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梅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鼓励政策及措施的不断出台,各地民办高校蓬勃兴起,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办高校承载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大责任,学生管理工作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受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不再是憧憬理想、抱负远大的一代。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学生数量的巨增,直接体现在生源质量的下降、大学教育资源的短缺、贫困生增多等,这些变化势必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1、民办高校的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最大困难就是经费不足,只靠政府的投资远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非常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可以大大缓解庞大的教育需求和有限的政府投入之间的矛盾。因此,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民办高校的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人口大国,当前面临着以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社会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社会就业需求和职业结构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需求和期待,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有很大的差异性,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种类、多层次的,而这些人才需要在不同类型的学校里进行培养,且必须以相应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依托。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以多样化来回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
1、行为管理
学校为规范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的管理。也就是现在很多民办高校提出的养成教育,如通过制定有关规章、条例规范在校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等,如严格规定了起床、早操、晨读、自习时间等。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学校及社会秩序,做文明守纪的合格大学生。
2、活动管理
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要求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生活动管理要求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校内外各种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活动管理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活动、科技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活动管理的特点是计划性、阶段性、周期性、强制性、动态性、系统性、反馈性。
3、奖惩管理
为保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民办高校有关规定,依据激励约束、奖优罚劣的原则对符合规定的学生或学生集体所进行的奖励或惩罚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奖励和处分的种类、形式、依据、审批程序等项工作。奖励一般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指学校评选表彰的各类奖学金,精神奖励指学校评选的各类荣誉称号,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学生标兵等;处分一般视违纪的情节不同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科学的奖惩管理工作,对调动广大在校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4、助学管理
高校为保证贫困学生正常完成大学学业,采取的资助贫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政策和措施。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贷学金、勤工助学、1994 年部分高校试行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同。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个人分配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等因素,使得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在民办高校学费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助学管理成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己引起民办学校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
1、管理主体以辅导员为主
民办高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方式,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时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在学生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面。针对于此,学生管理中宜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本身既是参与者,又是管理者,也是受管理者,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2、管理方式为强制性管理
管理学认为,管理本身就带有强制性。对人的管理没有一定的强制和服从,活动就会失去控制,杂乱无章,管理的目的也无法实现,民办高校的一部分特殊学生,除了教育措施以外,还必须采取行政措施,如规定、制度等,这些行政措施就带有强制性。规章制度要求做到的必须做到,即使有些问题一时认识不上去,也必须坚决执行,对特殊生尤其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强制,就失去了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我们也要看到民办高校的传统管理方式强调教师权威,教师决定着活动的内容、方法以及学生的选择,学生必须按教师的意愿行动。这种强制性管理方式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需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发展潜力,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管理難度相对较大
作为民办高校的在校学生,他们入学时平均成绩比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就低很多,一般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形式取得文凭,而且在学籍管理、就业指导以及人事档案关系等方面,也与公办高校的学生有很大差异。民办高校的学生入校之后,思想上的压力一般都比较大,不被认同的感觉很重,缺少归属感。同时,他们也因此而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一方面肯定自我,相信自己通过民办高校的学习深造,同样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文凭,有光明的发展前途;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上的是“三流”的学校,处处受人歧视,因而腰杆不硬,思想包袱沉重,影响了学习与生活。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既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未来的担忧;既有对往日时光的依恋,也有对现实的不知所措;既满怀信心,又常常迷惘、困惑、怀疑自己;既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关心和指引,又不愿他人介入自己的个人生活。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入学之初良好的学习动机及行为往往因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和失败而未能长期坚持下去,进而导致其思想迷惘、生活懒散、自暴自弃,甚至以混日子的心态来度日。所以说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比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更难。
参考文献:
[1]张延华,浅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4
[2]王庆如,孔颖,人本理念:美国私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显著特征[J].江苏大学学报,2006,7
[3]沈广元,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辨证思考和实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4]汪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江苏高教,2006,2
[5]丘有阳,关于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7,3
[6]杨英,民办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之思考[J],管理探索,2006,10
[7]桂春喜,民办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探讨[J],商业经济,2006,2
[8]段德胜,浅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J],角色探索,200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