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17-12-19 21:43谢廷建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及建议: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树立“三导”新理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构建全员参与的教学体系;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搭建就业实训平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173-02

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缺乏健全的教学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仅仅是设置有就业指导课程,很少成体系,成规模,学院的就业指导课虽然已经课时化,但各个老师上课的内容没有统一,在不同年级的上课内容中没有体现区别,缺乏针对性,很难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很多学生还是在被动地择业,对于自己也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更没有掌握就业的主动权。

(二)教学形式单一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才能达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上课形式停留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形式单一,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很多高校都有一批校企合作单位,但这些校企合作多数仅限于签订合同、接纳毕业生实习等方面,没有更好地融入整个课程教学。特别是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实训的平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方向,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四)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但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都是从事学生管理的辅导员组成,通过兼课形式进行课程教学。这些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教师日常事务烦琐,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更好的领悟和备课准备,并且每个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度不一致,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一)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加强学习的效果。可考虑融入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职场氛围,提前锻炼职场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增添课程实训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到实际工作环境中体验,找到自我;采用分组团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帮助、学习,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其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树立“三导”新理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学生求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仅靠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就可以达到目标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三导”意识,即在学生入学初期(一年级)进行以指导为主的就业观教育,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划自我为主要目的;二年级进行以辅导为主的就业教育,在学生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辅导,为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咨询;三年级进行以引导为主的就业、择业、创业教育,以此降低学生就业初期的高离职率,减少学生就业初期的心理不适应。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意识指导行为,职业生涯是由规划意识指导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规划自我,从他们进入校园就开始教导他们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想想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如何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这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来到达自己的目标,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三)构建全员参与的教学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仅仅依靠上这门课程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课程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全体教师参与(见图1)。全员参与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内和课程外两个方面。课程教学内,就业指导课程以课程指导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专业职业生涯讲解,辅导员、班主任需对学生求职的心态和就业地区等加以引导,端正学生的求职心理,在学生求职受挫后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积极就业;在就业的行业和地区问题上给予学生适当引导,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从而方便学生更好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课程教学外,参与的老师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适当的交流,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的教学体系。这样有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相互的交流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够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一个良好的教师队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制定规划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学队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适时引进一些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指导师等专业人员进行课程教学,提高整个教学队伍的教学能力,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搭建就业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接纳学校毕业生还能为学生的职业定位提供帮助,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的资源丰富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形式,同时让学生更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具体可以让企业人员参与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这样制订的教学计划更契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学生更能够学以致用;企业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而不是到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才去企业进行实习,从而形成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再到学校最后回到企业的良性循环模式(见图2),方便学生更快更准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定位。

图2所示良性循环模式中包含如下阶段:①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初步树立职业生涯目标;②学生进入学校一个学期后,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更直观地认识和体验今后的职业;③回到学校,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符合预期则继续不断地丰富自己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如发现不适合则可以通过自己努力适应或者更换专业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④再次回到企业检验和巩固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相信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目标,同时也减少了很多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的专业根本不适合自己的现象。

(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就业指导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求职、如何创业,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调节在实际工作中的心情,为心理减压。作为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工作中难免会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据有关调查显示,学生毕业两年内离职的大部分原因是自己意气用事和没有能够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减压教育是就业指导课程应包含的一部分。

三、结语

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职效率和效果,完善的教学模式和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制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企业、学生、教师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各参与主体之间的配合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简单合作,而是需要在各个方面全程参与和深入合作,如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是企业为学生提供校外的实训基地,更多的是企业要参与到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的制定,以及学生在企业的实训锻炼表现的普遍问题的解决与跟踪反馈中。因此,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一项涉及面广、合作深度较深、多方参与的课题,只有在各方的配合和深入合作中不断更新和改进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姚晓辉.大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創新研究[J].科技信息,2012(7)

[2]黄昭彦.高职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期盼[J].教育与职业,2011(23)

[3]刘爱英.高职高专职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J].柳州师专学报,2012(2)

[4]王凯,申良云.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

【作者简介】谢廷建(1988—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职业教育。

(责编 苏 洋)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简析高职院校基于创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