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學改革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小学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文字理解能力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而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就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并针对具体教学改革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视觉素养;小学语;教学改革;作用;实现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小学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文字理解能力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视觉素养的方法,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意义重大。视觉素养是指,教师运用视觉化的因素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并且教师在视觉资源的支持下,实现学生的图文融合能力提升,将该种方式引入到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还能够推动教学改革。
一、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一)图文互补,开发学生智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视“文”,而忽视“图”的现象。由于“图”所能够表达出来的意象比较直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文本想象力。而视觉素养在文本阅读中的体现,能够在抽象的文字中激发出读者无线的想象力,在深厚的视觉素养中挖掘出深埋在文字中的形象画面,进而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打破了小学教学中图文教学模式不平衡的现象,图文互补的文本教学形式,能够不仅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以双重编码理论促进语文教学
视觉元素与小学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能够使得学生的大脑实现表象系统与语义系统的相互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两种系统同时运行,相当于双重编码理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双重编码理论,首先需要具有视觉元素的配合,而视觉元素的培养又离不开视觉素养的积极作用。
二、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实现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视觉素养课程设计实例——以《石榴》课程教学为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对事物的描写,例如植物以及动物的描写方法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仔细观察的意识
3.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一篇植物描写作文
[教学准备]:
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对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观察,主要从植物的外形、生长特征等方面进行观察与记录,并自行准备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片。
[课堂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植物,同学们,请问自然界中这么多种类的植物中有没有你喜欢的植物呢?如果有,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么生长的呢?好,相信同学们脑海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我们先不着急说出你的想法,下面我们跟着作者的思路,来看看他喜欢《石榴》是怎么样的。
[课外品读]:
首先,教师单独向学生们朗读《石榴》课文,学生闭眼睛听教师有感情朗读,然后根据所听到的信息来画出想象中的画面。“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就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喇叭。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慢慢的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见见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熟透了的石榴高兴的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课堂总结]:
学生们根据教师的朗读,纷纷画出了不同时期的石榴图片,然后互相交流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图画进行课文记忆性描述。在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视觉素养的作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外的理解,还能够实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课堂实现图文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视觉元素,作为课程的导入。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视觉元素更为直观、鲜明的感受,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看到启发性的图片资料之后,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潜意识,便于之后的课程内容接受。例如在小学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一定典故的图片作为课程导入,在轻松课堂氛围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视觉素养。
综上所述,本文对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来促进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逐渐趋向于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基于视觉素养的语文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