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2017-12-19 20:16黄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班化电阻环境

黄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55-01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所以简单的说: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

什么是学习?按照通常的认识,学习是一个人通过经历或练习而得到的比较持久的身心变化,就是说,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

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以,一切学习,都是情境性的。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活动的设计,正是从学习活动的这一特点出发的。

所谓的环境,包括两类环境:(1)物理环境:教室的布置,课桌椅的排法、实物的展示、多媒体展示平台、大屏幕投影等等。(2)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是由学生学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构成的。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对一位乐在其中、深受同学、老师喜爱的学生与另一位同班级格格不入或因受到批评而深感苦恼的学生,会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要想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就应该关注这两类环境,应该努力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这时的课堂教学,就要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讲,就是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

开州区实验中学中学自2012年始在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的人数由原来的50人改为25人。如何转变班级的教育教学方式,发挥小班化授课的优势,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笔者在探索高中物理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做了些研究和实践。

优化课堂物理环境,将传统秧田式座位改为五人一组的围座形式,整个教室成“U”形、(如图所示)每小组由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组成,同时兼顾男女比例及个性的特点,选出学组长。这样的安排除了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外,更多是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不变的时间内的发言机会猛增几倍,而且在同龄人前较少权威因素,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而教师走下讲坛,在各组间巡视和指导,各学组之间行成学习上的竞争。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有利于提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时间、提问时间、和练习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班级人数偏多,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新课程提倡“做中学”,这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教学中要以问题为核心,课前教学设计不是备大班,而是备小班。小班化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教学构想,教师在设计时应以问题为核心,设法找话题、找案例,将知识问题化,在问题的基础上层开讨论、验证、阅读、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要留有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才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关心实施步骤,环环相扣,教学设计就没有多少机动的余地,于是教学活动就会过于紧张,很难针对现场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整。因此,教学设计应该向构想靠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教师不是工程师(他要按图纸施工),也不是电视导演(他们一般要按分镜头剧本去工作),而是节目策划,是与学生共同创造未来的人,创造是没有蓝图的,策划只抓大方向、大轮廓。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传授得多么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种琢磨状态;不是你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自己琢磨什么。学生在琢磨,他就会进步,就会提高。

下面具体的介绍几種典型课的教学策略:

1.概念规律课

如“电阻定律”一课中,引入课题:导体的电阻与什么有关?让学生猜测与哪些物理量有关,然后提供一些器材(如图),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方案,来研究导体的电阻与什么有关?画出电路图,列出表格,写出方案:讨论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各组间巡视、指导。最后指定一学组派代表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下做汇报,让其他的学组来讨论来判断其方案是否可行,其他的学组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如果方案可行的话,用实验器材做验证性实验(如图),最后总结实验的结果。让学生扮演科学家角色,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辩论和讨论能促进学生以复杂的方式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清单、图表、图例等来帮助说明自己的观点。

2.习题练习课

如:“电场”一章进行单元练习,教师批改后发给学生,在课堂中先在大屏幕上出示简要的答案,然后分组讨论自己错在哪里?由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对于学优生来说,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教师在各学组间巡视、指导,尤其是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学习小组中不能自我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让其他的学习小组的人来帮助解决,实在是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统一讲解,或请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解决方案,这样做也可以激励学习优秀的学生,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最后教师做一些总结。

3.实验探究课

如:“万用表的使用”一课中,提出“如何使用万用表?”发给每小组两个万用表,几个不同阻值的电阻,白炽灯泡、干电池、二极管等,小组讨论“如何测电压?如何测电流?如何测电阻?”通过小组讨论,阅读课本,尝试用实验的器材去做一做,教师则在各组间巡视,解答疑问,让各组总结“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电阻的步骤”,指定某一学组上讲台展示,其他学组判断是否正确,补充不足之处,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最后由学生自己形成结论。

上述几种课堂教学策略,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结,高中小班化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它的教学优势是勿容置疑的。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适合高中物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式,更好地发挥小班化授课的优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班化电阻环境
环境清洁工
小班化的“化”
实现自动控制电阻类型分析之气敏电阻
漫观环境
电阻测量集结号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
高考中常见的测量电阻方法
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