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珍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化的充分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只要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真正地转变教学理念,做好角色转变。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去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一、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的去读、去想、去做。教师也应自觉放弃传统意识上作为知识权威的“话语霸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在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牛、鱼等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后,再让学生读课文,进行思维拓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尝试,获取成功的快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大胆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引导,要把教师讲解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宽到最大限度,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奠定基础。
二、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倡导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思维,帮助、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一)转变思维,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应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挖掘教材中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循序渐进,提高自学能力。
(二)课上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不同或是自己学习兴趣的不同,自由选择搜集有关方面的信息的方法。可以自己观察记录;可以调查访问;可以从书籍报刊上摘录;可以利用网络搜集。这时也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避免学生进行大量的无效劳动,这样的要求学生会欣然接受,并能积极主动完成,效果也会很好。从而使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在以往的学习中是很难做到的。小学语文听说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训练,学生的整体口语表达水平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才会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三、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培养智慧。”合作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标准要用学生手中的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让他们结合提示、练习、注释,进行小组讨论。不同的解释激励同学们探究的兴趣,在激烈的讨论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
例如,在讲《中华少年》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织了一次小组朗诵比赛,要求各小组自行交流快速背诵诗歌的方法,小组成员互相检查背诵情况,结果发现各小组成员背诵积极性明显增强,待各小组宣布背诵完后,教师随机抽查,发现背诵效果明显优于过去,如果发现有哪个小组成员背诵不过关,同学们会要求检查人引咎自责。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让学生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就。
四、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让学生明白不要盲从书本和教师,要抱以怀疑的态度去学习,大胆质疑。要知道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個问题更重要,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因此,提倡在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善于创新的去学习。
爱因斯坦说:想象永远比知识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让学生放开想,努力创造新的形象,传达新的思想。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大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抓住课后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如果小女孩卖掉了火柴,会怎样?”“如果小女孩没死,她回到家会发生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展开想象。有的同学说:她卖掉火柴,有了钱,买到了火鸡,过了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有的同学说:她回到家,把卖火柴挣得钱给了爸爸,可还是受到责骂;也有的同学说,如果她没死,也许有一天会被好心人收养,从此脱离苦海……这些想象都合情合理,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表扬学生的这种探索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富有创造的想象,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化的充分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只要我们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真正地转变教学理念,做好角色转变,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那么学生一定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辟出一片葱茏的自学绿地。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涌山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