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珍珍
劳动力市场景气对企业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
——基于网络数据的实证研究
史珍珍
基于智联招聘网站的空缺岗位填补数据,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制的CIER指数度量劳动力市场景气状况,可以测量劳动力市场景气对企业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景气对岗位空缺填补概率具有显著正的边际效应,对空缺持续时间具有显著负的边际效应。而且,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较,这一效应在私营企业的招聘活动中更为显著,即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过程的市场化程度更高。
劳动力市场景气;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网络数据;CIER指数;Cox模型
为了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该规划部署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第三个方面的任务是: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提升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匹配效率。由于劳动力市场中的交易行为是一种分散化的经济活动,异质性、摩擦性和信息不完全性使得双方要形成有效的匹配就必须消耗时间和资源[1],因此,搜寻与匹配的持续时间是国外学者衡量匹配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企业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则是从雇主搜寻角度来衡量人力资源市场的匹配效率。
国外关于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霍尔特(C.Holt)和大卫(M.David)对岗位空缺给出了定义,并指出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研究与失业持续时间的研究同等重要。[2]然而,相对于工作搜寻而言,受到数据等资源的限制,有关雇主搜寻、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研究进展一直较为缓慢。在已有关于岗位空缺持续时间与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采用职位空缺调查数据,将失业率或者职位空缺率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测量指标,纳入计量模型进行分析。与国外相比,国内权威的职位空缺调查还未开展,这使得国内企业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研究滞后于失业持续时间的研究。
近几年,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有关雇主搜寻研究的滞后性问题得以缓解。在互联网成为主要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的背景下,由计算机记录的有关工作搜寻、雇主搜寻的过程与结果的信息,受到国外研究者的重视并逐渐被应用于失业率、雇佣标准、雇主偏好等研究中。同时,网络数据所具有的即时性和动态性等特征,使其可以用于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研究,比如搜寻与匹配过程、持续时间的研究。
本文将基于劳动力市场的双边搜寻理论,采用智联招聘网站的数据,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的CIER指数作为劳动力市场景气的测量指标,分析其对我国企业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推动国内劳动需求研究,为大数据在国内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从雇主搜寻角度,为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匹配效率提出政策建议。
在霍尔特和大卫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欧美学者分别采用不同国家的职位空缺调查数据,研究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测量,主要采用失业率这个指标。研究认为,失业率越高,空缺持续时间则越短。例如,戈特(C.Gorter)等利用荷兰1986年“企业如何招聘”(How do Firms Recruit)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当适合空缺岗位的劳动者较多时,空缺持续时间较短。[4]伯德特(K.Burdett)和坎宁安(E.J.Cunningham)采用美国的调查数据也得出了相同结论。美国在1979年启动了“就业机会的试点项目”(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Pilot Project, EOPP),之后,在1980年和1982年分别对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展开了问卷调查。他们采用这个调查数据,分析了岗位空缺持续时间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失业率较高时,空缺持续时间较短。[5]
除了将失业率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测量指标之外,也有学者用职位空缺率来测量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并分析其与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关系。例如,范(J.Van Ours)和里德(G.Ridder)采用荷兰中央统计局收集的空缺持续时间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衰退期,新增的空缺岗位数量较少,岗位空缺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在经济复苏期,雇主创造的岗位更多,则空缺持续的时间较长。而且,这种关系在那些对学历要求较高的岗位上显著性更高。[6]
在我国,“重视劳动供给研究,轻视劳动需求研究”的状况一直未得到实质性的改进。[12]这反映在持续时间研究上,就是空缺持续时间的研究滞后于失业持续时间的研究。国内学者基于劳动者个体调查数据,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再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较为丰富的实证分析。例如,聂爱霞分析了失业保险给付额度和期限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13]杜凤莲和程荣根据城镇居民失业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失业持续时间每增加20%,失业者再就业的工资水平将下降0.46%~0.55%。[14]西蒙等分析了下岗职工从下岗到再就业的持续时间的微观决定因素。[15]杜凤莲和董晓媛采用Oaxaca分解的方法,分析了失业持续时间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受到再就业概率较低的影响,女性的失业持续时间比男性更长。[16]此外,还有学者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持续时间,例如唐鑛和孙长采用某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毕业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工作搜寻强度等因素都会对搜寻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17]相比之下,国内有关雇主搜寻与匹配、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周禹和曾湘泉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的研究认为,猎头在促进劳动力市场上中高端人才的匹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唐鑛梳理了岗位空缺理论的发展脉络、岗位空缺的测量方法,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对岗位空缺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19]陆义敏使用北京、烟台、郑州、重庆和南宁的雇主搜寻调查数据,以登记失业率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测量指标,分析发现其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不显著。[20]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劳动力市场景气与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双边搜寻理论的提出,为劳动力市场景气对空缺持续时间影响机制给出了更加符合实际的科学解释。这将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也为变量选择提供了依据。在有关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采用的计量模型,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借鉴。同时,国外学者采用网络数据测量空缺持续时间的方法,也为我们基于招聘网站进行数据采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基于智联招聘网站(Zhaopin.com),收集了北京、上海等24个主要城市2014年1~12月的空缺岗位填补数据。*基于智联招聘网站,我们按照以下3个步骤收集岗位空缺持续时间数据:第一步,划定城市范围,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每季度公布的24个城市的就业状况,将这24个城市作为观测岗位的城市;第二步,确定合同时间,将雇主与智联之间的服务合同期限限定为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第三步,划定企业范围,将合同期限满足上述条件的企业,划定为观测空缺岗位的企业范围。这24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大连、福州、哈尔滨、杭州、惠州、济南、南京、青岛、厦门、沈阳、石家庄、苏州、武汉、西安、长春、长沙、郑州和重庆。在数据整理过程中,我们将招聘兼职或实习生的岗位剔除,以避免此类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对总体的影响。并且,依据空缺岗位所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划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用以分析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之间劳动力市场景气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影响的差异性。最后得到的数据包含7 516个空缺岗位的信息。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岗位空缺持续时间。根据国外学者基于网络数据测量空缺持续时间的方法,以及国内学者构建的雇主网络招聘的进入与退出机制[21],我们用空缺岗位在智联招聘网站上的下线时间与上线时间差来测量空缺持续时间。
对于解释变量,本研究选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公布的CIER指数作为劳动力市场景气的测量指标。它是劳动力市场上求职申请人数与招聘需求人数的比值。此外,本文参照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研究,引入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特征变量、岗位特征变量、任职资格变量以及雇主搜寻效率变量*在这些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划分为20人及以下、20~99人、100~499人、500~999人和1 000人及以上5个类别;企业所有制类型划分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个类别;工资水平划分为保密、4 000元/月及以下、4 001~6 000元/月、6 001~8 000元/月、8 001元以上/月5个类别;岗位享受的福利项目是1~22区间中的一个数值;需求人数是整数;学历要求划分为“不限学历”、初中/中技/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5个类别;工作经验要求划分为不限经验、0~1年、1~3年、3~5年、5年及以上5个类别;管理经验要求是二分变量;雇主搜寻效率是该空缺信息发布6天内求职投递的数量。,详见表1。
表1 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
在生存分析中,采用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作为集中趋势的指标。而且,生存时间是估计的生存函数取值为0.5时经历事件的时间。*除了中位数,生存时间的25分位数和75分位数,分别表示估计的生存函数取值为0.25和0.75时经历事件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此时间点上,样本中有一半的个体仍生存,一半已经死亡。那么,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中位数,就表示在此时间点上,样本中一半的岗位已经被填补,另一半还没有被填补。
按照上述统计描述的思想,我们先给出全样本的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分布。进一步,根据空缺岗位所在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个分样本。在此基础上,我们给出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分布,如表2所示。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到,全样本的空缺岗位,空缺持续至72天时,一半岗位已经被填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岗位空缺持续至62天时,一半的岗位被填补。对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而言,这个数值分别为67天和79天。仅从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中位数来看,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空缺岗位填补的效率高于外资企业。
表2 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分布及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异性
CIER指数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显著,而且,CIER指数的增加,使得空缺填补概率提高,空缺持续时间相应缩短。表3给出了劳动力市场景气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为了进行对比,我们分别给出经典Cox模型和具有时变变量的Cox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经典Cox模型中,CIER指数的危险比为2.152。这说明CIER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空缺填补概率就提高115.2%(2.152-1),且检验结果显著。然而,在具有时变变量的Cox模型回归结果中,CIER指数的危险比为1.120,即CIER指数增加1个单位,空缺填补概率提高12.0%(1.120-1),且检验结果显著。由此可见,当考虑CIER指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时,得到的估计结果更小。那么,应该依据哪个模型来判断其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呢?我们将对CIER指数做进一步的检验,予以判断。
表3 劳动力市场景气对空缺持续时间作用的Cox模型回归结果
注:仅列出部分显著变量。*表示在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
在采用Stata12.0运行Cox模型时,对CIER指数进行tvc检验,以检验其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检验结果显著,表明CIER指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因此,分析其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影响的回归结果,应当以具有时变变量的Cox模型回归结果为依据。我们认为,当考虑CIER指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得到的估计结果更小,也就是说,一般Cox模型可能会高估CIER指数的影响程度。
CIER指数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应当按照具有时变变量的Cox模型回归结果进行解释。在这部分,我们将在数据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数据中企业所有制划分,分析劳动力市场景气对不同企业中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影响的差异性。表4给出了基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分样本数据,得到的具有时变变量的Cox模型估计结果。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CIER指数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岗位空缺填补概率影响不显著,因而对其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也不显著。而对私营企业的空缺填补概率产生显著正的边际效应,相应地,对空缺持续时间产生显著负的边际效应。在私营企业填补空缺岗位的过程中,CIER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空缺填补概率就提高17.0%(1.170-1),空缺持续时间将缩短。这表明,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形成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在的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而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过程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表4 不同企业中劳动力市场景气对空缺持续时间影响的时变变量Cox模型结果
注:仅列出部分显著变量。*表示在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景气对空缺岗位的填补概率具有显著正的边际效应,对空缺持续时间具有负的边际效应。该结论与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力市场景气与岗位空缺持续时间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一致。例如,戈特等采用荷兰职位空缺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当劳动力市场中符合空缺岗位要求的求职者数量较多时,岗位空缺持续时间较短。[24]戴维斯(S.J.Davis)等采用德国的职位空缺调查数据,也得到类似的结论:劳动力市场较为松弛时,岗位空缺持续时间较短。[25]相比之下,国内学者陆义敏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测量指标,采用北京、烟台、郑州、重庆和南宁5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登记失业率对空缺持续时间的影响不显著。[26]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无法反映劳动力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所致。[27]进一步,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数据分层的模型估计结果来看,CIER指数对私营企业空缺持续时间具有负的边际效应,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私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过程的市场化程度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根据劳动力市场景气对岗位空缺持续时间产生负的边际效应的结论,当岗位空缺持续时间较长,即匹配效率较低时,需进一步分析导致效率低的原因。如果是由劳动力市场的摩擦所致,那么雇主应加强宣传,提高搜寻强度与广度,例如多种搜寻渠道结合使用,以吸引更多的求职者投递简历;如果匹配效率低是由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所致,那么雇主应更多地使用熟人推荐等非正式渠道,也可以多参加相关专业的专场招聘会、相关专业的会议或在网站上投放招聘广告,以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同时,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培训、调岗、晋升等渠道满足人员需求。当失业率较高时,对于政府而言,制定贷款政策向企业有所倾斜,增加对企业岗位创造所需资金的支持,以鼓励创造更多的岗位。最后,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一年期横截面数据,缺乏对不同经济周期中劳动力市场景气与空缺持续时间之间关系的把握,这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局限。因此,期望更多的学者关注雇主行为研究,并探索将网络数据运用于相关的实证分析,推动劳动需求研究和网络数据的研究应用。
[1] 皮萨里德斯:《均衡失业理论(第二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2][3] Holt, C.,and M.David.“The Concept of Job Vacancies in a Dynamic Theory of the Labor Market”.The Measur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Job Vacancies, NBER, 1966: 73-110.
[4][24] Gorter, C., Nijkamp, P., and P.Rietveld.“Employers’ Recruitment Behavior and Vacancy Dur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the Dutch Labour Market”.AppliedEconomics, 1996, 28(11): 1463-1474.
[5] Burdett, K., and E.J.Cunningham.“Toward a Theory of Vacancies”.JournalofLaborEconomics, 1998, 16(3):445-478.
[6] Van Ours, J., and G.Ridder.“Cyclical Variations in Vacancy Durations and Vacancy Flows: An Empirical Analysis”.EuropeanEconomicReview, 1991, 35: 1143-1155.
[7] Pissarides, C.A.“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Theory”.Cambridge, MA.: Blackwell, 1990.
[8] Gorter, C., Nijkamp, P., and E.Pels.“Vacancy Dynamics and Labor Market Efficiency in the Dutch Labor Market”.GrowthandChange,1997, 28: 173-200.
[9] Andrews, M.J., Bradley, S., Stott, D., and R.Upward.“Successful Employer Searc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Vacancy Duration Using Micro Data”.Economica, 2008, 75(299): 455-480.
[11] Nivalainen, H.“Internet-based Employer Search and Vacancy Duration: Evidence from Finland”.Labour, 2014, 28(1): 112-140.
[12] 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3] 聂爱霞:《失业保险对失业持续时间影响研究综述》,载《人口与发展》,2008(3)。
[14] 杜凤莲、程荣:《失业持续时间与再就业者收入》,载《南方经济》,2006(3)。
[15] 西蒙、约翰、宋丽娜、夏庆杰:《城镇职工失业下岗持续时间的半参数计量经济学分析》,载《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3)。
[16] 杜凤莲、董晓媛:《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的性别差异》,载《世界经济文汇》,2006(2)。
[17] 唐鑛、孙长:《基于事件史分析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持续时间研究》,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9)。
[18] 周禹、曾湘泉:《基于企业和经理人视角的猎头运营实践有效性研究》,载《管理世界》,2008(1)。
[19] 唐鑛:《职位空缺的理论回顾、数据测量及决定因素——来自劳动需求角度的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0][26] 陆义敏:《职位空缺持续时间决定因素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1] 史珍珍、曾湘泉:《中国情境下雇主网络招聘模式及其问题分析》,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2)。
[22] Cox, D.R.“Regression Models and Life-Tables”.JournaloftheRoyalStatisticalSociety, 1972, 34(2): 187-220.
[23] 彭非、王伟:《生存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5] Davis, S.J., Rottger, C., Warning, A.,and E.Weber.“Recruitment and Vacancy Duration in Germany”.University of Regensburg Working Papers in 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4, No.481: 1-36.
[27] 任栋:《调査失业率与登记失业率之差异辨析》,载《中国人口科学》,2013(2)。
TheEffectofLaborMarketTightnessonVacancyDuration:EvidencefromanOnlineJobBoard
SHI Zhen-zhen
(China Center for Internet Economy Research,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
Based on the data about filling vacancies from Zhaopin.com, taking CIER index as the proxy of labor market tightness and using survival mode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labor market tightness on the vacancy duration. It is found that labor market tightness has a negative marginal effect on the possibility of filling vacancy and a positive marginal effect on vacancy duration. Furthermore, compared with stated-owned companies and foreign-invested corporations, these effects are significant in private companies.This means that human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private companies is market-oriented in a higher way.
labor market tightness; vacancy duration; internet data; CIER index; Cox model
史珍珍: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 100081)
(责任编辑武京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