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俞楠
畲乡风情绿色盛宴
■撰文/王俞楠
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这次森博会通过“展会+”的形式,以“绿色、共享”为理念,充分发挥森博会对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功能,组织开展绿色扶贫,为特色林产品资源丰富的贫困落后山区打通展示和销售环节,搭建通往市场的桥梁,构建了一条通往全国、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绿色、生态、优质的特色林产品。
据了解,2014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局建“景宁馆”组团参展,集畲族风情与生态林产品于一体的“景宁馆”首次亮相森博会就收获了许多意外惊喜。2015年和2016年,由省民宗委主办,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协办,景宁县民宗局、景宁县林业局承办的畲族风情馆连续两年亮相森博会,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产品成为森博会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这次的畲乡风情馆带来了浙江杭州、温州、湖州、金华、衢州、丽水等六地的13个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的35家企业的170多种产品,展品涵盖了畲乡竹木制品、畲乡农副产品、畲乡特色美食、畲乡民族工艺品、畲乡药材保健品、畲乡高科技工业产品等6大类。
“九月寒露又霜降,姐哦唱歌睇重阳……”嘹亮的歌声在展馆中飘扬,随着歌声寻去便看到许多人围在一起。唱歌的是畲族民歌非遗传承人蓝永潇所带领的“凤凰畲歌队”,这样的表演既展示了畲族的特色民歌,也为畲族馆增添了大量人气。
在这次的展区中,畲族风情馆无疑是最吸引人的。继2015的“中国红”和2016年的“生态绿”后,今年的畲族风情馆采用“畲乡蓝”为主色调,展示了畲乡的“真山、真水、真空气”,带领观众领略畲乡呼吸自如的生态环境;展区采用大柱矮墙,并配以畲乡优美的风景喷绘,营造出畲族村落历史悠久又不失大气开放、古朴生态又不失与时俱进的特点;展馆外墙及内部各处均以畲族凤凰图腾、畲族文字符号、畲族纹饰彩带营造出一种畲族人民热情、端庄、淳朴、聪慧的性格特征。展馆门口的屏幕上不时播放着充满着畲族风情的歌谣,很多人都在此驻足欣赏,小孩子们不禁跟着音乐摇摆舞动,成为了展馆的另一道风景。
整个畲族风情馆的布置在和大展馆保持一致基调的基础上增添了满满的畲族特色,融合了各种畲族风情元素和畲族民俗文化活动。展墙上挂着各种畲族习俗饰物,各个展位的畲族工作人员都穿着民族服饰,让游客仿佛置身于畲族当地。“畲族传统服饰,是我们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森博会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畲族形象的平台,穿着我们自己的民族服饰,更有利于宣扬畲族文化。”畲族黑米饭展示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次的森博会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在畲族风情馆中,有两个穿着畲族传统服饰的小姑娘在展位之间穿梭着,她们一边拿着手机,一边介绍展品和畲族典故,偶尔也和同伴一起高歌一曲,原来她们是在网络直播,这种新型传播方式,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找到她们的时候,“布妮仔”(畲族小姑娘)蓝玲姿正直播介绍畲族黑米饭。“我们想通过网络把畲族原生态的东西传播出去,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畲族。我们的网络直播会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到晚上5点结束,虽然时间会比较长,也有点累,但是参加这次活动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传播畲族文化。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能够参与进来,出自己的一份力,还是很荣幸的。”
在畲族风情馆中有这样一个展馆,展位上没有商品,只有一块块的展板,展示着畲族的一些传统活动,在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在宣传自己的“畲族风情园”。“畲族风情园”位于兰溪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水亭畲族乡西方坞村,在大家的努力下对畲族传统文化进行了艰苦的挖掘研究,挽救了一批濒临失传的畲族优秀传统文化如《祭祖舞》《学字舞》《砍柴舞》等舞蹈及大量的畲族民歌。还举办过“兰溪、龙游、建德三市县畲族对歌会”“大型畲族传统婚嫁”等活动,已经被金华文化部门列为畲族文化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我们希望借助森博会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畲族的传统文化,从而让畲族文化更有活力!”畲族风情园的工作人员说。
一个个朴素实用的器皿、一件件质朴精美的工艺品、一组组古朴雅致的茶器……这些整齐摆放在展位上的陶制品就是畲族的特色“畲祖烧”。“畲祖烧”的前身是大漈罐,大漈罐始于明,兴于清,是一种本土陶制品。随着会制作大漈罐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的传统工艺面临着几乎失传的局面。“大漈罐烧制技艺不仅仅是我们畲乡的本土文化,更是整个中华民族应该保留下来的历史文明。”这是“畲祖烧”展位负责人毛根深一直坚定的信念。他立足传统,与时俱进地将大漈罐更名为富有畲乡文化色彩的“畲祖烧”;积极联系和引进景德镇、龙泉等地工艺技术精湛的技术人才,创新大漈罐的制作工艺,设计类别、用途多样化的产品;参与设立畲祖文化博物馆、畲族陶艺研究院,吸引更多学生、青年参与体验大漈罐的制作,培养本土新生的大漈罐传承人。“参加森博会,也是希望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把我们的传统技艺推广出去。”毛根深在解释参展理由时这样说道。
畲族手工布鞋是丽水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级非遗千层底手工布鞋制作一样,需要经过剪裁底样、手工沿边、绘制底花样、手工衲制千层底、剪裁鞋帮、缝制鞋帮、缝制鞋垫(或加入畲族中草药)、绱鞋、排鞋、修整、检验包装等多道工序才能完工。
“像我们这种手工的东西,都是家里的老奶奶一针一线衲制起来的,用料都是纯棉布的,然后用可以吃的米糊黏合起来,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粘合剂,里面的原材料结合利用了畲族当地的棕榈、丝瓜络、竹炭、畲药等各种特产。”畲布坊展位的负责人徐丽媛介绍说。用词虽然淳朴,却让人感受到这一双双鞋子里蕴含着的辛劳和温情。
畲族手工布鞋的产销依靠着森博会的平台,完成了文化企业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传承与发展共赢。除原有的畲族元素之外,还拥有1项发明、12项实用新型、32项外观设计等45项国家专利,款式达80余种,能与现代人的休闲装、裙装、时装、嫁装等和谐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