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仕润
【教学目标】
1.认识“景”字,学会运用组词方法自行理解“景”是“景色、风景”的意思。
2.认识“彡”和带有“彡”旁的“须”“彩”“嘭”“影”等字,读准字音。理解“彡”的本义是“羽毛上的纹路”,并且尝试运用“彡”的本义会意“须”“彩”“嘭”“影”。
3.学会用“我最喜欢的景是
色的, 一样的 ”和“我 的 是 ”句式说话,并且体悟有感觉、有颜色、有声音、有动作的汉字序列所独具的诗歌美。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建立“彡”与羽毛图片之间的联系,趣味且直观地解析“彡”的本义,借助“摸须”游戏,出示彩虹图片,进行“听鼓学嘭”游戏,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审美意趣,用固定句型说话练习的形式实现汉字和儿童诗的结合,全方位搭建有逻辑、有思考、有图片、有色彩、有声音、有趣味的“汉字诗”学习场。
【课前准备】
一、“全脑汉字诗”导学案
1.认(rèn)一(yi)认(rèn)、写(xiě)一(yi)写(xiě)
景 影
2.组(zǔ)词(cí)
景( )( ) 影( )( )
3.照(zhào)样(yànɡ)子(zi),写(xiě)句(jù)子(zi)
例:我最喜欢的景是白色的,雪一样的白。
我最喜欢的景是 色的, 一样的 。
二、多媒体课件
(略)
【教学设计】
一、“摸诗”导入,用游戏点燃学习热情
师:老师对诗如痴如醉,走到哪里,就把诗带到哪里。现在,这个口袋里就藏着一首诗,谁想来摸摸看?
(生上台“摸诗”,师板贴“景”。)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认识事物的方式,是形成和扩大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是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是儿童智力發展的重要手段。本课一开始就开展“摸诗”游戏,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汉字以及“汉字诗”的兴趣和热情,营造了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大脑既放松又活跃。】
二、“景”字成诗,初言明一个汉字一首诗
师:这哪里是诗啊,明明是一个字啊!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不信我们可以试试看。一步一步来,先拿“景”字组组词。(生:美景、风景、景色。)
师:许多汉字都有这样的魔力,单独看,不大能说清楚它的意思,但拿它组组词,就能立马明白。“景”就是风景、景色的意思。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的风景是什么?
师:我最喜欢的景色是雪
景。我最喜欢的景是白色的,雪一样的白。你能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介绍你最喜欢的景吗?(课件出示:我最喜欢的景是 色的, 一样的 。)
师:请三位同学把你们造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师:这么美的句子连在一起,不就是一首小诗吗?大家看,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这不写成了吗?看,诗其实没有那么难写,我们自己也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
【设计意图:经过“摸诗”游戏,学生进入了学习汉字的状态。这一环节的意图首先在于消除学生内心对于诗歌学习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明白诗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文学艺术,而是“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从而在心理层面上降低了学生学习诗的难度。另外,这部分设计遵循斯霞老师提出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扎实有效地教“景”字,用组词法理解“景”的意思,固定句式练习说话,连句成篇形成诗歌,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景字成诗”的全过程。】
三、 “彡”“须”“彩”“嘭”,全方位施展全脑“神通”
1.再“摸诗”,羽毛也是字
师:“汉字诗”如此美妙。老师身上可不止一首,这边口袋里还有一首,这次谁来把它找出来?
师:嘿!这次更不像诗了。这是一根羽毛,一根羽毛也是诗吗?
师:不过在它成为一首“汉字诗”之前,它首先得是一个汉字,它是哪个汉字呢?猜猜看!(生:毛、羽。)
师:我来揭示谜底。(课件出示“彡”)
师:这个字读shān,是一个象形字,形状像一根羽毛,用三撇表示羽上细毛形成的弯曲纹理,这就是“彡”的本义。
2.复“摸须”,胡子也成诗
师:到了现代,人们很少单独用“彡”字,它变成了一个部首藏在了其他汉字里面,比如“须”。(课件出示“须”的甲骨文)
师:左边是“彡”,右边是一个什么字?
师:“页”表示头,“须”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个人的嘴下面有一根根毛发的样子,这些毛发就是胡须。说到胡须,这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有,谁?谁想来摸摸看?
师:说说你摸到了什么。
师:你不只是摸到了老师的胡子,你摸到了一个汉字,这个汉字就是“须”。
师:摸到的须给你什么感觉?
师:细细的、刺刺的、毛毛的,那是一根根毛发。所以你应该说“我摸到的须是毛毛的”。你摸到的须呢?
3.看彩虹,联诗我能行
师:像这样有趣的句子连在一起就是诗呀!原来诗是可以摸得到的,是有感觉的!不仅如此,汉字成诗,还有颜色。看!(课件出示彩虹图片)
师:这是什么图片?(生:彩虹。)
师:看彩虹的“彩”字,左边的“采”表示读音,右边是个什么?(生:彡。)
师:“彡”表示彩色的纹路,就像彩虹上的一道道颜色。你在彩虹上看到了哪种颜色?
师:哇,你看到了这么多颜色,选一个你最喜欢的颜色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课件出示:我看到的彩是 色的。)
师: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把你看到的彩写下来,再连起来读一读,看哪个组写成的彩字诗最美!endprint
4.听鼓声,变化大无穷
师:一首有颜色的汉字诗写成啦!掌声送给这个小组。真了不起!奖励你们听一段乐器演奏。安静下来,仔细听,听完了我要提问的。(播放鼓声)
师:你听出来这是什么乐器了吗?(生:鼓。)
(师课件出示“彭”的古文字)
师:“彭”的左边像一面鼓,右边的“彡”模拟击鼓发出的声波纹路,现代人又给它加上口字旁表示声音,于是成了“嘭”。
师:这次我们用听的。
(师播放快鼓,引导学生:我听到的“嘭”是快快的。拍拍手,快快的。
播放慢鼓,引导学生:我听到的“嘭”是慢慢的。这样拍是慢慢的。
播放轻鼓,引导学生:我听到的“嘭”是轻轻的。轻轻地拍。)
师:这首诗是我们听出来的,说明“汉字诗”还有声音。有感觉、有颜色、有声音。一个小小的“彡”和“页”在一起让我们摸到了须上的一根根毛发,和“采”组合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种颜色,放进“嘭”里让我们听到了鼓上的一下下声响,汉字真是了不起啊!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充分关注汉字本身的解析,从“彡”到“须”“彩”“嘭”的延伸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旨在深入浅出地讲透汉字,渗透汉字文化,这是对学生左脑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充分开发。但如果仅限于此,不能算作是全脑课堂。可以看到,这一教学环节在引导学生左脑高效运转的同时,大力运用图片、色彩、声音、音乐乃至实物和肢体等要素,全面调动学生的右脑思维,形成左右脑协同开发的全脑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当堂实现由学生自主创作“全脑汉字诗”。】
四、名诗赏析,“影子”诗全脑动作朗读
师:“彡”和我们黑板上的这个“景”字合在一起,成了一个什么字?(生:影。)
(師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图,太阳光照射过来,被亭子、小山这一类高大的事物挡住形成了一道道暗影。聪明的你应该明白了,这幅画表示哪一个字呢?(生:影。)
师:我们的祖先把他们看到的如实画下来,就成了一幅原始的图画汉字,谁能用“影”组词?(生:影子、倒影、阴影。)
师:你真了不起,你组的词和一位大诗人组的词一模一样,这位诗人叫林焕彰,他写了一首诗,就叫《影子》。
(师课件出示)
影 子
林焕彰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一个好朋友,
常常陪着我。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一只小黑狗,
常常跟着我。
(师范读)
师:这首诗真简单,谁想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读得很好,很整齐,声音很洪亮。可是我觉得,这样读没什么意思,一点儿趣味也没有。影子可是会动的,读的时候能不能加上动作呢?
师:比如读第一句“影子在左”,左是哪边?伸出你的左手。其实最早的时候, “左”字就是用一只左手来表示的,看!
(师课件出示)
师:字也会成长,和我们小朋友慢慢长大是一样的。随着字形演变,“左”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所以,读“影子在左”的时候,就请伸出你的左手。
师:那么“右”呢?你猜猜“右”最早是什么样子的?(生:右手。)
师:你可真会举一反三。
一开始,古人就用右手的图画来表示右边,读“影子在右”的时候,请伸出你的右手,我们来试试。
师:这首诗中,表示方向的字,除了“左”“右”两字外,还有哪两个字?(生:“前”“后”。)
师:在读“影子在前”这两句时,请你们伸出脚往前迈两步,读“影子在后”时就往后退两步,我们来试试。
师:同学们,影子怎么会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地跑来跑去呢?
师:影子是日光被遮挡形成的阴影,光的位置变换,影子就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却又不能远离物体,就像我们的影子,一直在我们身边。
师:所以诗中才说“影子是一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影子是一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这么形象、这么生动,影子仿佛真的在我们眼前了。那么,读到“好朋友”的时候请拉一拉你同桌的手,同学之间应当是好朋友,做一个陪伴我的动作。读到“小黑狗”的时候,请竖起你的两只小耳朵,跟着我的动作,会了吗?跟着老师,加上动作,把这首诗重新读
一遍!
师:哇,真有趣!原来诗歌也可以有动作!你们自己再来一遍可以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汉字诗歌教学中加入了健脑操的设计。林焕彰的《影子》最有趣的部分是方位的变化和绝妙的比喻,准确又有趣地写出了光影变化的特点,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与诗的完美结合,体悟到了汉字之美,感悟到了汉字文化之妙。全篇教学设计,以《影子》这篇名作为结尾,让学生明白了他们自己写出的“汉字诗”固然值得称赞,但在此之上还应有更高的提升。而加入动作来读这首诗,一来加深了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二来学生的左右脑在经历了一节课的运转之后需要休息,全身心的活动能起到放松大脑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