优指标。自动剥锌系统的投运极大地改善了作业环境,提升了设备自动化程度,让电解生产工作效率和技术指标发生了质的飞跃。

发展无止境,创效无止境,锌业三厂对新生活的期盼亦无止境,锌业三厂将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不忘初心,踏石留印,追续往昔风采,实现新的飞跃,创造新的辉煌。

(本文作者系豫光锌业有限公司锌业三厂厂长)

猜你喜欢
张磊
Spi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modulated by the GeBi interlayer in Y3Fe5O12/GeBi/Pt heterostructures
张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Temperature and doping dependent flat-band superconductivity on the Lieb-lattice∗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北极光(2020年1期)2020-07-24 09:04:06
THE GLOBAL ATTRACTOR FOR A VISCOUS WEAKLY DISSIPATIVE GENERALIZED TWO-COMPONENT µ-HUNTER-SAXTON SYSTEM∗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北方文学(2018年2期)2018-01-27 13:54:48
“好声音”冠军张磊:哦,我的田螺姑娘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7:57
什么是四轮驱动?
车迷(2015年6期)2015-03-20 02:43:54
配型
张磊老师的大医情怀和大家风范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