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龚振鹏 张万德 杨甜
稳产增效续谱华章—长庆油田连续稳产5000万吨创奇迹
□ 文/龚振鹏 张万德 杨甜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是长庆人苦干实干、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5年。面对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长期低位运行等严峻考验,长庆石油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石油精神”嘱托,用忠诚和担当诠释石油精神新内涵,建成5000万吨大油气田并持续稳产至今,5年来累计生产油气当量超2.5亿吨,创造了在低渗透上建成世界级大油气田的开发奇迹,为党的十九大献上了一份厚礼。
长庆油田会战始于1970年,传承石油精神、解放军精神、延安精神,经过40多年艰苦创业和发展积淀,驶入发展快道。
2003年长庆油田突破1000万吨大关后,产量年年攀升。到2013年,年产油气当量达到5195万吨,成为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2014年油气当量突破5500万吨,2015年完成油气当量5466万吨,2016年实现油气当量5300万吨。今年截至9月30日已生产原油1763万吨、天然气272亿立方米,油气当量3935万吨,实现5000万吨以上第5年稳产胜券在握。
5年来,长庆油田广大员工凝聚智慧和力量,始终坚持“产量至上”,狠抓“油气并举、稳油增气”这个硬指标、硬任务。在油气勘探方面,积极转变勘探评价思维,推动勘探开发一体化,实现勘探、评价、开发“无缝衔接”,实施立体勘探、多层系研究,全面提升储量向产量的转化率。在油田开发方面,创新生产组织管理,加快高产富集区的开发速度,有序衔接钻、试、投等各环节,提升产能建设到位率与新井贡献率,推动早投产、多拿油。在气田开发方面,积极创新管理思路,不断扩展开发层系和开发面积,合理优化开发政策和制度,积极推广实用新技术,实现单井累计产量最大化、采收率最大化、开发效益最大化,确保气田均衡生产。
长庆油田保持稳产增效势头,油气储量连年高峰增长,每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超3亿吨、天然气探明与基本探明储量5000亿立方米以上,储量替换率、储采比保持在合理区间。油气主要开发指标基本稳定,油田两项递减和含水上升率有效控制,以五大出口、三大储备库为代表的原油集输储运系统基本完善;气田生产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地位更加突显,建成了适应5000万吨运行要求的集输、储运、处理等配套框架。目前,长庆油气产量已占国内油气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长庆人工作的鄂尔多斯盆地环境艰苦,北部是荒原大漠,南部是黄土高原,盆地油气资源品位较差,属世界级“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开发难度极大。长庆人这5年是如何在此建成并实现5000万吨持续稳产的呢?长庆人的回答是:依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进步。
5年来,长庆油田以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为重点,通过持续加强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形成了以地震勘探、注水开发、水平井体积压裂、地面工艺优化简化为代表的“三低”油气藏勘探开发主体技术系列,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0多项,其中“长庆年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庆人为国内特低渗透致密油气资源规模有效开发进行探索,水平井单井产量大幅提高,油井单井日产油从2吨上升到6吨—8吨,气田单井产气量较直井增加3—5倍,逐步实现“多井低产”向“少井高产”转变;新型劳动组织模式全面建立,百万吨用工人数下降到1000人以内。
长庆人高度重视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如“低成本、低伤害、低摩阻、易返排、可回收”为代表的压裂液技术系列在长庆油田各大主力层系实现规模应用,目前已覆盖油田产能建设和压裂措施的95%以上,实现可回收利用30%以上;低渗透油藏CO2驱油与埋存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多项成果和进展;井下节流技术的发明应用,让苏里格气田实现中、低压集气,单井地面投资由400万元降至150万元,气田整体地面投资比开发初期下降了50%;在地面建设中,国内首座“一体化”集成装置联合站建成投运,较常规联合站减少占地面积30%,缩短建设周期50%,工程降低投资8%。
国际油价长期低位运行,“质量效益”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长庆人把精细管理作为利器,依靠精细管理提质增效,促进降成本、补短板、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长庆油田在精细生产管理方面,突出抓好以精细注水为核心的原油稳产。精细现场管理,重点突出油藏、油水井、场站、管道的精细管理;精细稳产增产措施,突出抓好老井稳产、措施增产和新井上产工作,严格控制自然递减率,降低含水上升,降低作业频次,提高单井产量,提高系统效率;强化排水采气与老井措施,持续推进气井分级分类精细管理。
为抓好精细经营管理,长庆油田落实中国石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工作要求,把完成利润考核指标作为财务经营管控的第一要务,强化管理月度产量、销量、成本、投资、产值、税费、资产、利润等指标运行;通过打好控本降费“组合拳”,每年制订实施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措施数十项,围绕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深挖创效潜力,实现油气运行成本同比硬下降。
长庆油田把深化改革作为发掘企业发展不竭动力的源泉,努力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按照“保勘探、优产建、压辅助”原则,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压缩投资规模,保障投资效益。通过全面推行产量、投资、成本、效益一体化考核机制,实行“人工成本利润率”考核指标;落实“三控制一规范”,科学调整劳动组织结构,上半年对两级机关机构编制压缩10%以上,实现员工总量受控和单位操作成本、桶油完全成本比上年硬下降的目标,保持企业规模与效益协同发展,为油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贺晗岳(长庆第一采油厂)
5年间,作为长庆安塞油田一名员工,我见证了油田喜人的发展成果:原油产量喜获丰收支撑公司5000万吨持续稳产,发展成果惠及员工,石油人的生活也在悄然变化,随着油田与时代接轨,安塞油田文化建家工程不断推进,一座座活动场馆在一线拔地而起;数字化管理日趋成熟,信息高度通道的不断完善,在井站一线即可享受“无线”生活;球类、书画等各类业余协会迅速兴起,让一线的青工也在活动中培养起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这与过去孤独寂寞的驻井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娟(安塞油田长渠采油作业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无反顾承担起的历史责任。近年来,随着“清洁文明井场”“井站秀美工程”“井站四小工程”“好汉林”“青年林”等一系列项目的建设,这里雁鸟成群、花香四溢、四季绿色;随着水源保护区油水井的关停封井,管线管桥的加固更换,废气、废液、废物的有效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了油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十八大以来,我们陕北的山变得更绿了,水变得更清了,天变得更蓝了,在这里,美好愿望正在变成现实。
夏世磊(勘探开发研究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些年来,从党中央、国务院到集团公司、油田公司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们科研人员以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为重点,持续加强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特别是2016年,长庆油田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我们长庆科研工作者的肯定,更是激励和鼓舞。我们将在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科技水平,为5000万吨持续稳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