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科化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契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呢?这成为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严峻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很被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展。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用信息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第一课时,在上课的开始学生对面积的概念知之甚少,很多学生认为面积和长度的概念差不多,所以我在提问时学生都回答错了,我就通过多媒体在电视屏幕上出示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一分米、一厘米有多长,以及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复习一下原来学过的知识。然后演示面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很快就明白原来面积就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或者是平面图形的大小。接下来我让学生们讨论怎样来计算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学生们马上觉得应该用面积为1平方在米的小正方形去量,我就用计算机演示小正方形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接着马上引导学生看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的数字6厘米和3厘米,跟长方形的面积18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马上就反应了过来,推导出面积公式是长×宽。然后,我又适时地利用计算机演示出了这个公式的正确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民主,学生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成了学生的小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拘束,兴趣浓厚,并可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和还没有明确的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有了更广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激发自主探索精神
学生的学习不该是一个被动、传统、说教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前提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时,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践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例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第一课时属三年级教材中较难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人民币的“元、角、分”学生比较熟悉,我先让学生复习一下它们的进率,大屏幕显示一下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学生一目了然,这就节约了教学时间,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重量单位“千克、克”,我用计算机显示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原来对这个问题,教师只能靠说,有时还说不清楚,板书又要花费较长时间,教师太累。现在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这个问题很清楚地放在了学生面前,很快得到解决,而且学生也记忆很深,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复习完这两个知识点,再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活动。为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购物,再根据学生的报告,营造一个虚拟的超市: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超市里的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进行“购物”,学生兴奮不已,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随意购买各种物品,教师课前准备一个电子秤,学生购买各种物品后,然后拿到电子秤上去称,教师协助学生称秤,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生学习热情达到高潮,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接触了生活知识,促使每个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得到发扬。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兴趣。因此,为了让学生观察、理解、掌握、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拓宽他们的思维,运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制作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有深度、有层次的练习题课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尝试解答,同时通过网络计算机不断从学生那里得到及时反馈,更好地进行对知识的巩固与思维上的创新。创新的意义就是创造性,它应该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首先教师要在思想上和方法上得以改进,不断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拓宽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较艰巨而迫切的任务,需要全体教师不懈地努力。在领导的重视下,我们小学数学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一定会达到较高的水平,最终使更多的孩子受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