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红
(石师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泉州 362700)
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李 红
(石师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泉州 36270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病案管理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为常规管理,观察组为PDCA循环法管理,各60例,对两组病案质量完善率、返修率及患者投诉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完善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返修率4.2%和投诉率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案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具有较高的价值,是提高完善率和降低返修率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PDCA循环法;病案管理;应用价值
病案作为记录患者相关信息的档案,包含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等,加强对其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持医院运作的重要内容[1]。而且当病人因为各种因素与医院发生纠纷时,病案则属于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医院非常重视病案管理[2]。为此,本次研究对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管理)和观察组(PDCA管理)各60例。对照组年龄18~50岁,平均(32.8±5.6)岁;观察组年龄18~50岁,平均(32.1±5.3)岁。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基本资料予以分析,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病案仍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病案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包含:①计划阶段,重视对病案质量目标的制定,确保将最终目标分解到各个细节,依据医院相关标准及病案质量管理相关文件制定目标,针对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信息填写的完整性、内容的准确性等,将患者出院后病案7 d内上交90%作为目标[3]。②执行阶段,医院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培训,确保其掌握病案质量管理的知识、方法、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制度等,可以采用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同时需要依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制定具体的岗位职责,并可通过定期会议、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③检查阶段,该阶段包含最终质量检查和环节质量检查,加强对各科室每月病案质量管理情况的分析,尤其注重首页信息核查。针对全院病案管理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配到各科室,督促各科室加强修改。④处理阶段,针对上述各阶段中工作的实施进行总结,针对缺陷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法,确保在下一个循环改进,实现不断优化的目的。
对两组病案质量完善率、返修率及患者投诉率进行比较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予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完善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返修率4.2%和投诉率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案质量完善率、返修率及患者投诉率比较分析 [n(%)]
病案作为患者疾病表现和诊疗情况的档案,医院非常重视对其的管理,但在传统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导致病案上交不及时、病案项目不完整、首页信息填写较差及返修不及时等,导致病案失去了一定的意义。PDCA循环法作为科学化及标准化的循环管理系统,包含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确保有机结合医院实际运作、工作人员适应性及工作强度等,妥善处理各级工作人员,各科室工作强度等,实现提高病案管理水平的目的。重视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水平,明确自身职责,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通过落实奖惩措施,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及各科室的积极性。加强对各环节和终末的质量检查,能够了解到病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处理阶段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促使在下一循环中能够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完善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返修率4.2%和投诉率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3%、13.3%,P<0.05,表明实施PDCA循环法利于提高病案质量的完善,减少返修情况和患者投诉情况,实现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是提高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利于减少医疗差错率。
[1] 任宏梅.PDCA循环法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与优越性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2):104-106.
[2] 王 玮,李秀梅.PDCA循环法应用在病案归档管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8):137-139.
[3] 赵正慧,李 兵,梁瑞文,等.PDCA在病案管理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 2017,18(5):4-6.
R197.32
B
ISSN.2095-8242.2017.067.13241.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