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手风琴研究综述

2017-12-20 18:22马骊骊
艺术评鉴 2017年22期
关键词:手风琴演奏文献

马骊骊

摘要:本文就建国后我国手风琴研究文献,从80年代前、80年至89年、90年至99年,新世纪以来等四个四期进行梳理,概括每个时期的大致情况并给予适当评析。

关键词:手风琴 演奏 创作 教学 文献

中图分类号:J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61-02

本文就建国以来手风琴研究文献做一个综述,以前也有人综述过,但不同程度存在不完整性。许晓欢的文章[1]仅就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核心刊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即从1980年开始每个十年划分成一个时期进行描述,认为理论、演奏、作品分析研究都需要加强。但该文选取的样本仅是核心期刊,且不问核心期刊的概念只是从1992年才产生的,非核心期刊的文献也有些是有价值的,1980年前的研究没有包括在内。朱文琪的文章[2]从手风琴创作、演奏、教学、现状与发展等方面对2000-2012年间的几大核心刊物文章进行综述,显然,选取的时间本身就有局限性,也只是对核心刊物的综述。此外,许多学位论文也有一定程度的综述。根据这些文章的综述现状,本文取总体综述视角,就上述文献没有“综”到的层面进行综述如下。

建国后我国手风琴研究的状况,以中国知网刊载的论文为统计依据,统计结果如下:1980年以前共计文献有46篇;1980年至1989年有151篇;1990年至1999年有321篇,2001年、2002年、2004年分别有46、41、38篇,其他年份均在百篇以上,从2010年起,每年产生的文献基本在两百篇以,总计在3100余篇。研究内容分述如下:

1980年代前的文献几乎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大多是一些随笔性文章和介绍性文章,甚至还有一些发牢骚的文章,涉及到手风琴技术训练的文章有两三篇,这大该跟那时对研究重视不够有关。不过,比较特殊的是,对手风琴制造的技术改良研究为数不少,基本集中在《乐器科技》这个杂志上,可能是因为这一方面,实践中手风琴使用非常活跃,群众歌咏离不开手风琴,因此对手风琴的需求旺盛推动了这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从科学角度研究可避免可能带来政治方面的问题。

1980年至1989年期间,尽管网络搜索统计有151篇文献,但实际上,除了一些手风琴制造报道的文章外,许多文章只是提到手风琴,还有部分随笔、介绍性文章,真正对手风琴演奏、教学研究的不多,大约有二十余篇。其中记谱法方面的研究有5篇,手风琴伴奏研究有4篇,关于演奏技术的研究有5篇,如风箱的使用等;涉及具体乐曲分析只有一篇《霍拉舞曲》,手风琴教学的文章有5篇,重要的演奏家介绍一篇。相较1980年代前是有进步了,但进步不明显。

1990年至1999年,专业探讨文献大增,有价值的文献有148篇,其中大多是演奏技术研討文献,仅探讨风箱的运用就有19篇,此外关于手腕运用、如何触键、如何放松、颤音演奏、手指僵硬问题、节奏问题、演奏中的呼吸问题、演奏力度问题、如何快速演奏、左手双音指法训练、左手低音键钮的排列规律、键钮音位排列及和弦奏法、演奏姿势、美学问题等。师范手风琴教学研究也比较多,如对手风琴集体课、个别课教学的探讨、对手风琴教材的研究、教学方式方法研究、教学思维研究、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效率研究,演奏家研究如宋志邦、张国平、江贵和、王雁盟、李聪、弗兰克·安吉列斯等。手风琴伴奏研究、手风琴的发展研究、钢琴与手风琴比较研究,手风琴考级研究,涉及的乐曲研究有《巴赫创意曲》《苏联手风琴曲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d小调奏鸣曲(田园)》《野蜂飞舞》《广陵传奇》。可贵的是,还出现了手风琴民族化研究如《民族化歌曲手风琴伴奏编配五法》(曾锦藩),《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初探》《论手风琴艺术的民族化》。记谱法方面,尹志超提出了“手风琴简易记谱法”,很可贵,有创造性。还出现琴体的手风琴探讨文献,如《谐振腔手风琴》《有待开发的全音阶键盘式手风琴》《新疆构造手风琴式开合演化的基本特点》《论中国键钮式手风琴乐器与演奏》《谈如何用双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演奏巴赫的复调键盘作品》《谈巴扬式手风琴的结构特点及演奏优势》。

除了以上研究外,还有一些研究比较宏观,对创作创作层面的宏观研究有《当前中国手风琴创作与其特色》,对整个历史发展的描述有《我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与分析》《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概述》,特别是李遇秋已经提出了建立“中国手风琴学派”的问题,殷琪也就这一话题提出展望《中国手风琴学派的历史与展望》。此外,也出现了两篇对国际手风琴方面的介绍和研究文章,如《听国际手风琴大师来华讲学与演奏之后的思考》《差距与希望并存——由国际手风琴大赛想到》。

新世纪以来,每年度的研究文章呈逐年递增趋势,仅核心刊物发表的文章就有百余篇,硕博学位论文就有200余篇。有研究者绘制了这一时期的硕博论文统计图[3]如下:

其实,整个学术界都呈现这样的趋势。文献增多是有原因的。首先,博硕招收人数增多,为了完成学位论文,必然徒增许多学位文章;其次,国内外学术、实践交流频繁,引发关注也增多;再者,随着评职称常态化,对论文的要求越来越多;最后,一些新式手风琴出现,如自由低音键盘式、巴扬、电子手风琴,这些也确实需要探讨。

本时期总体上也呈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多国手风琴曲的传入,丰富了我们的音乐资源,也开阔了眼界。遗憾的是,国内的手风琴音乐创作在多元化方面,缺少本民族作品,尤其是手风琴越来越脱离人们的生活令人遗憾,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与从业人员过度专业化也有关系。想当初,手风琴刚引进国内的时候,甚至跟算命的联系在一起,建国后,几乎成了人们群众音乐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当前这样的现象已经引起一些人士的反思。因此,在手风琴民族化之路仍然很长。当然,为了跟群众结合,也有一些人把目光投向非经典作品方面,探讨一些流行手风琴音乐之路,希望能促进普及的良苦用心是好的,但过分依赖法国的流行手风琴音乐即弗雷德里克·德尚的教学体系未必很适合中国国情。

在多元的研究态势中,手风琴家及其作品研究很多,其中以李遇秋研究为众,有240篇之多。关于手风琴作品的创作总体上呈现借鉴、开拓、创新、多元化发展几个时期,把一个由伴奏的乐器组件发展成独奏、重奏等多样化演奏形式的乐器。[4]此外,开始出现地区性手风琴发展研究,如上海地区、北京地区、哈尔滨地区等,这与以往不分地区的概而论之的研究要更具体一些,这跟新世纪强调地方性知识总体浪潮也有关系。具体演奏技术研究也仍然很多,比较新的领域如关于风箱的运用方面有抖风箱、颤风箱、拍打风箱等,此外还有刮键盘、敲击变音器、按压放气孔等新技法研究。

教学研究研究方面有关于即兴伴奏课程方面的研究,重奏方面的课程研究等。

总体来讲,数量上确实上去了,但质量还需要提高,确实缺乏一些较为前言的理论介入,但也有一些论文批评有个性,如《关于中国手风琴,那些你不知道的事》[5],看标题够大胆的。我们现在,许多文章不是内涵索然无味,就是写法也很拘谨,完全没有个性。这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很重要,能用这样的标题作为硕士论文标题说明该校教师比较开明,宽容。遗憾的是,文章的内容也并非就是我们“不知道的事”,尽管也有一些。在这方面,高洁的博士论文《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6]还是不错的,是近年来少有的力作,值得从业人员一读,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的文章诞生。

参考文献:

[1]许晓欢.近三十年部分中国手风琴艺术理论的文献研究[J].人民音乐,2013,(06).

[2]朱文琪.新世纪国内部分手风琴音乐研究综述[J].音乐创作,2014,(02).

[3]潘珂.21世纪以来中国部分手风琴音乐理文献研究2001-2016年[D].郑州:郑州大学,2017年.

[4]张杨.建国以来中国手风琴作品发展轨迹探微[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张珅.关于中国手风琴,那些你不知道的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0年.

猜你喜欢
手风琴演奏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