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非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幼儿音乐教育开始走入公众视野。但幼儿毕竟年龄小,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若采用成人化教育方式显然不合时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音乐与游戏进行结合,本文主要对两者交互作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娱乐性元素;黑猫警长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71-02
当代幼儿教育中,游戏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具有参与性强、愉悦身心等强大优势。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将音乐和游戏进行有效融合,可充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形态、音乐、动作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尚小,故较为缺乏自控能力,加之其思想、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在理解事物时,常习惯使用形象化思维,而音乐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基于上述问题,教师可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中,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探索和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另外,游戏还可活跃音乐课堂氛围,通过一种较为具象的方式,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从而不断激发其兴趣和积极性,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相比于成年人,幼儿在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方面常表現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天性活泼好动、贪玩,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为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常发现学生出现小动作不断,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通过音乐和游戏融合教学方式的开展,可大幅度提升该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培养和锻炼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3.加深韵律感受
实现音乐和游戏的有效交互,可让幼儿有意识的学习和感受音乐中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音乐的整体认知,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另外,在此过程中,还能更好的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使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幼儿的思想感情,为今后教育方式的调整及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1]。
4.提升教学质量
游戏和音乐均属于娱乐性元素,此类元素一旦出现便会给人留下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过程中,将音乐和游戏进行交互,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幅度降低该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为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的交互策略
1.创设交互情景
该教学模式在开展之前,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充分了解,并通过多媒体手段和其他各种教学用具,为幼儿创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以此激发其兴趣,使其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猴子爬树》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一首《西游记》的插曲《白龙马》,这首音乐大部分学生都耳熟能详,此时教师便可提问“同学们,在西游记中,你们认为师徒四人谁更厉害一些?”有的同学回答孙悟空,也有的同学回答唐僧,课堂氛围空前热烈,在此情况下教师便可引出“小猴子”,并引导学生做出小猴子的动作,如摘桃、爬树等等,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保证教学质量。
2.设计音乐游戏
实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内容,精心的设计音乐游戏,充分发挥游戏和音乐的交互作用。仍以《猴子爬树》为例,该音乐教学的难点在于要求学生可精准的判断出旋律的上行、中段和下行,为此,教师可在活动开始前备好若干猴子常见动作的纸偶,音乐播放之后,在上行段教师可出示猴子爬树的纸偶;中段时可通过“摘桃啦”等语言提示学生旋律的变换,此时教师手中的纸偶也要随之变换;最后,伴随着“吃桃子喽”等语言变换手中的纸偶,完成整段音乐的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猴宝宝,并自行做出一些顽皮的动作,加深对该音乐的理解[2]。
3.注重教学互动性
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在维护音乐游戏活动秩序和规则的基础上,可尽量多的使用鼓励和引导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例如,在学习《小猫敲门》时,教师可扮演“黑猫警长”并让学生扮演“小老鼠”,通过该方式配合着完成游戏,要求学生能够生动的表现出小老鼠的特征,并时刻留意猫的动作,之后教师还要与学生进行身份互换,并鼓励其做出猫的常见动作,在此过程中,开始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猫、小老鼠这两种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其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和游戏的交互式教学,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教师而言,在筛选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和动画素材时,更应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避免长时间开展一种游戏而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要重点关注游戏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此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144+146.
[2]虞春艳.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分析[J].科普童话,2016,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