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同时,由于房地产产业高温不降,带动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物价水平也长久居高不下。为此,国家采取了提高利率等货币手段以阻止通货膨胀的继续升温,以保证物价稳定在合理区间。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利率和物价的关系进行阐释,运用E-G两步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检验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实证结论做出合理解释。
关键字:利率;物价;E-G两步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检验
引言:
利率与物价都是经济学和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两个名词,以至于我从来都没有思考过它们之间是否会具有某种关系。如今细细想来,利率与物价之间似乎关系匪浅。首先,利率作为借贷资本的使用价格,它本身就是价格家族中的一员;其次,利息支出作为借款方的生产费用,是一般商品价格的组成因素之一;最后,利率是政府部门调节经济波动、稳定物价的重要政策手段。如此看来,二者之间果然关系匪浅,那关系究竟是什么呢?
一、理论分析
一般来说,利率对物价会产生如下几种影响:
(1)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当利率下降时,从生产者而言,生产成本下降,将增加借款、扩大投资, 结果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利润与工资也趋于上升,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应增加,并且利率下降导致储蓄减少,消费需求增加,最终物价上涨。二者具有反向变动的关系。
(2)从微观的企业利息成本的角度考察,当利率上升时,借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会增加,这部分利息支出若计入成本并够通过提价方式向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转嫁负担,则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利率的升降又有可能对物价变动产生同向的影响。
(3)从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来看,利率的升降也有可能间接地导致物价的同向变动。在利率升高的情况下,居民手持现金的成本增高,就会相应地增加储蓄。由于存款具有派生能力,货币供应的乘数将会增大,导致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充足货币流动性追逐少量商品的结果,就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二、实证分析
由于在理论中利率与物价没有直接的显著联系或等式关系,而是通过其他因素作为桥梁,间接使利率对物价造成影响,进而形成某种传导机制,使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因此,我们决定通过研究其他因素分别与利率和物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利率与物价的关系。
根据高波(2016)在对我国物价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货币因素、总需求是贯穿我国物价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劳动力成本、农产品以及输入性是2000年以后影响物价的阶段性主要因素,本文选取了货币因素和总需求作为桥梁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求证利率对物价影响的分析。
1、货币供给量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分析
我国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为三层,即M0,M1,M2。这里我们选取了广义货币供给量M2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于物价水平的描述上,由于CPI資料容易搜集,公布次数比较频繁,能及时反映消费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对比关系进而反映物价水平,因此本文选取CPI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中国90年代以来的几轮通胀,在通胀上升期之前或者同时都曾经伴随过货币供给量加速增长的局面。从物价 波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的时序路径对比来看,伴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的上升与下降,CPI也随之出现波峰和波谷,而且在大部分时期,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领先CPI波动。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与CPI的这种先后变化态势的相似之处,暗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较高的动态相关性,同时也暗示了货币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可能具有一定期数的滞后效应。
为了具体分析货币对物价的波动影响,我们通过具体数据并结合Eviews软件对二者关系进行检验,同时也得出了货币对物价波动的影响程度与持续时间的具体结论。
具体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长期看,证实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波动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货币供应量每增加1%,可以带动CPI上涨0.12%。短期看,货币供应量对物价产生负向推动。
(2)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波动的影响持续约为16个月, 也就是5个季度左右,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波动最佳影响期数为6个月,6个月后,影响逐步减小。
(3)从拟合优度看,R2=18.9%,货币供应量仅解释了20%不到的物价波动信息。意味着,货币因素是影响物价波动 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还有其他主要因素影响物价波动。进一步也验证了本文所引用的高波的结论是正确的。
而在货币需求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下降。另一方面,通过检验证明,长期下货币供给量对物价波动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会导致物价的上涨,因此,本文认为利率与物价成反向关系。
2、总需求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分析
高波(2016)在对我国物价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通过采用GDP季度增长率作为总需求变动因素指标,CPI作为物价变动因素指标,衡量总需求对物价波动的影响情况。因此,本文也采取类似的做法。通过对变量之间进行因果检验,发现GDP季度增长率、CPI指标均为增长率指标,并且长期看,二者均属于平稳序列,同时,单位根检验也验证了GDP季度增长率和CPI均为平稳数据。因此二者皆满足E-G两步法协整检验的前提要求。通过采用E-G两步法协整检验,并对残差进行检验,得出以下长期协整方程:
CPI=0.36GDP-1.35 (1)
其中,R2=37.7%。
为了进一步了解总需求增长与物价波动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变量之间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从长期看,总需求增长和物价波动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总需求增长是带动物价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且贯穿我国物价波动的整个过程。总需求增长率每增加1%,可以带动CPI上涨0.36%%。即总需求与物价成正比。
而在凯恩斯经济学中阐述道:总需求是由居民的消费需求、企业的投资需求和政府的购买需求构成。而在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储蓄的收益下降,一方面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增,另一方面也会加造成金融脱媒,企业的投资需求增加。而利率下降又是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政府会增加政府购买即政府需求会增加。综上所述,利率下降会造成总需求的增加。而结合上述检验结果总需求增加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得出利率与物价之间成反向关系。
三、结果分析
1、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具有正向作用,即货币供给量增加,物价上涨,这也与费雪方程式得到的结论相一致。而货币供给量增加又会造成利率的下降,因此,利率与物价有反向关系。但由于二者之间具有滞后效应,也就造成了短期来看,二者是负相关,从而导致利率与物价呈现正向关系。
2、从长期看,总需求和物价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而利率上升会带来总需求的下降,进而导致物价的下跌。这也进一步表明利率与物价之间具有反向关系。
综上所述,利率与物价之间成反向关系。
四、参考文献
1、高波、徐涛等.我国物价的影响因素及中期发展趋势分析
2、刘吉、吉慧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CPI影响的实证分析
3、左挺.浅析开放经济过程中物价、利率、利率的相互关系
4、王远鸿、祝宝良利率调整与价格水平变化
5、马希平.在当前形势下浅析利率与物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