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楔形文字的构成形式之美

2017-12-21 22:07张凡希
艺术研究 2017年4期

张凡希

摘 要:楔形文字发端于苏美尔地区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楔形文字在某一层面上来看,成为我们探知神秘的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线索之一。本文从构成的角度,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对亚述时期的楔形文字中程序构成、比例构成和情感构成分析,探讨楔形文字的构成美学。从文字构成中窥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审美价值与取向,从而了解楔形文字在整个两河流域的地域文化重要地位。

关键词:楔形文字 亚述时期 形式美法则

苏美尔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早的文明(迄今为止最早的记录),苏美尔人在此期间发明了楔形文字。因字的形状像楔子,并且刻在湿的泥板、石像或者岩石之上而得名。楔形文字发展到亚述时期已成为较为成熟完整的文字语言系统,并从此长期广泛应用。成为整个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字体系的基础。这些文字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但遗憾的是,由于两河流域文明长时期处于战乱、动荡之中,使得这一时期大量实物文明都遭到了毁坏和丢失;而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记录着美索不达米亚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等的文献遗存成了我们探知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谈论楔形文字之前,我们必须清楚一个前提:文字之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及其地位。文字除了是人类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是纪录思想和事件的书写形式以外,其实还有它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也是每个文明都拥有自己的文字体系,且都带有其文字本身含义之上的该文明特有的艺术特征源由所在。除此之外,文字也是由一个点通过运动轨迹形成线,再由线组成面;因此,文字不管如何发展,点、线、面仍然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

从楔形文字字形演变表(图1)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楔形文字字形的演变大致是由图画符号向点、线、面组合转变的逐渐成熟过程,总体呈现简化和抽象化。而这种点、线、面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具有两河流域特征的构成美学;其演变也正是美索不达米亚人有意识或无意识流露出的审美价值与取向的体现。

一、 楔形文字中的程序构成——单纯统一

程序本定义是一个环节,内部嵌套着一系列复杂的数列逻辑缜密的一个组件,如若一个地方出问题则会影响到整个主体;也是管理方式的一种。在楔形文字的构成中如何能体现这种程序构成呢?

从整体来看:古楔形文字泥板(图2)中可以看到这块泥巴上的楔形文字中成篇整体的构成,给人以秩序、肃静之感,如同部队里的纪律严明的军队排列出的队形;虽然每个文字的构成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统一在一个空间内,没有哪个文字的构成显得突兀,统一中有变化。“楔形文字在章法上则表现得整齐、紧密得多,字形大小和元素基本一致,多以横向紧密相连,有时以细线划行,整体呈现出强烈的肌理感和韵律感。”?譹?訛单纯统一的形式美是构成中最基本、最和谐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在整体形态没有明显的差异和对立因素,通过将复杂的结构归纳为统一的整体。从单词来看:(图3)该楔形文字每根线条相互依存,抵制任何形式的多余构成,又以线条将其统一于一个整体里,线条组合成抽象的图形,看起来平静安逸而又不失活跃。(图4)、(图5)、(图6)这三组楔形文字有个共同点就是都由一个直线与小三角形的组合,通过不同的排列摆位,相互支撑,给人以稳定之感,没有多余的点缀,漠然而立,相互顾盼。如同不同的三个家庭,或是三口之家(图4)、或是大家族(图5)、或是六口之家(图6),相互照顾。通过对同一形式的反复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体现一定的节奏感。恰恰体现出了楔形文字构成单纯统一的程序特征。

再者,把楔形文字去其含义,只从图形层面来看,楔形文字在构成手法表达上只运用最基本点、线、面的构成元素,没有其他的构成元素加以装饰,非常单纯却不简单,也是楔形文字中程序构成的一种体现。楔形文字所体现出单纯统一的形式美感,是否能折射出美索不达米亚人对于美的表达隐约透露纯粹的意味呢?

二、 楔形文字中的比例构成——对称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在一定的比例构成上,从心理上产生的美的形式法则。对称具有稳定与理性的美感;而均衡又有变化的活泼感。楔形文字中对称与均衡的表达形式,使其于稳定中富于变化,从而显得生动。

从中可以看到楔形文字中的比例构成中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的表达。(图7)该楔形文字词组可横向上下对折,几乎为相互吻合,这样一种纯等同比对称关系,给人以绝对均衡之感。(图8)该楔形文字呈现的是等比例大小的对比,这样的对比对称也给人一种较为轻松稚趣的感受。(图9)、(图10)中的楔形文字组合则是以多种对称对比关系构成,其中反对称的构成能给人在均衡秩序之感中,多了些活泼的味道,不至于如此太过于死板。那么,美的形式法则强调对称均衡的比例构成,即体现了视觉上的和谐感,更是人的心理自觉的追求一种稳定而安全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楔形文字是否由于古代两河流域地区长年战乱,人们内心是否极度渴求安稳、和平的生活呢?(这也仅仅只是我的猜测,真正源由我们已无法知悉。)因此在楔形文字的逐渐演变的过程中,这种追求稳定的均衡美在抽象的文字构成中体现出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文字的美不恰恰就是当你看着它时浮想翩翩,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吗?

三、 楔形文字中的情感构成——联想意境

楔形文字在发展早期以图画形式呈现的象形文字,至后期演变成抽象简化的表意文字都可以望文生义。联想是一种思维发散性的活动,能从微小的事物联想的浩瀚的宇宙上,也能从客观的事理联想到个人经验上,而联想的成果在某事物或某一作品上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再审美过程。

苏美尔人在创作楔形文时,他们通过人脑的联想,得出自己对某一个事物的解读,并创造出其符号文字。而这种解读通常带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人所赋予它的情感。(图11)该楔形文字的构成像是把我们带入了三维空间,中间的这一竖列到底是最前面还是最后?没有答案,是出于我们自己的视觉选择,这也折射出我们的情感选择。(图12)该楔形文字组合像是失去了平衡,但把右邊的想象成实心的实物拖着想象左边只有线条构成的实物是不是又平衡了?因此,楔形文字中这样的联想意境,其实也许是人类赋予楔形文字的情感构成。

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认为古老的语言是生动的、象征性的,认为是诗人的语言。?譺?訛他认为语言是源起于情感的需求,为表达理念或情感而存在,诗人的语言往往是带有情感的,而这种情感付诸于文字的构成上,使它形成了独有的情感构成的形式美。这种解读往往也是属于自身独有的。那么,文字作为语言的表达符号,也是一脉相承的。而意境是联想之后的呈现方式之一,是人们作为接受者体验某一事物或作品时的一种精神反馈幻面。也是情感的另一种加工。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中,流传着众多的神话故事,并用楔形文字记录下来。这是否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人在这些神话故事需找自己的情感需要?类似这样的猜测联想,就是楔形文字中的情感构成所赋予;继而使得它的文字构成上带有独特的古代两河流域特征的形式美感。使得楔形文字在中联想与意境的构成形式美中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结语

楔形文字作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千年同一地域上不同时期的形成于发展,成为后人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研究的重要文献史料,其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已了然于目了。楔形文字在构成上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美贯穿着整个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进程;而这段历史中尚有许多空白需要更多的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与探析,基于对楔形文字构成形式美上的浅析,仍然可以看出其承载着美索不达米亚人民审美取向与情感意志,乃至于延续至今。

注释:

?譹?訛吕杰锋.楔形文字与甲骨文的事理比较研究[J].装饰,2005,第4期

?譺?訛法让·雅克·卢梭.论语言的起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吕思勉. 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2]【意】阿尔弗雷多·里扎.唐伟莉译.两河:文明的曙光[M].北京:光明日报版社,2013.

[3]国洪更.亚述楔形文字史料的概览 [A].北京:世界历史研究所,2015.

[4]吴宇虹.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经典举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5]朱睿之.线性构成语言的表达能力浅析[J].沧桑,2008(6).

作者單位: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