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张天柱,柴多梅
(北京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构建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张 杰,张天柱,柴多梅
(北京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蔬菜是人们生活必需重要农产品之一,全球蔬菜需求和蔬菜生产迅速发展,我国蔬菜发展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优势产业。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蔬菜产业在生产环节存在科技水平及机械化水平偏低、人力成本趋高、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等问题,在供给、储运和销售环节存在结构性供需不平衡、损耗率高、市场波动大、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等问题。供给侧结构改革、《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上位政策及规划对产品质量、机械化水平等提出明确要求。为了提升我国蔬菜生产质量、效率、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构建蔬菜产业合作组织体系,创新合作组织模式,不断提升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蔬菜产业 现状 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植保合作社 模式
目前蔬菜生产已经成为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蔬菜消费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40%以上。蔬菜产业是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3年,蔬菜总产值占到种植业的1/3,成为部分区域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指出,到2020年,我国蔬菜消费量将达到5.9亿t。
近10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图1-1)。2015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2 199.967万hm2(近3亿亩),约占全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8;蔬菜产量不断增长(图1-2),2015年蔬菜产量达7.691 84亿t。单产水平不断提升(图1-3),2014年,我国蔬菜生产单位面积产量3.550 860万kg/hm2(2 367.2 kg/667 m2)。
2015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62%,“十二五”期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75%,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基本进入了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时代。
发达国家的机械化主要集中于精细化、自动化、资源节约、智能化等技术体系。美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最高,从育种到田间管理均实现了机械化,80%以上采用机械化育苗,在耕整地和播种环节,机械化率基本达到100%。目前,我国蔬菜产业的机械化水平约为20%左右,与国外蔬菜机械化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刚刚起步。
蔬菜机械化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低和人工成本高,影响蔬菜产业整体效益与发展水平。在园艺生产发达的荷兰,一个菜农每年产出1.7万kg蔬菜,而在我国仅有5 000 kg。此外,当下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较缺乏,农业的主要劳动力依靠45~65岁的妇女、老人,生产效率低;并且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蔬菜生产雇佣劳动工人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人均100~150元/d,成本增长压缩产业利润空间。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产业经济效益,需要不断提高我国蔬菜产业的机械化水平。
目前,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达500 kg,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于蔬菜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蔬菜生产总量大,但结构性过剩严重,蔬菜滞销,农民卖难,蔬菜就地变垃圾。滞销芹菜沦为垃圾,数百万公斤大白菜无人收购,蔬菜滞销菜农碾菜喂猪,卷心菜,江阴毛白菜,山西青椒滞销等类似事件普遍。农产品丰产,却卖难,市场波动大、价格跌幅大、涉及范围广,菜农遭受严重损失,严重打击了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民增收。
图1-1 2006~2015年农作物、粮食、蔬菜播种面积(万hm2)趋势
图1-2 1995~2015年蔬菜年产量趋势
图1-3 2006~2014年蔬菜单产趋势
近年来,受土壤、空气、水等污染程度加深,以及生产方式不当的影响,诸如甲醛白菜、蓝矾韭菜、敌敌畏生姜、毒豇豆、亚硝酸盐蔬菜等事件层出不穷,农药残留、化肥超标、重金属污染、催长激素、催熟剂、保鲜剂等滥用现象不断。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突出,迫使人们对安全蔬菜生产及供应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病虫害等频发,导致蔬菜产业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给种植主体带来损失,蔬菜产业统防统治的植保服务也急需加强。
图2-1 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图2-2 组建农机-植保合作社相关主体关联关系
转变蔬菜产业传统生产方式,通过产业社会化服务进行推广和技术培训,是农机、植保合作社开展全域服务的前提。此外,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将促使蔬菜产业生产全过程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并推动绿色农产品全域生产。
我国蔬菜产业生产、储运和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结构性需求与供给矛盾,产品卖难等一系列问题,迫使我国加快推进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融入新理念、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主体等新要素,全面提升从源头到终端的产业链及产品链,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强化质量安全监控与服务,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因此需构建全链式的标准化的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所有蔬菜产业的生产经营主体服务。
按照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基于蔬菜消费多样化需求与绿色产品质量标准,由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种苗工厂化生产基地,然后向周边区域蔬菜种植主体统一供应。
优质种苗生产供应模式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基于市场需求,联合科研院所、农科院校,进行成果中试和转化,为区域工厂化育苗中心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等。
图2-3 基于蔬菜产业总体需求的农机与植保合作社农机配置
图2-4 农机、植保合作社ppp模式
图2-5 蔬菜农机、植保合作社经营模式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蔬菜产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加快我国蔬菜产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随着全国各地产业规划的不断开展,蔬菜产业机械化的理念、技术、设备、模式等将不断渗透和落实到全国蔬菜产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农机、植保合作社成为未来蔬菜产业高效化生产的重要抓手。
2.2.1 蔬菜农机、植保服务合作社多主体关联、多要素资源整合
农机、植保合作社的组建,需整合国内外先进农机设备、植保企业,相关领域专家、专业人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金融及保险机构等资源,分析农业生产需求,基于蔬菜产业各环节需求制定一站式农机、植保服务方案,为蔬菜产业生产主体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农机、植保服务。根据需求主体的要求采取农机合作社代耕托管、土地租赁、经营主体土地入股入社等模式,构建长期稳定契约合作关系。
2.2.2 基于蔬菜产业总体需求的合作社农机配置
产业机械化受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地形条件,以及品种种植需求影响,农机使用需因地制宜。我国露地蔬菜生产规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各异,技术模式复杂;我国蔬菜品种资源分布广,品类多,现已保存214种共3.558万份蔬菜种质资源,总量列世界前茅,众多蔬菜品种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需要更多匹配的农业机械。基于未来蔬菜产业工厂化、标准化、安全化等发展要求,对各类蔬菜生产的必要环节制定农机与植保方案,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损耗,提升商品化水平。图2-3为基于多数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机与植保合作社设备配置(具体每种蔬菜生产所用农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3.1 农机、植保合作社ppp模式
由农业龙头企业或原有农机合作社整合资源成立大型农机、植保合作社,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进行农机、植保服务。
2.3.2 农机、植保合作社组织经营模式
农机、植保合作社根据产业发展与需求主体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代耕托管、土地租赁、经营主体土地入股入社等模式,构建长期稳定契约合作关系,如图2-5所示。
我国蔬菜产业生产长期存在用工量大、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损耗大、质量安全不能保证等一系列问题,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将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近些年,我国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励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2016年5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年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未来构建将分散生产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捆绑在一起,由政府购买服务的蔬菜产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将促使我国蔬菜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1]尚超,赵南.我国蔬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10,(14)
[2]陆贵珍.我国蔬菜安全问题研究.湖南农机,2008,(7)
[3]刘梅芳.我国蔬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2)
[4]张淼,张培正.我国蔬菜安全问题及科技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4)
[5]王剑荣,方顺民,程炳林.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防治对策.上海蔬菜,2010,(3)
[6]张京卫.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策略探讨.当代经济,2010,(11)
[7]肖体琼,何春霞,曹光乔.机械化生产视角下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国外模式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5
[8]张俊杰.探究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农村牧区机械化,2016,(123):37
[9]张颖达.蔬菜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农机市场,2015,(36):5
[10]雷绪国.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中的作用探索.农业与技术,201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