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品德课堂互动教学初探

2017-12-21 11:46潘友县
中小学德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苍南灾害品德

潘友县

摘 要

基于微信的品德课堂互动教学,通过建构交互式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借助课前问卷互动反馈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即时互动分享,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开展多元互动测评反馈,改进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品德成长。

关 键 词

品德与社会;微信;互动教学;课堂评价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农村地区普及率最高的“时尚用具”。而微信是智能手机中必备的APP,普及程度极高。微信中不仅有朋友圈交流,还有公众号资源分享,第三方应用支持等各种功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笔者借助微信的诸多功能,通过课前问卷反馈,课堂即时分享,以及课后互动测评等,进行了品德与社会互动教学探索。

在此,笔者以“生命的突围”(浙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一课为例,做一探讨。

一、课前问卷互动反馈,激发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当是教学的起点。因此,课前调查是品德课教师教学的重要前期工作。有效的课前调查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道德认知状况,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实践中,笔者尝试立足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和班级微信群,构建了交互式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通过“公众平台—微信群—即时通信”,实现课前调查的互动反馈,以此了解学情,并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生命的突围”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在自然灾害面前科学自救的方法技能,重点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技能,使学生树立在灾害面前一切以生命为重的意识。为了解学生对灾害的认知情况,笔者在问卷网创建了“自然灾害应急避险能力课前调查问卷”,并将问卷二维码在班级公众号中发布。学生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很快完成了问卷调查。问卷网调查能自动分析调查结果,据结果中的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学生普遍避险意识淡薄,认为灾害离我们很远”。基于这一调查结果,笔者在班级微信群布置课前调查作业——请同学们在微信上方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苍南+灾害”。学生在朋友圈和公众号文章中进行搜索阅读后发现,原来灾害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由此,学生对“灾害”有了一定的认知,对后续课堂学习自然充满了期待。

借助微信的互动功能,教师在课前可引导学生利用公众平台的学习材料进行个性化学习,遇到问题可通过微信群和老师、同学讨论,也可直接向老师提问,获得个性化指导。同时,教师可就课堂调查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展开合作与探究学习。由此,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即时互动分享,促进自主学习

传统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流往往是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微信资源的应用能实现品德课堂的即时互动分享,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从而实现深度体验与探究,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

在“生命的突围”一课学习中,笔者设置了“我们身边有哪些自然灾害”这一交流环节。以往,学生受制于狭窄的生活圈子,交流内容往往比较空泛,只能简单地说出灾害有台风、泥石流、暴雨等,缺乏对灾害的感性认识和情感表达。基于微信的品德课教学则有效改善了这一状况。

在课前调查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输入关键词“苍南+灾害”,在微信中搜索相关信息,对灾害已有一定认识。同时,学生已经据此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上,笔者请各小组自主选择关键词,借助微信平台进一步搜索“苍南+台风”“苍南+暴雨”“苍南+火灾”“苍南+地震”“苍南+洪涝”等。之后,小组进行讨论,围绕关键词总结苍南本地或与苍南有关的自然灾害,并发送至班级微信群。笔者通过微信PC端,对学生发送的消息进行筛选,选择了“苍南某厂发生火灾,造成一人死亡”“台风鲇鱼携风带雨,苍南34万人受灾”“苍南驴友四川登山偶遇地震,不幸遇难”等案例,并请推送消息的小组进行现场讲解。这些案例图文并茂,有些还附有视频,为学生的讲解提供了生动翔实的素材。许多以往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也讲得绘声绘色,说出了对灾害的直接感受。由此,学生对“灾害”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借助上述自主搜索和体验学习,学生对于学习“在自然灾害中的逃生技能”产生了强烈的愿望。笔者请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搜索“台风+安全防范”“地震+救护”“火灾+救护”等,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应急知识和逃生技能。同時,笔者将国家安全教育平台制作的地震逃生知识文章推送至班级群,通过图文并茂的描述,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逃生技能。之后,展开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在地震“现场”演练逃生技能,体验生命的宝贵。

这样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真正实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展开体验与探究,并勇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对于农村儿童的成长更具深远意义。

三、多元互动测评反馈,促进品德成长

作为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与方法,通过评价深化学生内在的体验、感悟、思考等[2],促进其品德成长。基于此,笔者借助微信平台,进行了课堂评价的改进。

课堂小测验是品德课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它能为教师提供更准确的学生学习信息。“生命的突围”一课涉及诸多自然灾害知识和避险逃生技能,课堂学习与分享素材非常丰富。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主动,但实际学习效果仍有待检验。于是,笔者再次使用“问卷星”,变“课前调查问卷”为“手机考卷”,将测试与学生手中的微信进行有效整合。

笔者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几道简单的测试题,如“刮台风时,学校放假,我们正好可以乘此机会出去玩?对还是错?”“洪水来临时,如果来不及撤离,可以:A.逃到附近的山坡、高地、高楼。B.躲进地下室。C.往人多的地方跑”(多选题)“如果在地震、台风、洪涝灾害中,身体被塌倒的建筑物压住怎么办?A.大声呼救,让救援人员能够听到。B.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C.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等。笔者将练习题二维码分享至班级微信群,开展随堂小测试,并在问卷系统中设置了小奖品发放,奖励回答正确的学生。学生练习结束后,笔者下载系统自动生成的测试结果,向学生进行展示,就错误答案进行讲解。如有学生质疑,则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后借助微信自由表达,相互交流,通过激烈讨论和观点碰撞,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反思。笔者及时跟进参与课后微信互动,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的发展等,从而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改进教学。

“生命的突围”一课教学结束后,笔者布置了实践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安全知识,寻找身边的安全逃生标志,邀请家长共同消除家中的安全隐患,制作家庭火灾逃生路线图等。之后,将作业图片和感想发送至朋友圈。据此,将“灾害”学习延伸至学生生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基于微信的品德课堂互动教学立足农村教学实际,实现了学生、教师与学习资源的即时互动,打破了单向的灌输教学,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品德课堂活跃、灵动,充满了儿童成长的气息。

参考文献:

[1]沈莉伊.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7(1):19.

[2]刘建德.指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品德教学“路径”重塑[J].中小学德育,2017(6):6.

(作者单位:苍南县桥墩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6)

责任编辑 毛伟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苍南灾害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灾害肆虐
浅谈温州苍南古建木雕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日子过成段子,“苍南派”和“芒果宓”把幸福喂胖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