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孙鹏
摘要:文章阐述了水墨人物画中造型与笔墨的定义与特点,讨论了水墨人物画中笔墨与造型的作用关系,包括基本主次关系、统一关系以及内在联系,并针对其关系与传统水墨人物画的承传现状就造型与笔墨的对立转化以及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强调了笔墨与造型的平衡才是实现绘画艺术进步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造型;笔墨;作用关系
相较于传统的山水花鸟画而言,水墨人物画的起步相对较晚。根据史实记载,宋代梁楷首先开启了写意人物画的大门,并经由后世的发展与不断演变才出现了现代水墨人物画的雏形。由于水墨人物画的笔墨所追求的是“书法用笔“以及“水墨设色”的主要形式,所以在造型艺术上也是重视“以神写形、形神兼备”的绘画特点。作为中国文人笔墨与西方素描造型相结合的新型画种,笔墨与造型特点的研究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重视。将传统的笔墨技法与西方现代造型艺术进行巧妙结合,不但能够赋予水墨人物画更加深邃的传统内涵,对于时代特征的继承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水墨人物画的笔墨与造型
(一)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语言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同时也是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核心与根基。“书法入画”是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创作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在水墨人物画中,笔墨语言更是衡量画品质量的重要标准。[1]
笔墨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其通过使用毛笔、水墨工具以及其他绘画材料来实现墨与线的工具性语言,这不但是传统艺术的积淀,更是代代相传的绘画价值符号。从狭义上进行解读,笔墨语言分为笔法与墨法两个不同的分支,笔法是指在绘画中所用到的勾、点、擦等技法,而墨法则是通过对水的用量与时机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在笔墨语言中,墨是血肉,笔法是骨架,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笔墨语言不但是本民族艺术殿堂中的瑰宝以及艺术审美的最佳表现形式,其更是画家在艺术审美活动中最为主观也是最为自然的情感流露,不但是画者文化积淀与艺术修养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审美取向的综合积累。
(二)水墨人物画的造型
在文人画兴起的初期,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限制,当时的人物画的造型观念与积分体系陷入了一个程式化的误区,特别是在清代后期,传统人物造型缺乏创新,技法陈旧,出现了一定的断层。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现代化发展,20世纪初徐悲鸿先生借着五四运动的东风将西方绘画造型技法,通过西方造型艺术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进行融合与对接,不但强化了水墨画的造型特点,同时也通过造型艺术与笔墨语言的不断作用实现了水墨人物画的进步与发展。[2]现代水墨人物画的造型基础是西方的素描,其通过精妙的构图与笔法高度再现了人物形象,由于素描可以对人物的细节与神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所以其在与笔墨写意绘画语言的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对立与矛盾,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作用关系。
二、水墨人物画的笔墨与造型的作用关系
在水墨人物绘画中最为基本的矛盾关系就是笔墨与造型之间的作用关系,由于水墨人物绘画艺术是中西方技法与文化融合的产物,所以在笔墨与造型这两个最为明显的矛盾点上所产生的学术争论也最为激烈,这部分争论甚至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一部分学者坚持认为“象物必在于形似”,对于造型技法的要求十分苛刻,同時对于写意人物画的传统部分进行了坚决的否定,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作画第一轮笔墨”,希望能够通过笔墨语言来展示水墨人物画的“神”,从而强化笔墨语言在绘画中的效果,降低造型技法在水墨人物画中的比重。
从水墨画发展的角度上来看,传统中国画中,无论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都是造型技法方面做出了让步从而突出了笔墨语言特点,增强了笔墨的表现力。但是具体到水墨人物上来看,更多的学者则表示笔墨与造型之间的关系更应该以人物的结构形态作为基本判断依据,无论笔墨何等精妙,其最终表现的艺术效果依然离不开基本的形象,所以两者之间应该寻求相应的平衡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绘画艺术效果。
(一)笔墨与造型的主次关系
在水墨人物画的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最初要明确的就是笔墨与造型的主次问题,这也是水墨人物画历经千年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从造型与笔墨在水墨人物画中的基本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水墨人物画本身就是一种十分考究造型技法的绘画艺术类型,其在人物形象审美主体的基础上,实现了以形为依托,以神为主体的塑造艺术形式,其特点是能够通过人物形象进行客观世界与艺术家内心感受的充分展现。特别是在宋朝之前曾经风靡一时的人物工笔画就是通过以形写神的手法进行的笔墨艺术创作,其更注重的是造型技法所表现出的形式,对于笔墨只是将其作为工具或者说是符号,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笔墨与造型的基本关系主要可以从笔墨的变化的角度进行解析,笔墨的变化往往是依附在人物形象的基本架构上的,这既是笔墨存在的特点,同时也是任何人物绘画创作都离不开的本质,“造型如骨”[3],骨肉不可分离的论断也是来源于这种人物绘画的本质。
尽管一些学者在进行水墨人物绘画的造型与笔墨的争论中认为传统水墨艺术绘画应该遵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将笔墨语言发展到底,但是实际上纯粹的笔墨形式并不具有意义,失去了造型的笔墨也无法实现传神的工作。在绘画中我们所提及的神不仅仅是画面人物形象的神,其更多的是包括了绘画艺术创作者 的人格修养以及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只有在水墨人物绘画创作中将创作者独特的审美形式以及对笔墨语言的独特见解融入到具有现代绘画艺术实质的造型艺术当中,才能够让水墨人物绘画变得有血有肉,同时获得形神兼具的绘画艺术效果。
(二)笔墨与造型的统一关系
中国画讲求意境,在水墨人物绘画创作中造型与笔墨应该具有统一的关系,特别是在意境的表达方面尤甚。“夫物象必在于行,形似须全其骨气”正是对水墨人物绘画创作中造型与笔墨统一关系的全面解读。在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过程中,绘画往往是立意于造型中的,而要想形成精妙的变化则必须要借助于笔墨,也就是说,造型艺术只有依靠笔墨才能够实现中国绘画艺术精神实质的继承与文化内涵的发展。为了拉近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尽量保持微妙的平衡,就必须通过找到两者之间的默契点,然后通过融合为线面造型统一的形式进行打造,打造过程中要以笔进行线造型,然后用墨来打造平面造型,从而实现线面统一。
一些在水墨人物绘画方面具有一定造诣的绘画艺术大师对于造型与笔墨的统一关系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特别是在学术界对于笔墨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造型技法的时期,更是有许多文人墨客对于造型技法的重要性提出过一系列的论述,郑绩在《梦幻居学简明》中曾经提及“形象乃为画学入门之规矩,焉能忽之?”,《卓雅》云“画也,形也”。造型作为水墨绘画艺术的基础,其实质是实现形神兼备的基础,同时也是笔墨语言展现的平台与载体。在进行水墨人物绘画训练时也要在掌握笔墨与造型统一性的基础之上逐步开展,尽量将两者进行分开练习,特别是针对造型的练习一定要认真、刻苦,打下坚实可靠的造型功底不但有利于开拓绘画者的观察能力与思维意识水平,对于掌控水墨语言、提升审美层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笔墨与造型的内在联系
水墨人物画在创作时往往离不开水,水作为造型技法与笔墨语言之间的媒介,其在水墨人物绘画乃至整个中国画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人对于水墨绘画中水的作用也提出了许多论述,黄宾虹曾经提到“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4]。这是由于在进行水墨创作时,墨色的不同状态往往都来源于水的运用,包括墨色的干湿浓淡以及笔触的轻重缓急,全部都与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古人云,墨有水,则活,正是这个道理。
反观学术界对于水墨人物绘画在造型技法与笔墨语言上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对“水”的用法的争论,无论是造型技法还是笔墨语言的应用,在水墨人物绘画中其实质都是水的用法不同而已。通过对水的量与用法进行调节,绘画艺术创作者不但能够对人物的形象结构中的体感、质感以及神采进行良好的表达,同时对于空间的把握以及形象的传神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国内对于传统中国画的用水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依然较为少,个别文献也只是略有涉及,通过蜻蜓点水般的理论无法对我国传统水墨的用水特点进行总结,当前较为成熟的理论也仅有黄宾虹先生在论画中所提及的用水设色的理论。
通过研究水在人物水墨画中的作用,我们不但深切感受到了我国传统绘画技艺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认识到任何事物之间都具有辩证的内在联系关系。历经千年争论不休的造型与笔墨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本就是用水的多寡与时机,这也为当代水墨艺术绘画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研究的方向。
三、水墨人物画中笔墨与造型的对立转化
传统的学术理论中认为笔墨与造型存在对立矛盾的关系,这是由于当笔墨至上时会出现人物绘画的存在价值丧失以及艺术作品存在沦为笔墨涂鸦的危机,而当造型至上时则会出现中国画的特征无法得到有效显现,传统文化中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失去了地位,其精神特质以及特定的表现力也会被削弱。当前笔墨与造型的对立关系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表述的那么绝对,其更像是一种让步与共同发展。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山水花鸟画中造型做出了让步,让笔墨语言占尽了上风,但是如果按照一些学者所讲述的那样,造型技法被压制甚至消失,那么就会出现画牡丹像月季、画牛像马,画山川像河流的情况,而实际上并没有出现类似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传统山水画在造型技法与笔墨语言的关系处理中达到了一种默契,那就是“不似之似”[5],看似不似,其实质却十分相似,这样一来不但弱化了造型技法在传统中国画中的地位,提升了笔墨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没有因为降低造型技法的要求而丧失造型的基本任务,这才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微妙平衡。
以此类推,尽管水墨人物画在造型技法上的要求要高于传统山水花鸟画,但是依然可以通过“不似之似”的绘画创作方式进行创作,其重点是要尽量寻求造型与笔墨之间的磨合,以表现创作者的精神世界为目标开展创作活动,通过转化造型与笔墨的对立关系,变对立为统一,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用笔塑造人物形象、用造型衬托笔墨特点,这才是未来水墨人物画承传与发展的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水墨人物画最为重要的特點就是传神,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对客观对象进行的主观描绘以及借物抒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尽管水墨人物画出现了多次承传与转型,包括交替出现造型重视与笔墨重视的现象以及不断的东西方交流与融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过度重视笔墨必然会削弱绘画艺术的生活表现力,而过度重视造型也会导致传统笔墨语言的丧失与文化精神实质的弱化。所以,未来水墨人物画的承传与转型要从原有笔墨与造型的关系争夺中解放出来,通过根据题材与结构特点进行两者的平衡,掌握其对立统一关系与内在的联系,从而真正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继承与发展,为水墨人物画的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妍.水的气质与形的意向——浅议现代水墨人物画造型与笔墨的关系[A].2016智能城市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IV[C].《智能城市》杂志社,美中期刊学术交流协会,2016:2.
[2]傅长安.试论水墨人物画的造型基础[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2.
[3]冯远.关于水墨人物画的思考[J].新美术,1993(02):15-20.
[4]林彬.浅议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与素描[J].美术研究,2009(02):75-76.
[5]毕建勋.中国画造型训练与水墨造型教学实验[J].美术研究,1997(02):66-69.
作者简介:
王迪(1976.05-),汉,硕士,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墨人物。
孙鹏(1990.05-),男,汉族,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水墨人物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