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智勇,田茂贤,李鸾飞,吴才武,于向达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承德067000;3.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河北 围场 068400;4.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避暑山庄研究(塞罕坝专栏)】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刍议
武智勇1,2,田茂贤3,李鸾飞1,吴才武2,于向达4
(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承德067000;3.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河北 围场 068400;4.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独特的自然气候、丰富的自然景观、众多的人文景观、浓厚的满蒙民俗、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因而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多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其总体水平仍处于旅游资源开发期。本文采用PEST-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塞罕坝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森林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自1982年,我国第一个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获批以来,以森林作为重要旅游资源的森林生态旅游模式得到了深远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经验证明,森林公园的建设,并且以森林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既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又使森林产业得到了发展。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于1993年经原林业部批准成立,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公园,然而多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其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有所不足,总体水平比同级别旅游资源有较大差距,从长远角度考虑,要对森林公园的发展做出科学有效评价,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模式做出战略性的定位,打造国际化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北接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承德市区230公里,距北京450公里。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的过渡区域,其坐标(41°35′~42°40′N,116°32′~118°14′E)。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属森林——草原交错过渡带,东西长51.46km,南北宽17.84km,海拔1500-1939.6米,面积20029公顷。这里冬季漫长且气温极低,最低气温-43.2℃,河北省的极端最低温即产生于此。夏季不明显,最高气温33.4℃。无霜期短,年均67天。大风天数多,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67天,最多年份达114天。是典型的寒温性高原气候,与大兴安岭北坡气候特点类似。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在地貌单元上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构造上属内蒙古台背斜。其褶皱主要为宝元栈向斜,断裂带具有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交叉并生的特点。园区地貌上界位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两个一级单元之间,地形主要为高原台地至今仍在缓慢隆升[1-2]。
本区的地形地貌组合为高原、丘陵、河漫滩以及接坝山地。地形主要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其一是分布于园区西部和北部的熔岩高原丘陵平原,属堆积地貌,主要组成物为冲积的砂、砂砾和亚沙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曲折,嵌入冲积层2-3m。河漫滩沼泽化现象明显,且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在河岸有阶地断续出现。其二是位于森林公园东部以及东北部的熔岩高原丘陵地形,由第三纪汉诺坝组玄武岩流盖层覆盖,形成了表面地势呈波丘状的熔岩台地,台地顶端比较平缓,地表坡度一般小于15°,基岩出露较少,台面多被薄层残积亚沙土覆盖[1-2]。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气候分布带属寒温带,半干早-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整个森林公园气候寒冷,春秋短促,冬季漫长,夏季不明显,年均气温-1.4℃,极端最高气温为30.9℃,最低气温可达-43.2℃,降水量490mm,蒸发量1229.9mm。年均无霜期68天,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所处区域包括内蒙古高原草原地带和高原低山丘陵两个水文地质区。本地区的水文特征为: 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由于地势平坦,大气降水能够在平坦开阔地区蓄积,导致地下水能够得到充分补给,补给模数正常年份一般大于104m3/km2;第四系松散物和基岩裂隙中的潜水比较发育。由于公园广泛分布具有气孔构造的玄武岩,是良好的储水岩层。园区内有沼泽地或滩地7万亩,地表积水一般为10-15cm,这7万亩湿地的地表蓄水总量约为1000-1200万m³。
起伏不平的地势、冬寒夏凉的气候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总体来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土壤可以划分为风沙土、黑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棕壤、沼泽土6大土类。风沙土常见于干燥多风的风积物发育的区域;黑土在寒冷半湿润性型草原、草甸覆盖区域较为发育;草甸土为草甸植被覆盖区域的半水成土类,常见于水泡子及河流两岸;灰色森林土发育于较高海拔的寒冷湿润型森林草原植被覆盖区域,见于烟子窑、马蹄坑区域;棕壤多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温暖湿润型的森林草原植被覆盖区域;沼泽土在沼泽地区和滞水洼地分布。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可划分为7个类型25个群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和天然灌木林共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80%。针叶林以云杉和华北落叶松为主;针阔混交林以白桦、山杨、落叶松、云杉为主;天然灌木林以白桦、山杨为主。
园区有大面积的草甸植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苔草属植物大穗苔草组成的草甸植被群系;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群系代表了草原植被的特征。园区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高达200余种,五花草甸和五花草塘是野生花卉的自然王国。
园区维管束植物经调查可达618种,312属,是高寒地带少有的多样性生物富集地带。公园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为刺五加、野大豆、蒙古黄芪和沙芦草。此外,园区还有特有植物3种、1变种,分别是黄花胭脂花、常柱多裂叶荆芥、光萼山楂和围场茶藨子[2]P24。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主要有:
1.地文景观。主要包括样板沟植物园、东坝梁接坝山地、坝上高原曼甸、翠花宫沟、御道沟等山丘型、谷地型景观,蛤蟆石、滴翠屏、与神龟探海等地质地貌景观。
2.水域风光。主要包括滦河源头土里根河段景观,七星湖、神龙潭、赛罕湖、假鼠妇草湿地公园等湖泊与池沼景观,一龙泉等泉水景观。
3.生物景观。主要包括塞罕林海、白桦坪、高原五花草甸、百花滩等植物景观,以及土里根河、头道沟、羊场等动物栖息地景观。
4.天象与气候景观。主要包括雾凇、雪淞、塞罕坝秋色等。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人文资源主要有:
1.遗址遗迹。主要包括乌兰布统古战场、上营盘遗址、买卖街遗址等。
2.建筑与设施。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监测定位站、养鹿场、赛罕灵验佛庙、塞北佛石庙、木兰秋狄文化园等综合人文旅游景观,塞罕坝展览馆、高山滑雪场、民族文化娱乐中心等活动场馆。
3.旅游商品。主要包括马奶酒、鹿茸血酒等饮食以及金莲花茶、鹿茸等农林牧畜产品。
4.人文活动。主要包括木兰秋狝、乌兰布通之战等历史人文记录,蒙族婚礼、祭祀敖包等民间习俗,木兰围场森林草原节、金秋旅游文化节等现代节日。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人文景观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良,皇家、民族文化特色显著。公园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资源开发小有成就,已建成相当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正在继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大规模的京津地区游客市场,具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已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依据表3-1的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结合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根据笔者对有关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且到实地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规定的旅游资源类型分类体系,对塞罕坝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分为8个主类21个亚类和49个基本类型,共计70个资源点[5]。将其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如下(表1)。
表1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定量评价表Table1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Saihanba National Forest Park
1.政策优势
近年来,承德市借助良好的旅游知名度,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各旅游区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了包括塞罕坝森林公园在内的各种旅游景区的发展。
2.区位优势
近年来,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追捧。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所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首都北京450km,距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230km,毗邻京津,交通方便,良好的客户群体和优越的周边环境,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旅游市场资源。
3.自然资源优势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优势显著,主要包括:
第一,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园内植被系森林草原过渡带,植物种类丰富,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21属659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曲柳,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樟子松、刺五加等,还有一大批珍惜植物,如围场茶蒸子、光枝楔叶茶蒸子、光尊山檀、黄花胭脂等。
由于森林面积较大,使得动物种类十分丰富,本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分别是:豹、马鹿、猞猁、兔狲、黄羊、青羊、水獭;鸟类39种,即金雕、大鸨(bao)、黑鹳、白头鹤、白枕鹤、蓑(suo)羽鹤、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苍鹰、黑琴鸡、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草原雕、秃鹫、白尾鹞、鹊鹞、矛隼、燕隼、红脚隼、东欧鹤、骨顶鸡、岩鸽、雕鸮、长耳鸮等;鱼类一种为细鳞鱼[2]。昆虫种类更是不胜枚举。
第二,多彩的森林景观和宜人的气候环境
春季,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温度平均在25℃;秋季层林浸染,漫山遍野的红叶、溢金流丹;冬季皑皑白雪,冰封雪飘、玉树琼花,一派北国风光。
4.市场认同优势
森林生态旅游对游人有特别巨大的吸引力,这一新型旅游方式使人们在闲暇之时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得以贴近大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热爱,释放身心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据统计,在国内游客最喜爱的20个旅游景区评比中,森林公园的数量占32%,排名居首。塞罕坝森林公园近年来作为华北区域非常著名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以京津地区为一级客源市场,入园人数以年均10%以上的比例不断增加。
5. 旅游产品优势
近年来,塞罕坝地区林副类旅游产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塞罕坝森林公园的知名度,与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受益。这些林副类旅游产品包括:①金莲花。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于北曼甸林场开辟200公顷金莲花培育基地,对金莲花的人工栽培实现了规模种植,该成果还荣获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基地获得了我国GAP认证以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并以此开发多种金莲花茶品,畅销海内外。②食用菌。塞罕坝地区以坝上白蘑为代表,共计开发经营20多类食用菌系列产品。③山野菜。塞罕坝国家地区的山野菜品种繁多,主要为蕨菜、金针、大黄、升麻等10多个品种。④干枝梅(二色补血草)。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西部,实现了人工播种开辟80hm2的干枝梅种植基地,每年大约栽培360万棵干枝梅。⑤野生动物饲养。塞罕坝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多种野生动物养殖产业,现今的野生动物饲养包括梅花鹿、狍子、山兔、马鹿、红鳟、貂、貉等及其动物产品加工,为包括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在内的周边景区供应了丰富的特色肉类和动物毛皮。
在生态旅游热愈演愈烈的今天,如何把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事业做大做强,是每一个关心塞罕坝前途与未来的人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采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社会、经济、技术方面,分析塞罕坝的生态旅游的优劣势,尤其是劣势,找出发展生态旅游面临的薄弱之处,加强改进、趋利避害,推动塞罕坝生态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生态旅游发展的薄弱之处也只是相对而言,通过评估公园发展的劣势,已实现塞罕坝更快更好发展。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劣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与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隶属于河北省林业局,但发展塞罕坝生态旅游的单位是为塞罕坝森林公园入股的森林旅游开发公司,该公司接受当地旅游局、工商局等部门领导,对公园内旅游及其相关服务业进行管理。此外,园区内的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由当地政府负责,这样的多部门联合管理往往造成职责不明确,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由于管理体制的复杂混乱和低效,使得相关规划、开发、建设往往难以统一和合理的进行。
2.相关专业人才缺乏,激励机制有待提高
旅游业相关从业人员多数受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当中很多人是从事了多年林业工作的人员转行从事旅游工作,本身对旅游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对生态旅游了解得更少。此外,园区规划、景观建设等相关专业人才极为缺乏,专业的生态旅游导游和相关的生态旅游营销人才也同样缺乏。多年来,国有林场相对僵化的体制和较为艰苦的环境,尤其是激励机制不健全,表现为物质奖励方式较为单一和数额过于均一、精神奖励过于形式化,使得森林公园难以吸引和留住相关专业人才。
3.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满意度亟需改进和提高
旅游服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方面:①园区旅游干线路况较差,使得游客的可进入性和游览的舒适性受到严重影响;②园区的酒店、商店等整体档次不高,严重影响了园区的游客接待水平;③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特色,游客的回游率较低。软件方面:由于公园自身管理水平不高、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从业素质普遍不高,服务的积极性不够,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亟需改进,只有这样才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4.景观开发与利用滞后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由于多方面原因,公园的开发和规划长期以来缺乏整体性和合理性,有些重复性建设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开发建设资金,也使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的特色不够鲜明。塞罕坝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多姿多彩的季相变化,美丽壮观的人文遗迹,由于未能很好的开发而未能让游客得以充分观赏。此外,旅游产品仅以景观观赏为主, 缺少其他特色内容,许多特色产品诸如雾凇等也还未能很好开发,使得生态旅游并不定位清晰、主题明确。
5.旅游开发缺乏资金保障
就全国范围来看,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许多景区发展的重要障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也不例外。公园受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投资吸引力不够等因素,使得园区景观开发建设及相关设施改造升级的进程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延缓了公园的旅游业发展。
1.休闲旅游形成的“市场机遇”
在旅游产业日新月异的今天,单纯以景观游览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难以在旅游业市场中立足。随着生态旅游热的兴起,人们对亲近大自然,愉悦身心,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时代已经到来,这为诸如塞罕坝森林公园这类以提供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旅游产品的景区提供了潜在的庞大市场,多种多样的特色美食等旅游产品也提高了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2.都市休闲圈提供的“开发机遇”
一般认为,在一个城市周围100-400km(一天的车程)范围内会形成一个休闲圈。北京、天津的常住人口在3000万以上,作为到北京市行车距离仅有5至6h的森林公园,塞罕坝毫无疑问属于这一休闲圈的一部分。未来,受京津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庞大的潜在客源市场的推动,塞罕坝的生态旅游由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吸引力而有望获得飞跃式发展。
3.与承德等地形成的旅游资源的“互补机遇”
作为京北皇家度假休闲区和张承草原生态度假区的一部分,塞罕坝通过与承德避暑山庄合作实现森林生态文化和皇家园林文化的完美结合,与张家口草原生态旅游的强强联合,必然能发挥彼此优势,提供更多样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路线,吸引更多游客观光,共同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
本分析在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具体如表2。
表2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PEST-SWOT分析矩阵Table2 PEST-SWOT analysis matrix of ecological tourism of Saihanba National Forest Park
针对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具有的优势,笔者认为可采取的S-O策略包括:1.继续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牢牢把握当前生态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把生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2.为解决资金瓶颈,务必改善投资条件,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来加速开发旅游资源。
针对公园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自身的劣势,笔者认为可采取的W-O策略包括:1.错位开发旅游产品,为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的游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2.打造旅游精品和新品,激发更多的游客对生态旅游的热爱;3.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更高端的旅游享受;4.加大各项资金投入;5.开展全方位旅游营销,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6.突破旅游交通瓶颈,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旅游方式。
针对公园旅游发展面临的威胁和具有的优势,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S-T策略:1.理顺旅游管理体制;2.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针对公园旅游发展面临的危险和劣势,为了尽一切可能回避威胁和减少劣势,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的W-T策略包括:1.组建旅游集团,把旅游产业整合起来,提高公园的整体竞争力;2.培养各级旅游人才,为公园的旅游发展注入雄厚的人力资源;3.缩小淡旺季差距,我们应该通过对市场的细分,有针对性地为游客提供个性旅游产品,配合着交通环境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等等,来尽可能的提高旅游淡季的游客人数,促进旅游淡季的旅游资源和各类设施的高效利用。
综上所述,为了利用好塞罕坝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机遇,尽量回避其面临的威胁和尽可能减少自身的劣势,发展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应坚持以W-O策略为主要方向,兼顾其他策略,统筹全局,扬长避短,促进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热的流行,塞罕坝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基于前一章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PEST-SWOT的分析,我们认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制定好战略和对策,其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为加快塞罕坝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一定要牢牢抓住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并尽快消除劣势。即以W-O策略为主要方向,兼顾其他策略。具体对策如下:
塞罕坝作为4A级国家风景区,应该以“赛罕林海、满蒙民俗、皇家猎苑”为主题,努力搞好旅游资源的保护、融合和深度开发,实现自然人文的和谐统一、公园区内区外联动,早日成为大北京旅游圈的一部分。
1.加速融入大北京旅游圈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拥有两千万人口的现代化的大都市,每年接待上亿人次的游客。近几年来,现代化交通越来越便利,加之私家车的发展,郊外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从北京出发抵达塞罕坝只要6小时车程,这为塞罕坝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庞大数量的潜在游客。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以自身特色融入大北京旅游圈,这样才能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入园游客人数,实现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在旅游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2.打造满蒙民俗文化旅游圈
塞罕坝作为森林和草原的交错地带,应努力以木兰秋狝文化为特色,借力承德大力打造满蒙文化品牌,加大旅游产品整合力度,加强满蒙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将木兰秋狝、农牧文化打造成塞罕坝文化旅游的亮点。同时要冲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加强与承德、内蒙等地旅游的深入合作。
5.2 错位开发旅游产品
作为一个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旅游地区,塞罕坝与周边旅游区域形成了区域错位。塞罕坝应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旅游模式定位和发展战略上与京津城市圈展开错位竞争。如北京以古都风貌、城市景观为主,天津以国际港口、渤海风光为特征,塞罕坝与它们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通过打造京津塞特色旅游线路,可以让游客一路游览下来,感受不同的景观体验。
3. 打造旅游精品和新品
为了提高公园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努力开发旅游精品和新品刻不容缓。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进行景观开发和建设,打造各类旅游精品,使得游客能更便捷更安全地欣赏和亲近大自然,激发游客对塞罕坝自然和人文美景的钟爱。可通过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和学者,发掘“木兰秋狝”的旅游文化资源潜力,依据“生态、皇家、民俗”的旅游定位,不断开发旅游精品和新品,打造塞罕坝独特的旅游品牌和特色。
4. 注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往往具有双重性,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生态的破坏和本地特色的消失。为此,在大力发展塞罕坝生态旅游的同时,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重要课题。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应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适度开发并重,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发展。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应实现保护——开发——增值的良性发展,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这必须是塞罕坝生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目标和追求。
自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开放以来,在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以下问题:1.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优良的环境,既可以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地方,也是各种生物繁衍生息的区域。然而多年来,公园环境保护意识和力度始终落后,游客游览带来的废弃物等未能及时清理,不仅对自然生态带来了一定破坏,也降低了人们对园区的良好生态的吸引力。2.资源保护意识和执法行动有待加强。由于公园管理部门保护资源的意识和力度不强,少数游客置公园的各项规定于不顾,在园区内随意践踏和毁坏草木,尤其是许多景观景点周围的自然植被受此影响,破坏较为严重。3.各类服务设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公园内各类酒店、饭馆、商店建筑式样基本雷同,档次高低不一,不能体现明确的生态旅游主题和鲜明的地方特色。4.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恢复和建设力度不够。近几年来,园区内的道路、酒店、饭馆等相关设施建设已经较为完善,然而在娱乐设施、商业设施等建设方面仍然有待加强,尤其是自然与人文景观开发和建设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景观规划人才等诸多原因,进展一直较为缓慢。应加快自然与人文景观开发步伐,实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
为实现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在保护好塞罕坝良好的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规范垃圾管理,及时清除林内垃圾,统一规划各项旅游设施,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打造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点的形象,必须加强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1.统一景区形象标识
景区各主要干道都应有中英文标识牌,标识牌应体现人性化,简洁明了,方便游客的游览参观。此外,景区的各项建筑设计,外表装饰等应力求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体现满蒙民俗风情。
2.开通旅游专线公共交通
应在营运的普宁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开通直达景区的专用巴士。这样可以方便游客及时到达景区,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此外,由于景区面积较大,应开通景区内专用旅游巴士,并按照淡旺季分配相应数量的旅游巴士,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
3.建设特色旅游服务设施
建设景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时,应考虑到海内外游客尤其是京津都市圈游客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并结合实际建设既能代表本地特色又与国际潮流接轨的服务设施,比如快捷连锁酒店等,不能一味追求高档设施,而应尽力满足各阶层游客的实际需求,如此既保证了建设资金的充分利用,也吸引了各阶层的游客,实现了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的最优化。
4.建设自驾游的相关服务设施
近几年来,自驾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伴随塞罕坝地区道路设施的改造升级,自驾车游的游客数量必将迎来快速增长,然而塞罕坝并没有专门建设相关的旅游服务设施。自驾游对道路、住宿及相关设施皆有一定要求,包括道路有标准的交通标志牌和景点路线牌,道路周边建有一定数量的加油站,园区大门和宾馆有较大容量的停车场。
塞罕坝应加快自驾游汽车营地建设。塞罕坝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出台“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自驾车旅游指南”和景区路线图,制定“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自驾游守则”,选择合适场所开辟一定数量的汽车营地,为广大自驾车游客提供实实在在的方便。
由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生态旅游高地,经济发展受限,针对旅游资源的投资规模长期较小,延缓了塞罕坝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加速发展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因此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应增加旅游业投资力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争取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河北省或承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借力各级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第二,从满足市场需求出发,积极推出各类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对旅游资源进行市价评估,采用租让相关设施、景点承包权等多种手段获得更多的开发资本。最后,通过组建旅游集团、公开募股上市等方式,加快塞罕坝生态旅游的发展步伐。
另外还要争取国家林业局、河北省以及承德市的政策性投资,对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重大项目的开发,力争国家或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支持。
首先,树立诚信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一方面,争取围场县和承德市政府对社会投资有一定的政策优惠。这也寄希望于各级政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简化行政流程,积极吸引资金,依法保障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要积极借助自身优势吸引投资。对于通过政府审核的投资,要真正用于资金该投入的地方,努力发挥投资效益,实现共同收益。对于有意向投资的客商,始终诚实守信,依法保证双方的共同收益,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塞罕坝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创开放双赢的局面。
其次,积极吸引和利用各类国有、私有、外资资本,有序增加外来资本投资规模。众所周知,各级政府投入的资金难以跟上塞罕坝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要积极吸引京津冀区域的各类资本投入塞罕坝生态旅游业,参与塞罕坝的旅游开发与建设。鼓励各类资金优先发展塞罕坝生态旅游业、动物养殖业和现代服务业。
塞罕坝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意味着旅游企业需要开辟更多的国内和世界旅游市场,作为竞争主体的旅游企业,其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乎塞罕坝生态旅游业的前景和未来。目前,塞罕坝旅游企业尚处于初始发展期,实力和竞争力均较弱。国内外诸多旅游企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旅游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共享信息和资源,是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增强区域旅游企业竞争力必然选择。
为了快速扩大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影响力,提升公园的品牌知名度,开展全方位营销乃是必由之路。只有开展各种形式的营销,在短期内迅速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才能获得更多游客的青睐,从而扩大旅游市场份额,使塞罕坝生态旅游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生态旅游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一产业的开发在我国各地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具体措施不尽相同。如何运用生态旅游发展理论,支撑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地情况,提出了一些塞罕坝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希望望能对地方的旅游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
[1]绿色明珠——塞罕坝.[EB]/[OL].http://www.saihanba.com.cn.
[2]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588611?fr=aladdin.
[3]张利民,王立军等.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2010,25(3):321-324.
[4]张利民,王立军等.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分析[J].河北林果研究,2010,25(1):72-75.
[6]靳阿亮.河北八英庄林场林木生物量研究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5]司瑞雪.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调查与单体定量评价[J].河北林业科技,2011(2):23-25.
[6]徐康.基于树木年轮重建京冀北部山地生态气候指标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7]杨春.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河北林业科技,2012(1):86-88.
[8]张淑兰.森林草原交错带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及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A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of the Saihanba National Forest Park
WU Zhi-yong1,2,TIAN Mao-xian3,LI Luan-fei1,WU Cai-wu2, YU Xiang-da4
(1.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2.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Hebei 067000, China; 3.Saihanba Mechanized Forest of Hebei, Weichang 068400, China; 4.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Scienc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0, China)
Saihanba National Forest Park is the largest forest park in northern China. It has a good geographic condition, unique natural climate, rich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strong Mongolian folklore, and wide variety of wildlife. All of these have given goo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Over the year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development of Saihanba National Forest Park is relatively slow;the overall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its primary stage. In this paper, PEST-SWOT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Saihanba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hop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ecotourism.
Saihanba National Forest Park; fores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F592.7
A
2095-3763(2017)04-0001-11
10.16729/j.cnki.jhnun.2017.03.001
2017-09-26
武智勇(1983- ),男,河北承德人,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地质灾害评估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资助(编号:20155004);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4年度资助项目(编号:201407);冀北坝上地区植被恢复过程生态效应研究(编号:C 2015101020)。
责任编辑:于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