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63例临床研究

2017-12-19 02:09岩,訾
陕西中医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艾灸血浆穴位

杜 岩,訾 维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21)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63例临床研究

杜 岩,訾 维

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 710021)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艾灸疗法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中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止痛如神汤治疗,治疗组予以穴位贴敷加穴位艾灸止痛治疗。结果:混合痔术后6~8 h两组疼痛逐渐加剧,疼痛缓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8~12 h间,疼痛逐渐缓解(P<0.05),治疗组对于疼痛的缓解明显具有优势。术后8 h、12 h的5-HT两组均升高(P<0.05),治疗组升高明显小于对照组,故治疗组对疼痛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加穴位艾灸对混合痔术后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及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它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主要有两个原因: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所致;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因组织损伤后神经敏感性改变所致。术后疼痛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尤其在肛肠科手术后多发,并可继发尿潴留,伤口水肿等[1]。神经阻滞麻醉后,术后疼痛在术后6~12 h疼痛最剧烈,24~72 h逐渐减轻。故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不同止痛方式在混合痔术后6~12 h内缓解程度的区别,结果穴位贴敷加穴位艾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26例患者均为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符合混合痔的中医诊断标准及西医诊断,将全部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3例,男性4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20±0.41)岁;平均病程(5.20±0.37)年;病情Ⅳ度。治疗组:63例,男性4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6.18±1.28)岁,平均病程(4.91±1.15)年;Ⅳ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从未接受过混合痔手术、愿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止痛如神汤,防风、桃仁、当归、泽泻、槟榔、制大黄、皂角子各10 g, 秦艽、黄柏、苍术各12 g, l剂/d,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治疗组:选用本科术后穴位贴敷1号。具体中药组方:延胡索15 g、乳香、没药各10 g,泽泻6 g,赤白芍各10 g等。制法:将上药研细为末,加医用凡士林加热成液体状,边加热边搅拌至均匀成膏状备用。选穴:神阙、关元。用法:取药膏适量于专用穴位贴上,将药膏敷于治疗组上述穴位,其上方分别放置艾灸盒,时间15 min。注意事项:对穴位贴敷药物过敏者需立即停止并退出临床观察;防止艾条烫伤皮肤。

3 疗效评价方法 VAS疼痛评分: 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4]。疼痛分别为轻重中三个级别:轻度疼痛在(2.57±1.04)分;中度疼痛为(5.18±1.35)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0 min及术后6 h、7 h、8 h、9 h、10 h、11 h、12 h疼痛情况。血浆5-HT 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5-HT含量。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30 min均无疼痛;术后6 h在麻醉散去之后,开始逐渐出现疼痛,两组在术后第6小时疼痛开始出现,此时疼痛无明显差异性;术后第7小时疼痛逐渐加重,此时疼痛无明显差异性;第8小时疼痛逐渐达到高峰,但治疗组比对照组疼痛明显缓解(P<0.05),第9~12小时,疼痛逐渐缓解,但治疗组比对照组对疼痛的缓解程度明显增加(P<0.05)。结果说明止痛如神汤和穴位贴敷加艾灸法对患者术后疼痛均有缓解作用,但穴位贴敷+艾灸对术后疼痛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5-HT 含量比较 术前两组术前患者血浆5-HT 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 h、12 h 两组患者血浆5-HT含量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在术后8h5-HT含量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两组组间比较,中药穴位贴敷组血浆5-H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5-HT 含量比较(mg/L)

讨 论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5],引起的一种复杂性的、反射性的生理反应,是局部组织破坏,释放出5-HT等[6-7]内源性致痛因子,增强疼痛感受器的敏感性,刺激疼痛感受器产生痛觉信号,并降低疼痛阈值,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而被感知。人体肛门部区域神经丰富,痛觉敏感,疼痛常见。疼痛是肛肠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针对痔疮手术后疼痛,主要采取口服止疼药物及静脉泵等方法,其副作用大。《素问·举痛论》曰:“痛而闭不通矣”,中医认为[8-9],手术本身属于外伤的一种,可归属于不内外因之“金石”范畴。手术创伤损伤经络,脉道不利,则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中,古代医家李东垣就“不通则痛”,确立了“通其络,则疼痛去矣”的治疗原则。穴位贴敷疗法是在某一或某一些特定穴位上进行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双重作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神阙穴位于脐中,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均属任脉,任脉起于胞中,与督脉、冲脉“一源而三歧”,任为“阴脉之海”、督为“阳脉之海”、冲为“十二经脉之海”,通过脉络的沟通,共奏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效。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在《本草求真》中“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服此力能通达”。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珍珠囊》提出“定诸经之痛”,与没药相配,活血止痛。与本次研究所用赤白芍共奏活血行气、温经止痛之功效。灸法,热力温和、持久,可以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瘀散结作用[10]。

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通过穴位贴敷在局部构建密闭空间,艾灸温热效应引起角质细胞形态改变,使其结构疏松而消减屏障作用,有利于药物经皮吸收[11]。二者的联合使用是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叠加,增加了中药有效成分的穿透性,提高吸收度,使药物更容易被吸收,发挥最大的作用。二者均属无创的、非侵入性操作,操作简单,易于接受,临床使用依从性好。从现代研究和中医理论两个方面,不难看出采用艾灸治疗,对于促进创面愈合,缓解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增加了穴位贴敷的止痛作用。

[1] 朱正康,陶 孟.肛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1985,27(7):25-27.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1.

[4] 周 梅,陈盼碧,杨孝芳,等.神阙穴位贴敷肛泰贴剂与止痛如神汤中药对痔疮术后镇痛疗效对比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2014,2(2):148-150.

[5] 王伟华.综合护理对缓解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125-126.

[6] 张 健,胡旺平,周克纯,等.5-HT2 和5-HT3 受体在外周初级感觉神经末梢痛反应和痛调制中的相互作用[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22(1):40-44.

[7] 邵 婧.艾灸结合微创手术减轻肛肠手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6):135-137.

[8] Liu XH, Wu LL, Yi W.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for labor[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1):57-60.

[9] 薛 昶,邓森田,陈 静,等.穴位埋线法在肛肠手术后镇痛的应用[J].陕西中医,2015,36(8):1066-1068.

[10] 张青元,胡淑萍.艾灸机理研究现状与探析[J] .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47-50.

[11] 赵学理,沈彬慧,曹永清,等.熏洗坐浴法在肛肠病术后并发症应用探讨[J].陕西中医,2016,37(2):225-227.

痔/中西医结合疗法 穴位贴敷法 疼痛

R657.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12.060

(收稿:2017-08-09)

猜你喜欢
艾灸血浆穴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