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标为导向的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2017-12-19 19:03孟闫燕崔亚珊潘彦舒张立平高铸烨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孟闫燕+崔亚珊+潘彦舒+张立平++高铸烨

[摘要] 2015年以前,中医专业学位设置在临床医学类别下。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学位[2014]45号)文件的精神,2015年起学位授权点单位可以独立设置中医专业学位。此次独立设置,旨在充分体现中医学特色,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目标导向理论,从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入手,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制度下该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临床实践、质量控制三方面建设情况进行探讨,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医教协同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11(a)-0139-05

Analysis of target oriented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NG Yanyan1 CUI Yashan2 PAN Yanshu1 ZHANG Liping1 GAO Zhuye2

1.Graduate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 China; 2.Education Department, Xiyua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degre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set under the category of clinical medicine before the year 2015. According to the document published by the academic degree′s committee of the state council "professional degree setting sche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gree [2014] No.45), professional degree of TCM can be set independently by authorized unit from the year 2015. This change fully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improves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CM and improves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CM students. The paper under the target oriented theory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 reform of higher TCM colleges of profession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training model in course, clinical practice an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Clinical medicine; Training mode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中医药教育发展的水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院校,也是目前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87年被批准为临床医学研究生的首批试点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衔接背景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醫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教育部、原卫生部于2012年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明确提出了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制度[1]。为适应国家教育医疗改革需要,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有序衔接,通过广泛调研,结合我校临床医学(含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实际情况,北京中医药大学自2012年起,全面试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的试行无论对于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试点单位还是中医硕士专业研究生本身,都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深远改革。但是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由于不同培训基地的条件差异,培训质量层次不齐,且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身兼数种角色,难以迅速适应角色转换,导致身心疲惫[2]。因此我校认真梳理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制度和文件,明确培养目标,解析培养过程,优化培养方案,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 以目标为导向制订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endprint

目标导向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一种,其出发点是要求主导者排除走向目标的困难,使其顺利达到目标[3]。基于目标导向理论解读培训目标、分析培训任务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2014〕45号)、《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以及《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京中医科字[2012]167号)等文件的精神[4],制订我校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为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疾病诊治工作,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传承学习、临床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5]。

围绕以上培养目标,我校制订了符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是涵盖并高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要求。因此,在培养内容和科目上远远超过了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制订的理论课程、临床实践考核标准和培养质量控制方法均高于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基本要求,能够保证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质量。

2.1 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素质培养包括医德医风、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三个方面的训练。虽然中医院校在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方面优于非中医类院校,但目前还没有针对研究生开展关于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导致研究生与患者沟通技巧欠佳,容易产生医患纠纷[6-7]。实践中将职业素质培养与医患沟通技能贯穿整个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从医生涯的始终,有助于适应我国医疗改革政策,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可以采取人文课堂授课、优秀临床教师讲座、情景模拟和真实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进入临床之前了解临床真实情景、模拟诊疗过程、换位思考,并可以跟随带教老师门诊见习,提高职业素养内涵。在临床实践阶段,通过床旁教学、诊室沟通和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除完成大纲规定实习内容外,积极参与对患者的接诊、沟通,包括辅助科室协调等,对有争议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打好基础。

2.2 理论课程学习

我校在专业学位培养知识结构和学分要求基础上,结合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我校中醫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进行了整合、调整和补充,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强化临床从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调整后的课程涵盖了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理论课程的所有内容,其中部分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学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远远超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要求。我校专业学位培养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见表1。

同时,为保证理论课程学习不影响临床轮转,我校对学位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了重要调整,以上所有课程安排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学期每周的星期六、星期日及平时的晚上授课,并完成理论课的考核。即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程学习,科室根据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时间安排研究生临床轮转,完成课程培养的同时确保临床培养时间。

2.3 临床培训考核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我校将各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要求完全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对接:①轮转的时间调整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新要求的33个月。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月底入学报到后就由医院教育处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统一安排临床轮转,第三学年5月份完成33个月轮转。②轮转科室、病例病种、临床技能操作要求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要求完全对接。各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参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培养内容和目标要求达到完全一致。③临床轮转的过程记录和考核要求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要求一致:研究生入学后即由各医院教育处与导师合作制订3年的临床轮转计划,轮转过程记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轮转手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手册)》,研究生按要求详细记录诊治的相关病例、完成的临床操作、病历等,由科室主任审核签字;研究生完成各科室轮转后,由科室组织专家按照《考核手册》要求进行出科考核并记录考核成绩;培养点所在学院教育处每年度统一组织多站式的年度考核,并记录考核成绩;研究生完成33个月轮转培养后,由培训基地审核培训过程与考核成绩,资格合格者申请参加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结业考核。④临床轮转的过程指导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接:各轮转科室具有主治医师及临床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组成导师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研究生在相关科室的临床轮转。研究生导师负责指导和协调轮转培养全过程,并完成跟师出诊指导(师承培养);医院各学科的导师定期开设专业课讲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思维培养。⑤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标准与中医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相结合: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严格考核,避免走过场现象;同时实行分阶段考核,及时公布考试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分流机制,使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既具备中医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也具备高于住院医师的科研能力和人文修养。

3 质量控制

3.1 师资队伍水平

研究显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中自身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取得过师资培训合格证的师资带教能力和效果更优秀[8-9]。因此,我校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由导师、临床轮转各科室的临床指导教师组成的导师指导小组指导培养,其中临床指导教师由临床轮转科室同时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和学校临床讲师以上职称的临床教师担任,负责研究生在轮转科室的指导与考核[10]。学校一方面通过导师的培训,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相关规定和制度,转变研究生导师的培养理念,使导师发挥好启发研究生临床科研思路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导师考核、临床教师的师资培训与岗位职称的聘任考核,保证师资队伍的水平和指导质量。endprint

3.2 管理质量控制

学校研究生培养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学校研究生院统筹专业学位培养的政策制定、总体协调和质量监控。各临床医院教育处负责本学院各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教育管理。教育处作为统管本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管理部门,将统筹安排和协调两类人员的临床轮转,并有效实现两类人员临床实践培养要求和水平质量的趋同管理。

3.3 培养条件控制

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由各学院的141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科室(含非直属医院)承担,其中124个培养科室(含非直属医院)同时具备相应学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质。培养点和基地的完备条件将保证这部分学生的高质量培养。为保证这些养科室当中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质量,我校采取了以下办法:对培养点进行评估,重点评估培养点的医疗条件,哪些科室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转培养对科室规模、病例病种、床位数、诊疗水平的要求,哪些科室达不到上述要求,对于尚未具备全部条件的培养科室,由学校具备相应专业中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培养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收研究生完成相应科室的轮转和相关内容的培养,并由该基地对这些研究生进行出科和阶段考核。通过这一方式确保本校所有培养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均能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内容和能力水平要求。

4 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中医人才素质和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其培训目标和方式与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从二者培养目标来看,均以培养优秀中医临床医师为目标,不同之处在于学位教育的要求高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学位教育不但要求完成相应学位课程,而且还重视申请学位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基本科研方法的培养。在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过程中,不能忽视其学科背景,不能忽视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只重临床实践,缺乏为患者服务的人文基础、医事法律知识、应用心理学和沟通技巧[11]。这一点在以目标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融合方面有所体现和侧重[12]。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思想德育、课程学习、临床技能、科研能力、体能素质和人文修养。

4.1 以目标为导向制订规范合理的培养政策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能否有效结合,需要多部门间的有效协作,需要實际可行的政策指导,需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借鉴成功经验,从各个环节积极准备,以培养高水平中医临床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目标的设置越具体越有利于学员目标行为、间接行为和目标导向行为的实施。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又从实现取得毕业证、学位证、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四证合一”的目标倒推,理清每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目标导向理论注重个体自身能力的发展,并且致力于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此来提升个人能力[13-14]。以目标为导向制订合理的培养政策,设计规范的培养方案,强调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利用信息化手段统筹安排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师资力量,并根据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来评价政策和方案的效果,对细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和培养任务有积极意义[15]。

4.2 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根据《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规定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达到的临床水平,建立并完善贯穿全过程的临床思维能力规范化考核是确保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中医学所具有的整体观、三因制宜和辨证论治等个体化特点,临床诊治思路和辨证思维难以统一,但不是不能规范化。而且,各院校目前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内容及标准差别较大,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和难点。临床诊疗过程包含若干连续的决策环节,每个决策环节解决一个特定临床决策问题,具有独特的临床决策思维模式。因此,应设计符合中医辨证决策思维的培养内容,包括如何全面掌握临床诊疗方案、系统分析决策条件和深刻理解决策逻辑,并结合临床病例提升辨证思维能力。这种针对特定临床决策问题所设计的培养方案和考核方式,有利于临床决策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4.3 重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如前所述,学位教育与临床能力的规范化培训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因此,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能简单等同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加强科研思维训练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这样才有助于培养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既具备中医临床经验传承能力,又具备现代临床医师的研究能力。基于此,我校一方面开设了系统的临床科研专业课程,并定期组织开设临床科研方法、循证医学理念和典型案例分析等专题讲座。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临床科研能力培训,未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者不得担任责任导师,以此督促和提高导师临床科研水平。此外,还鼓励研究生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要求选题来源临床,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生开题实施多学科导师组选题指导和论证,促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脱离临床[16]。其他院校也有相应探索,如广东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指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四种应对策略,使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17]。另有研究发现,导师调节学习目标导向与研究生创造力存在密切关系,导师支持越高,学习目标导向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越大[18]。因此,应立足中医药行业本身,遵循中医人才教育和成长规律,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中医实用型临床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全面提高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9-21]。endprint

总之,以目标为导向构建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兼顾的培养模式,是以培养临床科研兼备的复合型高级中医人才为最终目标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仍面临着各种挑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协调完善各个环节,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培養水平,真正达到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陆宏伟,张亚飞,尚皓,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几个问题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4.

[2] 郭海燕,谷蓓蓓,张新庆,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4):10-12.

[3] 孙娜,汤强.目标导向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亚太教育,2015(15):59.

[4] 鞠学红,管英俊,丁怡,等.“四证合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124-125.

[5] 张春庆,刘忠锦,韩俊岩,等.基于“三导向”的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1):1094-1097.

[6] 韩睿,施伟丽,李彦林,等.医患沟通技能在临床医学生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5):140-143.

[7] 樊效菊,韩睿,李彦林,等.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184-187.

[8] 周汝云,潘赛英,卢斌,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调查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9-11.

[9] 孙敬青,李焕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43-44.

[10] 张晶,魏杨.导师组模式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3):190-192.

[11] 刘瑞,张博,胡骏,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医学知识培训体系设计[J].安徽医学,2016,37(12):1582-1585.

[12] 林芳冰,高颖,李雁,等.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J].中医教育,2014,33(6):48-49.

[13] 黄攸立,檀成华.学习目标导向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36-42.

[14] 罗春海,侯绪卫.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学员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3(29):105-106.

[15] 孟群,邢昊,李岳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 12(5):466-472.

[16] 倪平,赵坤,王丽华,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118-119.

[17] 沈晖,唐慧,耿庆山.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0):153-157.

[18] 王悦华,郑亚民,赵菁,等.基于临床决策思维模式设计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内容[J].中国医药导报,2016, 13(17):173-175.

[19] 冯刚,李素云,任献青,等.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科学,2016,6(7):63-66.

[20] 李瑞丽,李楷楠.中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1):242.

[21] 孙立元,陈旭,罗娆珊,等.浅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4):24-26.DOI:10.3969/j.issn.2095-0616.2016.24.008.

(收稿日期:2017-07-12 本文编辑:程 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