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以福建省部分高校为例

2017-12-21 06:55:12
长江丛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伦理文明生态

李 航

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以福建省部分高校为例

李 航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其中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是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 生态伦理 时代价值 现状分析

“保护环境、谋求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长久和谐发展,必须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运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大学生作为世界未来的主人,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生态价值观和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对其未来社会发展进程必将产生巨大影响。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培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生态保护责任乃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的生态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的伦理反思,并在西方产生了不同的生态伦理观点,而马克思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认识基础上有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与人类社会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与人类社会跟自然的关系并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共同发展的关系。生态伦理正是在阐述如何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等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生态伦理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使人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用生态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善待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要程度逐渐提高,但是我国对于生态文明的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特别是生态伦理的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接班人、未来社会的主人,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其生态伦理道德的水平高低,必定会影响到我国未来和谐社会的发展。只有建立起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才能确保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做出正确抉择,能够用生态伦理道德标准来处理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是高校和谐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科研力量之一,依托其教学、人力的优势资源,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生态伦理教育的实践路径,把生态伦理教育成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开展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将高校打造成绿色校园、和谐校园,这应当是当前高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第三,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生态伦理教育要求人们不仅要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而且要纠正错误的环境行为,使人们从现有的生态问题中总结经验教训,养成正确的行为活动习惯,形成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念,自觉将生态伦理认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使大学生的生态伦理认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正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现状的调查

结合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情况,我们对福建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选取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泉州师范学院、莆田学院、龙岩学院六所高校。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650份,收回了1620份,其中有效问卷1620份,有效回收率98.18%。参与调查的学生分布情况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的常识现状分析

图1 大学生对我国环保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

由下面的调查结果可得知,现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常识较为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生态文明常识的积累。当问到“世界环境日和世界地球日分别是哪一天?”这个问题时,60.33%的学生选择了错误选项或者不知道。在回答“你了解雾霾天气污染物的构成吗?”这个问题时,36.89%的学生表示“了解”,53.92%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9.19%的学生选择“不关注”。在回答“生态文明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这个问题时,28.07%的学生选择了十八大这个正确答案,71.93%的学生选择了错误的选项或者不清楚。当被问到“您对我国环保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如何时”这个问题时,选择“很了解”的学生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31%,选择“了解一些”的学生有44.54%,选择“只是听说过”的学生有38.43,剩下11.72%学生选择“没有听说过”。

图2 大学生对当前中国面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了解情况

(二)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现状分析

当学生被问到 “您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状况如何”这一项时,有37.61%的大学生选择“非常严峻”,56.45%的学生选择“比较严峻”,2.1%的学生选择“没有问题”,3.76%的学生选择“不清楚”。在回答“您认为当前应当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这个问题时,7.09%的学生选择“先发展经济,环境保护服务于经济发展”,16.84%的学生选择“先保护环境,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环境污染”,76.06%的学生选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在回答“您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生态环保知识? ”这个问题时,66.07%的学生选择“广播电视”,63.05%的学生选择“杂志报刊”,53.12%的学生选择“学校”,43.37%的学生选择“政府宣传”,72.05%的学生选择“网络途径”。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获取消息的渠道基本为网络。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还停留在被动的低层次保护层面。

(三)大学生的生态伦理行为现状分析

在回答“如果有机会您会参加学校义务捡垃圾、植树活动吗?”这个问题时,78.1%的学生表示“会”,21.9%的学生选择“不会”。当被问到“您在食堂吃饭,会空盘吗?”这个问题时,选择“会”的学生仅占42.29%,40.59%的学生选择“偶尔会”,剩下10.12%的学生表示“不会”。在回答“您的寝室只有您一人时,是否会选择开灯或开一盏灯?”这个问题时,11.6%的学生选择“不会”,59.9%的学生选择“会”,23.44%的学生选择“偶尔会”,剩下5.0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大学生完全没有将生态保护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当被问到“在商场、超市购物时,您会注意商品上的环保标志吗”这个问题时,表示“会注意”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1.65%,表示“根据所买的商品来定”的学生占42.75%,剩下25.6%的学生选择“不注意”。在回答“在使用一次性食品包装时会考虑到白色污染吗”这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常识的时候,12.95%的学生选择“没有考虑”,50.77%的学生选择“有时考虑”,36.27%的学生选择“会考虑,尽量不使用”。可见,大学生环保意识缺乏,未能将生态伦理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图3 大学生考虑白色污染的情况

(四)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当被问到“您所在的学校是否已实施生态观教育”时,仅有23.69%的学生选择“是”,22.89%的学生选择“否”,53.42%的学生选择“不清楚”。在回答“您所在的学校是否举办过类似环境保护的活动周或者宣传月等活动”时,34.24%的学生选择“每年举办”,52.93%的学生选择“偶尔举办”,12.83%的学生选择“从未举办”。在回答“您所在的大学是否有公益环保宣传方面的学生社团”时,27.21%的学生选择“有,并且参加过”,46.64%的学生选择“有,但没有参加”,9.32%的学生选择“没有”,16.84%的学生选择“不清楚”。

图4 高校实施生态观教育的情况

图5 大学生参与生态实践的情况

在回答“您在自己专业课程学习中,是否涉及到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时,15.36%的学生选择“有,内容详细”,53.36%的学生选择“有,简单涉及”,31.28%的学生选择“没有涉及”。在回答“您的生态道德知识主要是从以下哪门学校课程中获得”这个问题时,14.25%的学生选择了“专业课程”,41.58%的学生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知识”,29.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课程”,剩下14.87%的学生选择“没获得过相关知识”。

图6 专业课教育中是否有涉猎生态教育

图7 大学生获得生态伦理知识的途径

大学生认为高校提高生态伦理教育方面最有效的举措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不是高校有关生态文明的理论教育,而是占77.42%的“通过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活动感触”,其次是占65.14%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学校的“增加生态文明相关课程”仅仅占64.22%,“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占59.9%,“加大校园生态环保监管和奖惩力度”占58.22%。

从以上的样本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第一,当代大学生对生态伦理的认识不够;第二,当代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还很薄弱;第三,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生态伦理的行为不够主动;第四高校的生态伦理教育还不够深入。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4]邓翠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余谋昌.公平与补偿:环境政治与环境伦理结点[J].文史哲,2005(6):5~11.

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010):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研究——以福建省部分高校为例。

李航(1986-),福建仙游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高校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伦理文明生态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