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高彦(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417000)
信息化时代基于高职学生用户体验的课程考核改革实证研究
——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夏高彦(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417000)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接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感受。通过研究用户体验的共性可以设计出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学生既是接受锻造的产品材料同时更是各种教育产品如课程考核、信息化资源等的使用用户。站在用户体验的这一角度,通过最直接的用户体验与感受去研究学生对课程考核体验的共性感受与个性需求,所设计的职业教育考核产品将会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用户体验;信息化教学;课程考核;高职教育;艺术设计
信息化时代,用户体验已经成为产品研发与推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教育界也一直有句老话:因材施教。教育中,准备接受教育的学生既是等待培养锻造的材料,同时也是使用各种教育产品的用户。然而在我国的教育实际中,以学生的“材料”和用户体验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改革仍显不足。改革中让学生参与进来的不多,以至于许多改革出现了老师疲于奔命,上级满意但学生不领情的窘况。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学改革变成了教育者一厢情愿的改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诉求,让学生参与到考核改革中来,使考核多样化、人性化、具有激励作用,让学生产生满意的用户体验成为改革成功的关键。娄底职院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考核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并取了学生的较好认同和效果。
高职学生难教、厌学、文化基础较差、不在乎成绩是高职学校普遍遇到的难题,这也导致课程考核这种试图提振学生学习动力、检验学习效果的教育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表面上看,学生平时并不关注课程考核,但其实学生并不是对课程考核没有诉求,虽然有些诉求看起来不太像合理诉求,但如果能根据学生的诉求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他们感到他们的诉求得到的认可,考核的正面价值是可以实现的。
高职学生并不是完全不肯学习,有些是因为基础不好,高中受挫较多,因此害怕有难度的学习,遇难则退,缺少自信。对于学生的这种诉求老师们可能会认为,如果满足他们,降低考核的难度“放水”的话会害了学生,因此不可行。但其实可以考虑换种方式来实现实现双方的愿望。首先将要学的内容进行“碎片化”分解,使学生每一次的学习都不会遇到连续的难点,学生能通过“碎片”较为轻松地积累知识与技能。然后再将学到的“碎片”内容都纳入到过程考核中,化整为零,分散难度,通过日常的考核来提升学生对课程考核的主动关注度。当把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都 “碎片化”后,既不用考核“放水”,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难度降低了。
高职学生普遍不喜欢主动看书,也不喜欢通过反复记忆和背诵的方式去巩固知识,自从有了“度娘”之类的工具之后这种情况尤甚。对于这种诉求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将各种理论内容制作成网上在线微测试题目。在线微测试要做到题量较小、可重复做、即时可评分、做得对奖分。这样将要记忆的东西融入用时很短的测试,而且还有分加,学生的参与兴趣会有所提高。
期终考试历来是令高职学生闻之皱眉的。考前除了少数学生能用心准备外,还有相当一些学生要么干脆放弃、听天由命,要么动些歪脑筋准备各种舞弊“神器”。因此,不要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的科目成绩便成了他们的期望之一。对于这种诉求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终考成绩在整门课期评成绩中的权重。如果平时成绩和表现俱佳,即使终考成绩未达标也有可能顺利过关。
不想花太多力气又想考试过关,希望能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考核方式是学生又一“过分”的诉求。面对这样的诉求也不是不可以实现。将考核方式多样化,将怎样过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在其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这样能有效降低学生对课程考核的反感,提高学生参与改革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考核中来。
娄底职院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诉求开展了一系的课程考核改革探索,通过多个学期的连续性试点实验,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效果。以15级两个班级从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的三门课程的课程考核为例。
CorelDRAW是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软件课。第一次上课,老师即宣布该门课程将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并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具体要求是,全课程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出勤和平时课堂作业成绩,共占总成绩的50%;第二部分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获取的成绩,主要由学生课外运用该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利用世界大学城这一信息化教学平台自主学习获得,老师不做强制学习要求,只对学生每次提交至空间中的学习成果进行0.2-4分的成绩认定。学生必须在20和30两个分数中任选其一;第三部分为期终考试成绩,学生在选择了第二部分的成绩后,余下的即为终考所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或20%。当学生第一次得知期终考试所占的比重是可以选择的时候,有一些小意外和惊喜,但在选择自主学习分时,85%左右的学生还是小心地选择了20分。半学期过后,约15%的学生向老师提出将20分升至30分的申请。学期结束时,约有85%的学生完成了自选的自主学习分,其中有20%的学生超额完成所选的自主学习分。期终考试,85%的学生卷面成绩合格,而期评考核,则100%的学生成绩合格。
第三学期开设了Photoshop课。开始时,老师告诉学生本期不再强制要求选择自主学习分,期终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但如有同学想要加入自主学习分可单独申请,选分额度分为20、30、40三档。结果竟然有85%的学生向老师提出选分申请。至期末时,选分人数中80%的学生完成或超额完成,20%的学生未足额完成。期评考核,有20%的学生依托自主学习而将自己的期评成绩由良好提升至优秀。有15%的学生由于自主学习分数未完成而导致本来可以及格而未及格。
第四学期开设标志与VI设计课。老师告诉学生可自主选择考核方式“套餐”。套餐分为三种,如下表所示。其中套餐二和套餐三又各有三档可供选择;套餐三主要是针对申请了创新创业行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学生。结果,没有学生选择套餐一和套餐三,所有学生都选择了套餐二,20%的学生选择了第一档,56%的学生选择了第二档,24%的学生选择了第三档。从选择来看,所有学生都希望通过获得课外自主学习分来减轻终考压力,但大多数同学仍对自己能否课外主动学习仍显得信心不足。学期结束时,76%的学生完成完成自选分,16%的学生虽未足额完成,但也完成了所选额度的70%以上,10%的学生未完成所选额度的60%。期末考试,74%的学生卷面成绩合格,而期评考核, 92%的学生成绩合格。这些说明,给学生一定的考核方式自主选择权,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期评成绩构成项目 考核套餐一 考核套餐二 考核套餐三平时出勤 10分 10分 5分课堂实训作业 40分 40分课外自主学习 10分 20分 30分 45分 55分 65分期终考试 50分 40分 30分 20分 50分 40分 30分合计 100分 100分 100分
除了上述改革尝试,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信息化平台,研究小组还就课程学习与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主要问题包括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劣比较、对考核方式改革的看法、信息化资源及世界大学城平台的用户满意度等,从调查数据来看,80%的学生对于采用课外自主分的取得来激励学生课外主动学习、提高课程考核通过率的改革比较认同;86%的学生对信息化平台能够为自己课外学习带来帮助和便利比较认同,55%的学生赞同完全用过程考核代替期终考核。但同时也看出,45%学生对于完全依靠自己的平时主动学习来完全取代期终考试显得信心不足、犹豫不决,这与高职学生群体不爱读书的普遍特征是相符的,部分学生担心一旦自己的自觉性不足以支撑自己完成所有的过程性学习,会导致最终成绩的不合格。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单纯地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它同时还应该是通过给学生制造一定的考核压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将考核分布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会更加有利于实现这些目标。
从实验和调研可以看出,当学生通过用户体验感受到多种考核形式给他们的学习带来的变化后,大多数学生乐意按自己的特点和意愿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考核方式。并且当学生自己选择考核方式后,大部分学生会在学习中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主动关注分数并开展学习。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考核方式具有多种可选性,所以从选择开始前,他们就会主动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做出一个评估,然后根据自评结果来做出判断和选择。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怎么考核全部由老师决定,学生不能发挥任何主动作用的被动教育局面。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实现随时学习、随时指导,对实现过程性考核、提高高职学生的课外主动学习动力与时长是一种形之有效的办法。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到,世界大学城、QQ等信息化教学平台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教学与考核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监控的信息通道;学生可以随时取用的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案例、课外辅导、自主测试等及时的帮助。有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形式的选择,考核方式的改革就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
考核形式多样化后,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方式并最终在考核环节中体现出来。当单一的教与学的方式得到改变后,大家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这就打破了以往所有学生在同一个平台同一种形式下去进行对比的状态,学生可以不要拿自己的弱项去和其他同学的强项比较,这就有效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并能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翟秀军.高职专业课程“多元化”过程考核评价改革实践——以汽车专业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01.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
课题名称:基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诉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编号:XJK016CZY080)
夏高彦(1973— ),女,汉族,硕士,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体系及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