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宝英
摘 要:通过生物学教学实际,分类总结细胞分裂过程中物质数量变化规律,建构相关模型,以实例的形式探讨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建立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系统掌握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应对习题中较为复杂的问题,提高生物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细胞分裂;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规律
在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教学过程中,分析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怎样能够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短板,快速解决问题呢? 笔者在上课过程中,抛出问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导致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将学生分组,并且组内讨论,然后组内统一结论,不同组的代表把本组的结论与其他组分享,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教学实践来看,效果较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追本溯源,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一、细胞核内物质变化原因分析
染色体和DNA变化原因见表1。
通过以上总结,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各种物质变化的原因,再结合细胞分裂各个时期关于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由学生列表进行综合分析。
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物质变化分析
假设细胞核内染色体和DNA最初数量为2n。
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物质变化分析见表3。
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物质变化分析见表4。
通过以上表格的分析,学生对于各个时期的物质的数量变化有了较好的理解,然后引導学生将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曲线,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转换思维。
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遗传物质数目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遗传物质数目变化曲线见图1。
四、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
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分析见图2和表5。
五、 综合应用
例1 如图3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各分裂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的是( )
A.2处 B.1处 C.0处 D.4处
【答案】 C
【解析】从图3可知,①对应图像有联会形成四分体,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②对应的图像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无单体为有丝分裂后期图;③图像中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中期图;④细胞中染色体有单体无同源,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细胞;⑤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无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由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可知,前面的是有丝分裂,后面的是减数分裂,①③处对应点错误。所以C选项正确。
例2 图4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5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4中______阶段为有丝分裂,______阶段为减数分裂,L→M表示______。
(2)图5中,A图细胞内含有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其细胞名称为______。
(3)图5中,C图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F图发生在图4中的______阶段。
(4)图5中发生在图4中G→H过程的图像为______。
【答案】
(1)a,c b 受精作用
(2)8 1∶2 初级精母细胞
(3)精细胞 IJ段
(4)A D
例3 如图6表示动物细胞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图中甲乙段变化原因相同
B.两图中丙丁段变化原因相同
C.两图中丁戊段都包含着丝粒分裂的过程
D.两图中乙丙段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之比均保持1∶2
【答案】 A
【解析】
A.两图中甲乙段变化原因相同,都是DNA的复制,A正确
B.两图中丙丁段变化原因不相同,前者是着丝粒分裂,后者是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B错误
C.两图中丁戊段前者包含着丝粒分裂的过程,后者不包含着丝粒分裂的过程,C错误
D.两图中乙丙段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之比前者保持1∶2,后者在着丝粒分裂后为1∶1,D错误
综上,通过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这一难点和重点,能够使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发散性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物质变化规律,从容应对习题中较为复杂的问题,为学习遗传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