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现强
《石门铭》技法探微(十一)
□ 党现强
第十一讲 偏旁部首(一)
左右结构及左中右结构的汉字,书写时要根据偏旁部首笔画的多寡及偏旁部首的形态特征是否适合展放,予以适当的空间占位。同时,还要兼顾与其它偏旁的搭配关系,以及同一偏旁在不同汉字中的变化等。故,临写时要在偏旁部首的形态特征方面多有留心,把握其中的规律与变化规则后,便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而《石门铭》疏宕飘逸,以变化为能事,学习时于规律中体会其变化生机,亦须用功。
1. “亻”旁
单人旁的书写一般都占位不大,但在《石门铭》中,书手处于增加对斜势与横势的审美追求,适度加大了撇画。如“假、作、仞”等字的撇画,书写比较长;撇画弧度也有变化,“代、仗、仞、何”等字比较挺直。竖画或为直线,如“代、伊”等字;或略有倾斜,如“假、偶”等字;或向右微曲,与右侧偏旁成相向之势,如“何”字等。(图1)
2. “彳”旁
双人旁在《石门铭》中有两种写法。一是借鉴隶书,把第二撇与竖画连起来,并呈向左倾斜之势,如“后(後)、往”等字。第二种写法是常见写法,有的笔意凝重,如“行”字等;有的劲挺,如“衡”字等;竖画有的悬直下垂,有的略有倾斜,如几个“德”字的不同变化。(图2)
3. “氵”旁
水旁在左侧写为三点,其变化表现为三点的聚散关系。有的三点紧凑,如“汉(汉)、河、鸿(鸿)”等字;有的舒展,如“深、洛”等字;有的用圆笔,笔意饱满含蓄,如“汧、汉(汉)”等字;有的圆中见方,如“漾、深、沦(沦)”等字。临写时,要注意点画之间位置关系、形态特征、倾斜角度等的变化。(图3)
图1
图2
图3
4. “扌”旁
一般带提手旁的字,右侧占位大,提手旁约占三分之一,左右等高。横画短,与竖钩交叉,左端略长,右端短小,挑画长些,同时注意挑画的角度。如“扪(扪)、抚(抚)、折”等字,即是如此;“损(损)”字变化提手旁写法,将短横变为斜点,省略竖钩的钩画,形态生动;“校”字是异体字,把木字旁变化为提手旁,在南北朝时期亦是常例,如《张猛龙碑》中的“校”字也有此写法;“控”字的结字值得一提,夸张了左右偏旁之间的距离,右边的“空”字则紧密非常,所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此为实例也。(图4)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