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月
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制造业经济总量与生产规模急速增长,成本结构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大。传统上由某一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来管理、监督和控制成本的职能,已远远跟不上事前控制的需要,而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来说,这一矛盾更显突出。本文针对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从满足顾客需求出发,以价值流分析为基础深入研究制造业成本控制的问题。
关键词:价值流;制造业;成本控制
1、前言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成本管理对于制造业企业至关重要。价值流是价值链的一个细化概念,其重点是分析与企业增值相关的活动和企业价值流动相匹配的企业活动流程。基于价值流的视角,制造业企业以价值流动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获得成本优势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价值流理论在制造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价值流成本设计包括5个关键步骤,依次是:设计视角的确定、目标定位的确定、控制标准的确定、驱动因素的确定和建立控制中心。
2.1设计视角的确定
根据国内外已有文献可以发现,运用价值流理论,成本控制可以从行为,组织结构,技术和环境四个视角进行设计。其一,行为视角:将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归咎于组织行为特征,比如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关系等等。其二,组织和结构视角:探讨组织结构以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对价值流成本管理绩效的影响。其三,技术视角:研究实现价值流成本管理的技术,主要包括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其四,环境视角:研究环境因素的改变对价值流成本管理的影响。
2.2目标定位的确定
目标定位的三个方面是:其一,企业内部价值流分析。内部价值流是企业活动的纽带,连接的是从原材料到消费者获取产品的全流程,企业内价值增值的全过程。企业内部价值流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用全局眼光确定如何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绩效。其二,供应链价值流分析。供应链价值流分析的目的是让企业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时时关注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其三,对手价值流分析。对手价值流分析的目的是找出企业自身的优劣势的同时,确定对手的优劣势,据此制定竞争战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3控制标准的确定
广泛意义上的价值流成本控制标准包括:价值流成本管理控制内容和价值流成本控制标准的种类两部分。价值流成本控制标准的内容含有采购资源标准和消耗资源标准。采购资源标准是指预算时企业活动的资源需求,但并不确定总的成本标准,仅确定单元驱动因素的成本标准;消耗资源标准是基于生产过程中驱动因素的消耗情况而制定的。价值链成本控制标准的种类包括结构性控制标准和生产经营性控制标准。结构性控制标准是指合理的企业结构上成本,使得企业获得竞争力;生产经营性控制标准与作业成本控制标准相似,是指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及其原因和各因素之间弹性。
2.4成本驱动因素的确定
成本驱动因素指的是对成本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其中成本习性为经营活动与成本相互间关系。成本驱动因素会引发价值活动,通过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和价值活动的关系,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活动的影响,深刻把握成本驱动因素。成本驱动因素的确定需要先分类后识别。
(1)成本驱动因素分类。成本驱动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大类,八種小类。具体来看,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指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与生产直接相关和与战略实现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涵盖:活动范围、生产规模、经营技术、作业经营、产品多样性。执行性成本驱动因素指的是与企业执行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包括:活动联系、生产能力、企业向心力、影响力度。
(2)成本驱动因素的识别。识别成本驱动因素是价值流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对实施价值流成本管理至关重要。识别成本驱动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成本驱动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成本驱动因素的量化。不同成本驱动因素间具有相互作用,可能是正向的加强,也有可能是负向的减弱。识别是哪种相互作用对确定价值流活动因素性质至关重要。此外,研究发现这两种相互作用的关联性很大,很难区分。所以,企业在分析成本驱动因素相互作用时,必须高度重视,进行深度分析,才能理清成本驱动因素的相互作用。成本驱动因素的量化可以分为三步骤:其一,比例,即成本驱动因素占总成本的大小;其二,影响力,即这项成本驱动因素对作业的影响情况;其三,与竞争对手比较,即竞争对手是如何定位该成本驱动因素的,比例和影响力有何不同。
2.5价值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1)职能型组织结构。职权明晰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可以确保成本责任归属,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发现问题。以价值流为基础,分割建立价值流小组。依据工作性质和责任性质的不同,分割建立各个价值流小组,每一个小组为一个独立的价值成本控制体系,实施独立领导,为企业开源节流。虽然每个价值流小组有其自己的目标,但所有小组的目标是与企业整体目标相一致的,为企业战略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
(2)绘制价值流流程图。价值流流程图制定过程是指在研究原材料到消费者整个价值流程的基础上,计算每项作业耗费时间,记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价值的流动,分析资源是否有浪费及其原因,制定改善方案,最小化成本,最后统筹考察企业每个单元价值流状况,制定新的价值流程图。
(3)价值流信息的网络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企业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日常管理是必然的选择。通过网络化,可以实现对企业实时监控,随时调整。价值流信息的网络化,可以将已有的成本控制数据结合价值流成本控制思想,建立价值流成本控制数据库。价值流集成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监控分析企业相关活动,降低不必要的耗费,提高企业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3、结语
总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拥有独特持续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价值流的成本控制不同于传统的成本控制,从创造价值出发,成本是为创造价值而必须的,“价值创造—成本发生—创造价值”的良性循环,为企业成本控制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牟瑞渊.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
[2]王娟.制造业战略成本管理方案研究[J].财会通讯,2012(29):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