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鼻息肉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变态反应差异

2017-12-18 06:52黄定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9期
关键词:鼻孔鼻息肉上颌

汪 林,黄定强*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

探讨鼻息肉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变态反应差异

汪 林,黄定强*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

鼻息肉是如今一种多发病症,在如今的发病群中,以成年人为多见,一般发病时,在鼻腔内形成粒状息肉,经常引发鼻腔炎症。一般而言,其发生部位不定,也发生在上颔窦部位,由此在后鼻孔形成息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而医学上普遍认为鼻息肉的形成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联性,本文则以普通鼻息肉及上颔窦息肉为主要研究病症,通过分析其变态反应中的差异,从而明确其与病症发病病理之间的联系。

鼻息肉;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是促成多种病症的原因之一,近几年,大气环境的不断恶化,让过敏体质人群患病频率不断增加。其中由于不同的变态类型所产生的病理特征有较大差异,其发病时时间,患病严重性,介质,治疗手段有所不同,引发的并发症状也有所不同。对于鼻息肉而言,本文采用了以SPT检验的办法进行测试,并分别选择相关案例,进行实验,从而得出这两种病症的变态差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病原病理,进行深入分析。

1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可以理解为人体系统对于一些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产生的一种不自觉的敏感反应。正常人体对其有免疫力,而特殊体质人群则会引发机体的不自然反应,进而造成伤害,较轻的反应为皮肤过敏,痒肿等,而严重的则会改变一部分人体内环境,从而引发病变。而除机体本身的因素之外,我们还会因为其他原因对于某些物质产生变态反应,经过相关专家的长期研究和总结,我们发现其一共分为以下几种反应类型。其一,过敏反应,发病快,由lge作为主要介质,和其他相关细胞形成反应而相对来说容易遗传给下一代[1]。其二,由于机体接触一些含有毒素的抗体,从而导致其在面临此细胞时没有相应的抗性,并造成一定的机体损伤,引发不同程度的病症。其三,由于不同的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复合型的变态反应,可以引发一系列的不同损伤。其四,由以上原因集中组合形成的变态反应,相较而言比较难以治疗,严重时可以诱发全身的不良反应。

2 病理特征

鼻息肉产生的原因各有说法,经常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由于鼻腔内的微环境平衡被打破,引发息肉产生,这主要是由于鼻腔的先天环境较为特殊,比较容易吸收不良物质,对于纤细的内部细胞造成损伤,从而造成病症[2]。其二,由于其鼻腔组织细胞的影响,其lge水平提升对于其细胞的组成结构具有一定影响,容易引发过敏,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息肉产生。其三,炎症影响,炎症出现引发内部环境改变,从而在一定情况下造成息肉。其四,其鼻腔内的共生菌毒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组织细胞中的肥大细胞、B细胞等,从而促使其病变成为炎细胞,从而引发息肉出现。

而一旦出现此类问题,一般就会引发鼻塞、打鼾及嗅觉不灵敏等相关问题,并会产生相关的脓性分泌物。我们一旦发现相应症状,应及时的采取措施,以免造成持续性的病症,后期更加难以治愈。

而上颔窦部位息肉不同于普通息肉症状,经常成单侧发病形式,由上颌窦部位起,分别延伸至鼻腔及鼻咽连接处。它的发病病因并不明确,其lge水平并不高,而粘液腺胞较多。其严重性一直持续下去,病人在口咽部就会有明显的异物感,这时候所选用的治疗方式只能是手术切除。而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造成其息肉增大,引起耳部听力降低,对于生活会产生不便[3]。

3 反应试验及分析

3.1 研究资料

按照实验指标进行选取一部分病例患者进行实验,标准为以下几下,其一,经过相应确诊手段结果为息肉患者,并没有接受过其他脱敏性治疗以及采用激素药物,自身没有过敏性质皮肤病以及患有全身免疫病症。其二,在进行试验之前,患者按照制定要求,停止服用相关影响结果以及和试验有冲突的药物,经再次检验过后,符合实际试验标准(参照第一条)。

经过排除,我们锁定了近期入住治疗的NP(鼻息肉)患者41名,ACP(上颔窦后鼻孔息肉)患者21名。其中NP患者包含有男女患者分别为22,19位,年龄区间在16至80岁,患病时间在1.6~46年不等。其中有16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过手术摘除的方式,3名病人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病人,NP病人普遍的临床特征为鼻塞,流鼻涕,部分病人有轻微的嗅觉失灵情况。另一部分ACP病人,男女病人的人数分别为10、11,年龄在8~45岁,患病时长为1.4~10年。其中普遍的临床特征为鼻塞,鼻呼吸困难,时常流鼻涕,偶尔会有脓性鼻涕出现[4]。以上患者均符合试验标准,在尊重其本人意愿情况下,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准备工作。

3.2 研究方法及评定指标

本试验采用皮肤点刺(Spt)作为主要试验手段进行操作,致敏液包含有动物的皮毛,如,鼠,猫,狗等五种致敏物质,粉尘,菌孢类,杨柳科,草本科,植物花粉,谷类植物等接触皮肤外部及表皮可产生反应物质,测试为原液皮试方式,总数为22种。另一部分为食用性原液物质,其中包含海鲜、肉类,水果,蔬菜,蛋奶类等,包含了大多数致敏因子,总数也为22种。

在进行试验时,我们首先将病人集中起来,做好资料准备工作,以便于统计结果。按照测试一般标准,我们选取病人的双臂前部靠近掌侧的部分作为实施部位,试验之前进行清洗,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慰工作,要求其将实施部分平放与桌面[5]。实施时,需要遵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进行预标,在实施部位以4cm为间隔,用记号笔标记好点刺原液名字,并尽量选用不会晕开和容易擦拭的笔号,并按照一标记一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处理,根据病人过敏情况,选用究竟或盐水进行清洁。第二步,等待两到三分钟,其干燥后,分别将已经排列好的致敏液用点刺方式,将与点刺针针尖大小相似含量的液体依次刺破皮肤,引入皮肤表皮。需要注意不能够刺到出血,停留一秒钟提起,等待五分钟,全部擦拭除去。等待半小时,观察结果并记录。

评定时,根据不同原液在皮肤上的反应情况以及反应面积作为评定指标。其中,有明显的红斑,就可以将其确定为阳性,说明其对于某种物质有变态反应。而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其刺入后,在表皮出现的皮丘大小进行判定其严重程度,经过对照相关标准,用目测办法,当其与标准大小接近,可以标记为(+++),当其接近标准的三分之一时,标记为(+),接近二分之一时,标记为(++),当其明显大于标准时,标记为(++++)。而对照阴性标准,对于其所产生的红斑进行确定,如果相似,可以判定为阴性。结果采用SPSS 20.0软件,经由软件使数据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

3.3 结果分析

我们发现,在对于两种病症分别试验之后,44中致敏液中病人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有变应情况,总数有26种。NP病人多以粉尘类出现反应,其他少数以植物类居多。而有两种以上的变应原病人占到大部分。总体出现阳性反应的人群占到总人数大约一半。而ACP病人从整体测试情况而言,出现变应并出现阳性的占到其中的四分之一。而总体出现变应的原液数量不超过10种,每种几乎只有一位有反应。因此,可以从侧面看出,ACP病人与变应原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明确。而总体而言,ACP与NP之间的阴性及阳性对比有较大差别,参照表1。

表1 NP及ACP病人点刺试验对比 [n(%)]

3.4 讨论分析

经过试验,我们发现,NP病人与ACP病人对于变应原的反应不尽相同,总体差异较大。而通过上文我们对于两种疾病探究结果的阐述,我们也能够得出这两种病症虽然都为鼻腔内息肉,但是在其具体发病机制上却有很大差别。对于致敏液的不同测试结果说明了其与变态反应的不同关联性。

因此,我们通过对于以往案例的进一步研究回顾,我们发现,作为一种特殊的鼻息肉疾病ACP,其发病的概率仅占到总体病例的5%左右,由上颌窦组织粘膜出现炎症,而导致一定病变,最常见的是发于后侧。发病的整体年龄偏小。因此,我们将其研究方向调整至慢性炎症方面,通过搜集整理资料,我们进一步发现,ACP病人中有大约有三分之一有过敏史,并伴有一定的炎性细胞增多情况。通过研究两种病症的lge水平,我们发现ACP的炎细胞浸润水平结果高于NP,而嗜酸细胞水平低于NP,粘膜下腺体对比减少[6]。因此,进一步说明了NP发病与变应有关,而ACP不能证明其与变应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对于两者的病变组织进行研究,其结果鳞状上皮组织数量ACP高于NP,并且其呈现纤维型特征。说明其是由呼吸道上皮的组织病变发生,而不在于腺体。因此,可以基本上确认其炎症的产生与上颔窦的气压变化有关,从而引起该部位出现损伤,形成水肿,引发窦口炎症,最终形成ACP。

而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于在进行点刺试验中阳性炎症患者进一步检查,其淋巴细胞有所增多,因此,通过变应造成一定组织损伤及鼻窦粘膜水肿,各种致病毒素侵入感染,引发窦口内组织形态的改变,进一步可以引发息肉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收集资料和进行试验研究,对于NP及ACP病人进行了点刺试验,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最终形成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病症的病人由于发病机制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病症不同,在对待其他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本着严谨负责的精神,进行科学实验,从而为医疗进步提供有效助力。

[1] 郅莉莉,宋道亮.嗜酸性粒细胞及IL5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与鼻息肉中表达的差异[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7,31(4):43-46.

[2] 李树华,石洪金,吴大海,等.上颌窦后鼻孔息肉起源临床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9):764-766.

[3] 郑文雯,胡国勤,刘 斌,等.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起源及多种入路处理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疗效的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209-212.

[4] 李长国,刘 静,潘祖民,等.92例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7):560-562.

[5] 维古尔穆拉提·艾合坦木.鼻息肉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变态反应差异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

[6] 胡志红,高俊玲,孔祥玉.鼻息肉患者中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与IgE的表达分析[J].医学信息,2014(13):171-172.

R765.25

A

ISSN.2095-8242.2017.069.13659.02

汪林(1992-),男,重庆市垫江县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黄定强,E-mail:huangdingQ666666@163.com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鼻孔鼻息肉上颌
Know Yourself你的秘密
动物鼻孔照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通气的鼻孔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94例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