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波
摘要:青铜器是我国古代特色文化的瑰宝,也是印证我国历史的重要产物,青铜器传承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仅拥有着极为精美的工艺,更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历史。与此同时,青铜器在装饰工艺上不断突破以往的格局,并采用了多种工艺技法体现了多样性,青铜器的彩绘工艺为我国文化艺术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青铜器的艺术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青铜器装饰的基本内容,并对其彩绘工艺的分类进行研究。
关键词:青铜器 彩绘工艺 鉴赏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181-02
青铜器的装饰工艺工匠在青铜器的表面加以其他金属制品以及附属物,并增添了青铜器本身的艺术效果,从而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青铜器装饰工艺的主要步骤分为在青铜器本身进行镶嵌,并在镶嵌的而基础上对其进行贴金和填漆,并在随后对其进行金属的外镀,最后在成品上进行细线的雕刻从而形成极具观赏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青铜器工艺品[1]。对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以彩绘工艺进行细致的研究对我国青铜器铸造工艺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青铜器装饰工艺的具体概述
青铜器源起于秦国,当时秦国的统治者十分注重当地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便应运而生[2]。由于青铜器的产生凝聚了当时朝代的文化与历史,便凸显出青铜器更加雄浑大气,其铸造风格也极具鉴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尤其是青铜器铸造工艺中丰富多样的种类衱装饰方法更是为我国今后对青铜器的研究提功力极大的理论帮助。早在先秦时期,青铜器的成就便非同凡响,在一座商代晚期的古墓之中,我国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大量极具鉴赏价值的青铜器具,周朝初期的青铜器风格以及主要的铸造工艺仍然没有发生改变,其体现的风格依然是以沉稳大气的风格为主。但是在后来出现了一些历史危機,使得青铜器的整体风格的变换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差别[3],以往以精致著称的青铜器受到了时代的变革,变得粗糙,其观赏价值以及美感也随之降低。后来春秋时期的青铜器风格仍然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沉闷大气的风格转变为灵巧、活泼的风格,但是在青铜器雕刻上的严谨技法却依然沿用至今。后来的战国时期,齐国的青铜器铸造工艺水平以及到达了巅峰,随着朝代的更替以及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为齐国的青铜器铸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各种装饰工艺以及彩绘工艺应运而生,工匠们的手法也极为精湛,将青铜器铸造的更为精美,使其增加了更多的鉴赏价值。
二、青铜器装饰工艺中彩绘工艺种类
(一)增添纹饰阴线的黑漆将纹路更为清晰
在纹饰部分进行填充以此来增减纹路的清晰程度早在殷代便开始使用,我国考古队员早在1980年前后便在河南的一座古墓里发现了髹漆铜器,并在发掘报告中所规定的A型鼎三件(29:9、10:4、6:2)这种青铜器具都是在纹阴线的部分进行黑漆的填充,以此来加强纹路的清晰程度并使青铜器的彩绘铸造上显得更为精美[4]。B型的青铜器肩部有着纹底云蕾纹亦髹漆黑漆,但是,在其出土的青铜器具中却很少有髹漆。考古人员根据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翻阅了大量的史书,并从中得出上述的髹漆装饰工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考古人员还认为此类精美的青铜器可能是当时皇室贵族进行使用的。
(二)将髹漆与磨错工艺结合增添纹饰色调
我国考古队员在进行考古中在楚国出土的青铜器具中发现了髹漆铜器的存在,并以此来推断我国髹漆铜器是在楚国使其才进行普及使用的。与此同时,发现了属于战国中期时期在湖北地区的古墓中所出土的铜樽,其周围都印刻了极具观赏价值的变形龙纹,龙纹的雕刻手法极为复杂,用工也很讲究,在器具刻线内部使用了填漆的技术,并进行了磨错[5]。因此,在出土时考古人员所发现的青铜器具是以偏黑色的状态呈现的,青铜器上面嵌错的部分呈现了灰白色,在同一古墓中所出现的另一种精美的青铜器具人才采用了错漆的装饰。由此考古人员对其推断,错漆装饰是当时战国时期较为常见的青铜器装饰工艺。与此同时,在广东古墓中发现的战国晚期所出土的青铜器具的主要装饰工艺是以较为纤细的银线来对错银进行纹饰,并将未错银的粗线填漆以朱漆,这种独具风格的彩绘工艺是在战国晚期才开始流行,主要以色彩丰富艳丽而著称。除此之外,考古人员在河北的中山国古墓中发现所出土的青铜器是以铜灯的形式出现的,铜灯以银首人俑为造型,人俑的穿着较为深沉,是以黑红漆相间,在预黑宝石的衬托下显得极其高贵,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二)在素面铜器的表面进行着色
考古人员发现在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工艺以及彩绘工艺又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战国时期时,青铜器的发展特点是在素面铜器上进行着色。在战国初期的湖北地区的土木中曾出现鈡架,其中在钟架的中下层,每一层都有三个铜人,铜人身上也都佩戴着宝剑。1958年在河南出土的铜镜中具有喷漆工艺,出土的两枚铜镜中有一枚的直径为12.3厘米,厚度为0.1厘米,在铜镜的背后绘有黑色、银灰色以及黄色,这三种颜色盘结在一起,使铜镜极为美观 。另一种铜镜的直径为13.7厘米,厚度为0.3厘米,铜镜的背后印有红色的祥云图案。在1986年湖北古墓中出土了一枚方镜,也是黄铜制成的,该铜镜的图案为方格卷云,在铜镜的背面,考古人员惊喜的发现该铜镜是以黑漆进行打地,在此基础上进行红色和黄色漆绘,在周边进行红漆绘,整个的铜镜同样极具观赏价值,并以鲜艳的色彩工艺而闻名。在1987年,考古人员同样在湖北地区的古墓中发现了两枚极具观赏价值的铜镜,有一枚的直径为18.9厘米,厚度为0.1厘米,在铜镜的背后绘有黑色、银灰色以及黄色,这三种颜色盘结在一起,此团在铜镜的正反两面均与体现,使铜镜极为美观;另一种铜镜的直径为12.7厘米,厚度为0.1厘米,铜镜的背后印有红色的祥云图案。这两种铜镜的由凤凰的图案所组成。与此同时,凤凰的雕刻手法极为精细,黄红相间,使得铜镜整体的色彩大批极为合理,并凸显出极高的艺术价值与观赏价值。考古人员对此同样翻阅了大量的史书,并从中得出该铜镜是战国时期贵族所使用的。在1954年西安出土的彩绘人物镜中,其人物镜的直径为28.1厘米,厚度为0.4厘米,其背部具有红、白、黄等颜色的彩绘,在画面中可以发现有人物以及马匹等相关的图案,相关考古人员认为人物镜的背景图案可能是描绘出一种故事。由于人物镜的历史过于悠久,导致背后的图案并不清晰,但是考古人员仍从中鉴别该铜镜极具观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是一个难得的佳作。
(四)以矿物颜料进行施彩
1985年,我国考古工作人员在陕西地区发现的古墓中所出土的是铜镜的彩绘鹅灯,此灯高为55厘米、长为32厘米、宽为16厘米、灯内壁IDE厚度为0.2厘米到0.3厘米,重为4,33千克左右。经考古人员的推断,彩绘鹅灯是当时朝代的观赏品,并具有丰富的鉴赏价值。在1963年,我国考古工作人员在陕西先地区发现的古墓中所出土的是彩绘车马人物的青铜器具,内壁厚度大概为0.3厘米左右,重达1,52千克左右,其镜钮为圆形,在底部呈红色状态,并附上四朵红花的图案,显得整个彩绘车马青铜器具显得极为艳丽。以矿物颜料进行施彩是青铜器具彩绘工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青铜器的整体艺术风格进行改变与创新的关键彩绘工艺之一。绚丽的色彩以及精美的雕刻方法为青铜器具的整体风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结语
本文对青铜器的工艺铸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装饰工艺以及彩绘工艺的艺术技法是提升我国对青铜器艺术表现研究的重要步骤。青铜器装饰工艺中的才会工艺分为以下几类:增添纹饰阴线的黑漆将纹路更为清晰、将髹漆与磨错工艺结合增添纹饰色调、在素面铜器的表面进行着色、以矿物颜料进行施彩。因此,彩绘工艺作为青铜器的主要工艺装饰工艺需要得到当今文化界更多的重视,也要加深对青铜器工艺的研究力度,并更好地将我国古代极具价值的瑰宝进行传承。
参考文献:
[1]李玉娟,王羿.探究清末女装四季花纹样装饰的工艺[J].设计,2017,(05):46-48.
[2]雒薇艳,陈媛.解析服饰设计中的彩绘与刺绣装饰工艺[J].西部皮革,2017,39(02):2.
[3]刘煜,常怀颖,刘建宇.湖北宜城跑马堤墓地战国西汉墓出土部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研究[J].南方文物,2017,(02):103-111.
[4]赵芯,宋巧红.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J].神州,2017,(19):53.
[5]杨欢.从侯马鼎模看东周青铜器分型制模工艺[J].中原文物,2017,(02):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