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丽+郭秀红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就业领域出现了新的就业形态,如互联网催生出的“数商”,自由职业者,多重身份职业者,新型他雇型职业者。政府各部门为新业态企业提供就业优惠政策并出台了规范新就业形态的规章制度加以支持。加上劳动者兼职就业情形,新就业形态正日渐成为扩大就业重要渠道,使得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相关问题越来越突出,公共就业服务是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基础。根据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热情不高、政府缺乏对新就业形态的诚信管理及监管等问题,提出相应构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整社保制度;政府加大新业态企业的监管力度;搭建新业态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以助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
[关键词] 公共就业服务;新就业形态;政策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2-0109-03
一、新就业形态概念的提出
公共就业政策致力于解决失业问题,其政策覆盖的主要群体是已失业欲再就业者及初次就业的新生劳动力。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直到当下,我国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服务政策。1949年政府为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提出实现城市劳动者全面就业的服务政策。1980年为解决知识青年返城造成的城市失业问题,国家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计划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自愿组织就业、劳动者自谋职业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就业政策,转变了传统的就业意识。1998年为解决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开始实施就业市场化政策和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保障政策[1]。2015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意见》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强国之路、富民之道,必须着力创立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同一年国务院还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发展,也适用于教育服务领域的升级与改革[3]。继而,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新就业形态”的概念,要求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作为全新的劳动力资源分配方式,新就业形态对现有经济社会运行以及经济主体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就业形态”就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带动的生产资料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互动,实现虚拟与实体生产体系灵活协作的工作模式。
二、新就业形态发展的规模及形式
(一)新业态的发展规模
目前社会整体上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交易成本急剧下降,以互联网平台连接供给和消费两端的分享经济的工作模式蓬勃发展。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网民规模达到了7.51亿。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如在线教育服务、网约车服务的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44亿、4.95亿,网络购物、网上外卖和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增长10.2%、41.6%和11.5%。网络购物市场消费持续升级特征明显。[4]电子商务创业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是很多没有工作经验及缺乏丰厚创业资金的青年人最佳的就业平台,例如淘宝网店。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微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统计,2016年已有超过1538万的卖家。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607.3亿元[5]。新材料、3D打印等技术进一步改变大工业生产的模式,具备丰富的计算机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大学生也更倾向于利用网络平台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自学网页设计、程序开发设计等。新就业形态在我国的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二)新业态的表现形式
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发展,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工业智能化的发展使得很多传统岗位减少,很多劳动者主要的工作变成对程序和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根据目前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情况,将新就业形态的表现形式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
1.互联网催生出的“数商”。大数据行业的兴起撬动了万亿级的市场,大数据行业涉及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分析应用以及流通交易各個环节,也因此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数商”是以大数据为依托,支撑从事大数据应用开发和从事大数据采集的创新创业模式。在校大学生也充分利用数商做兼职,使就业形态变得更加灵活。例如利用专业软件做预测分析赚取收入等。
2.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是指不隶属于任何组织,不向任何雇主作长期承诺的从业人员。例如微商,不用到具体场所上班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对人身自由更是无限制。
3.多重身份职业者。多重身份职业者是说一个人同时从事多种工作,其身份在这几种工作间相互转化,例如一个职业者可以是秘书、自由撰稿人和兼职老师。
4.新型他雇型职业者。新型他雇型职业者主要是由网络线上业务衍生出大规模发展的劳务型岗位,如外卖平台的送餐员、快递员。新业态在传统就业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要素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的需要。新就业形态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就业的新的特点,例如机会互联网化、任务碎片化、工作弹性化、身份个人化等。基于新就业形态表现形式及从业内容凸显的这些新特点,对传统的公共就业服务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新就业形态下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
新就业形态增添了很多灵活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弱势群体就业的机会,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助分享也有利于提升专业领域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新就业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这种新就业形态的发展。
(一)就业优惠政策面向新业态企业开放
政府部门为鼓励新业态企业的发展带头购买新业态企业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并提出符合条件的新业态的企业,都可以享受创业创新发展等相关优惠政策。例如开网店者可以申请专项创业贷款。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针对网络就业人群、创业群体等灵活就业群体制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扩大政策,明确了新业态的企业可以按照其他企业享受财政、信贷相关政策。endprint
政府提供就业服务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三类高校毕业生、企业、社会待业人员。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有“绿色通道”、人才引进,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利用新业态企业拓宽大学生毕业实践和见习基地,为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例如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安排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承办具体事务。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利率,完善大学生就业实习见习制度。加大社会待业人员职业培训力度,保证就业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出台了规范新就业形态的规章制度
网约车、外卖小哥都是新业态就业衍生出的新的就业岗位,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但因开始时新业态企业的用工规范性有待加强,频繁出现网约黑车事件,司机与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模糊出现纠纷。基于此交通部于2015年10月10日出台的网约租车平台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平台运营商需要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此外,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一方面明确支持新兴业态发展,提出改进新兴业态准入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动服务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等延伸;完善统计监测制度,探索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业等统计监测指标;扩大就业数据信息来源,为实施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四、新就业形态下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人社部一项调查显示,2015年自由职业者、非全日制雇员和其他形式就业者在非农就业中占比为26.5%,比2014年上升2.3个百分点。如果再加上劳动者兼职就业情形,新就业形态正日渐成为扩大就业重要渠道。因此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相关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热情不高
现在新业态企业的用工、社会保险相关费用缴纳、政府的就业支持政策等都是由传统就业层面转化过去的,这样很多在传统就业行业没签订劳动合同岗位变化到新业态企业的劳动者在享受相关政策时,因法律关系不清晰等问题变得很困难。新业态行业的从业者,特别是自由工作者和多重职业者在社会保险缴纳方面主动性和热情并不高,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使新业态企业要么对社会保险相关费用缴纳问题只字不提,要么就直接告诉从业者本企业不给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如有需要可以自行缴纳。例如外卖行业,外面抢单完全是由送外卖人员自己决定,为了在规定时间送达,送外卖人员开车速度极快闯红灯现象严重,存在高度安全隐患,而出了事故是否可以算作工伤界定不清晰。很多新业态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观念意识淡薄,自身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政府缺乏对新就业形态的诚信管理及监管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形态从业者与互联网平台组织的关系无法用现行的法律关系界定。新就业形态者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自己的工作日期,其收入来源于与分享平台之间的分成,例如微商。现在线上做微商的人员较多,微商卖的商品在购买前往往都不能见到实货更没法试用,买完后不满意无清晰的退货渠道。同学或朋友每天在朋友圈发广告,给朋友圈带来很大的负担,使得原本抒发自己情感的地方变成了商场。在高仿日益猖獗的今天,为了盈利微商里卖的商品无法辨别真伪,甚至多是廉价的山寨货,新闻上时常爆料某网上出售不合格化妆品给使用者带来多么大的伤害。很多微商自身对产品并不了解,甚至从未使用过自己销售的产品,单纯的将上级代理所发的广告进行复制转发,对产品使用后的效果关注不够。
E租宝、外卖黑窝点、中介隐瞒真实信息错误诱导消费者消费等事件都是由于企业缺乏诚信及政府对新业态企业缺乏监管造成的。新业态企业成立门槛低也减轻了企业的诚信负担,同时因不诚信等问题在年报时出现弄虚作假。许多传统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后,过于追求扩张规模,过于追逐市场利益,抛弃了最基本的诚信和自持。对于这种新业态,是否开展事前监管,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
五、新就业服务政策的构想
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不断增多,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通过更积极的公共就业服务来提高就业质量。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对公共就业服务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共就业服务是指政府组织建立的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公共制度,是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服务内容[6]。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整社保制度
人社部应对原来适合于传统的用工方式、劳动关系的用工和社保制度进行调整,开辟新的空间,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特点的用工和社保制度。比如,明确从业者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路径。与新业态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可以依法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企业吸纳就业方面的补贴政策。其他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用工单位要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标准为其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同时还应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工伤保险的保障方式,主要是要搞清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是否属于工伤。例如送外卖人员在送餐路上发生意外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其次推行“互联网+政务”行动,全面实行网上办理公共就业服务相关事项,节省人力物力,更好的鼓励新业态就业的发展。
(二)政府加大对新业态企业的监管力度
以微商為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微商市场兴起的低成本互联网创业也日渐增多,为了规范行业国家应该逐步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从根源上杜绝微商及线上店铺出售假货等问题,建设一个健康、安全的微商新就业形态圈。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人们利用互联网创业就业,扩大就业渠道。加强商品安全监管,加大线上生产经营商品查处力度,保证网站商品销售的安全性。商家申请只做线上销售时网络管理者应严格把关,核查上传证件的真伪,最好是阶段性的进行实地核查,加大监管力度。监管局、商务委、农委、法制办等部门可协同一致,联手加大监管力度,可以为每个商品设置统一的产品代码,实现商品安全信息的扫码追源,了解生产厂家的详细信息。endprint
(三)搭建新业态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
政府可以辅助或组织建立一个新业态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平台,负责收录未就业人员信息和招聘单位的招聘信息,详细的记录待业者的求职意向和劳动技能。对有求职意愿者推荐相应的岗位;对有创业意愿者,介绍创业优惠政策并为他们与可提供帮助的企业单位牵线搭桥;对缺乏技术的在就业者或者初次就业者,可有针对性的提供职业培训;对特困家庭进行特殊照顾,可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推荐他们力所能及的岗位。通过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报送招聘信息,积极录用以上所述人员并增加企业就业岗位,比如社会保险补贴、就业服务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微利项目贴息、行政事业收费减免等方式。
六、结语
综上,新就业形态扩大了就业渠道,已成为解决失业的一个重要方式。灵活自由的就业方式受到广泛欢迎,同时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可忽视。目前网约车已有明确的政策制约,符合条件的新业态企业也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但对虚拟网店的进入及退出机制的规范性、新业态实体店监管力度仍缺乏研究。政府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的出台条例解决具体问题,多部门相互协助助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新业态发展空间的研究不会只局限于可见的就业层面上,在服务方面的作用也大有可观,例如健康新业态。因此,新业态下就业公共服务政策研究还有很宽的领域可挖掘。
[参考文献]
[1]刘春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吉林建筑大學学报,2015(5).
[2]王雅文.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魏巍,黄琼丹.云计算技术及云智慧[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6).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08/t20170804_69449.htm.
[5]卞珊珊,等.就业困境下“互联网+创业”式实践教学法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EB/OL]. http: // www. suifenhe. gov. cn / contents / 1383 / 6164. html.
[责任编辑:史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