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7-12-21 02:11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敏感度肿块恶性

卢 平

修水县中医院(江西 九江 332400)

超声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卢 平

修水县中医院(江西 九江 332400)

目的探讨超声与核磁共振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活检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共66例,乳腺肿块70个。按照手术病理结果,将66例患者分为A组(良性肿瘤,n=38,病灶40个)、B组(恶性肿瘤,n=28,病灶30个)。两组均分别实施超声与核磁共振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结果显示,31个病灶为恶性肿瘤,39个病灶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0.0%(63/70);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31个病灶为恶性肿瘤,39个病灶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8.6%(69/70)。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与核磁共振检查均能发挥较好效果,而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均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乳腺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超声;核磁共振

国内乳腺癌患病人数较多,每年患病率约为全球患病人数的12.3%[1]。临床上提升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的关键,是采取积极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2]。临床上多采用超声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能对乳腺肿块性质进行明确[3]。但是,也有部分乳腺良性、恶性病变在超声上的表现存在重叠,影响诊断准确性。而核磁共振检查能对肿块血流灌注进行观察,且能清晰显示肿块周围新生血管,便于判断恶性程度[4]。本研究为探讨超声与核磁共振检查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经病理活检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共66例,乳腺肿块70个。按照手术病理结果,将66例患者分为A组(良性肿瘤,n=38)、B组(恶性肿瘤,n=28)。A组病灶40个,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36.3±5.0)岁。B组病灶30个,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39.8±4.5)岁。66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合并血液系统严重性疾病、检查禁忌症及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者。

1.2方法超声检查:所用仪器为荷兰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5-13MHz为探头频率。仰卧位,暴露乳腺和腋窝,将探头靠近乳头,随后呈放射状顺向或逆向转动,对整个乳房进行扫查。重点对乳腺病灶位置、形态、大小等进行观察。随后实施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病灶及周围彩色血流信号形态、数量等进行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所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Excite HD1.5T双梯度磁共振仪扫描仪,采用乳腺专用双穴线圈。仰卧位,先确保头颅进入磁场设备,乳房自然垂落于线圈孔洞。常规横断位、矢状位扫查乳房,必要时加用冠状位。先实施常规SE序列扫描,采用T1WI、T2WI脂肪抑制技术,一旦发现病灶,以高压注射器,将0.2 ml/kg造影剂扎喷替酸甲胺静脉推注,速度为2.5 mL/s,实施增强扫描。后期采用专业软件处理图像,分析图像中肿块形态、大小、内部信号强化情况等。

以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超声与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人数×10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0%;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诊断结果显示,31个病灶为恶性肿瘤,39个病灶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0.0%(63/70),敏感度为83.3%(25/30),特异度为95.0%(38/40)。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31个病灶为恶性肿瘤,39个病灶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8.6%(69/70),敏感度为100.0%(30/30),特异度为97.5%(39/40)。超声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均高于核磁共振,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4.77、5.46,P=0.029、0.020);超声特异度高于核磁共振,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556),见表1。

表1 超声与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结果对比(个)

3 讨论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超声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特别是在筛查乳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具有操作方便、无辐射、可多次重复检查等特点,能对肿块形态、病灶大小进行观察,还能准确显示肿块内部血流情况,便于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评估[5]。针对手术患者超声还能准确定位病灶,可鉴别肿瘤物理性质[6]。但针对早期乳腺癌及回声改变不明显的肿块(直径<1 cm),实施超声检查时,也存在血液供应显示不丰富、形态特征不典型等不足,尤其是分辨紊乱导管内病变和纤维腺体组织重叠的能力较差[7]。

而核磁共振检查对人体软组织分辨率较高。核磁共振检查乳腺肿块恶性程度是经由血流灌注及肿块周围新生血管实现的[8]。相较于超声,核磁共振检查能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对乳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等进行清晰显示,便于明确病灶和周围组织变化,针对恶性肿瘤,可对病灶的浸润程度和肿瘤侵犯胸肌的程度进行明确[9]。在实施常规乳腺核磁共振平扫时,一旦发现存在肿瘤形状不规则、毛刺样等特征,且肿块组织内部信号不均匀,局部皮肤厚度增加,即可判断为乳腺癌。但是,核磁共振检查对钙化病灶不敏感、费用昂贵、强化曲线有一定重叠性等[10]。

本研究中,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0%,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5.0%。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为98.6%,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7.5%。核磁共振诊断准确性、敏感度均高于超声(P<0.05);超声特异度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诊断中,相较于超声,核磁共振检查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避免超声检查中受某些人为因素影响,致使部分漏诊。

综上所述,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与核磁共振检查均能发挥较好诊断效果,而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均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1] 计玉芳,陈淑君.超声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4);3 639-3 642.

[2] 吴标,梁启棠,钟向阳,等.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9):1 421-1 423.

[3] 郭利平,郑传利,周振,等.超声弹性成像与全自动乳腺容积扫描诊断乳腺肿块价值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30(4):11-13.

[4] 刘琳,吴蓉,吴晶心,等.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6,13(6);466-470.

[5] 廖秀梅,林小勇,袁艺,等.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0):1 292-1 293.

[6] 吕秀花,赵萍,徐俊卿,等.超声光散射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与磁共振DWI的对比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6,25(6):443-447.

[7] 何晓清,梁汉欢,冯庆艺,等.超声与核磁共振在诊断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6,34(5):532-534.

[8] 赵峰,杨春燕,庞华军,等.3.0T磁共振1H波谱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6,38(3):206-209.

[9] 韦伟.核磁共振成像和超声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9(2):122-124.

[10] 李萍,周云,黄岩.X线摄影超声及核磁共振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河北医学,2016,22(11):1 821-1 823.

卢平,男,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运动关节系统常见病诊断。

R445.1

A

1008-8164(2017)04-0083-02

2017-09-18

责任编辑:牟冬生

猜你喜欢
敏感度肿块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新时代下提高电视记者新闻敏感度的策略途径分析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