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一
(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 咸宁 437200)
隐匿性骨折应用64排CT与1.5T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对照
万 一
(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北 咸宁 437200)
目的隐匿性骨折应用64排CT与1.5 T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64例,按照患者检查方式将其分成CT组和MRI组,各32例,CT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用64排CT进行诊断,MRI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应用1.5 T磁共振进行诊断。结果CT组患者骨折检出率为78.13%,MRI组患者骨折检出率为96.88%,组间对比MRI组检出率明显的高于CT组,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患者在进行CT检查之后检查结果显示,单一横断面骨折患者一共有24例(75.00%),横断三维重建骨折患者则有8例(25.00%);MRI组患者在经过磁共振检查之后检查结果显示出骨折患者一共有31例(96.88%),T1W1图像则提示我们患者骨质存在不规则线状以及条状等低信号,T2W1、压脂序列图像则提示我们存在高信号。结论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1.5T磁共振价值高于64排CT,检出率更高,可以优先考虑。
隐匿性骨折;64排CT;1.5T磁共振;诊断价值
隐匿性骨折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微型骨折,主要指的是临床不能直接经X线片观察到的骨折现象,可是本身又客观存在的骨折现象[1-3]。这一类型的骨折情况,本身就缺乏一些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等情况,还有些患者在经X检查之后,X片并没有显示出骨折就开始正常活动,最终就会加重病情[4]。为此,要想避免隐匿性骨折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就需要不断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漏诊等情况的发生,而本文主要是对隐匿性骨折应用64排CT与1.5 T磁共振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对照组研究,以期能够找出最佳的诊断方式,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CT或者是MRI检查,并且都存在急性外伤史,通过X光片检查,没有发现骨折情况,而患者软组织出现肿胀等情况,还有些患者经临床随访存在一定的怀疑。在64例患者当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0~60岁,平均(37.34±8.56)岁;病程2 h~10 d,平均(30.03±7.21)h;致伤原因:高空坠跌8例,摔伤16例,车祸40例;骨折部位:四肢关节37例,躯干20例,头颈部位7例。按照患者检查方式将其分成CT组和MRI组,每组各32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础治疗的比较上,差异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T组在检查过程中主要是选择64排CT机来进行扫描检查,仪器选择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层距以及厚度均设定为1 mm,还需要保持50%的重建间隙,在扫描之后则可以使用骨算法来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SSD、MPR以及VR图像处理,在对图像处理之后,则可以由主治医生进行阅片。MRI组在检查过程中则主要是选择GE-HDx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检查,针对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选择相应的线圈、设置不同的参数,对患者常规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等进行扫描。其中T1W1参数设定为TE14 ms,TR550 ms;对脂肪抑制序列T2W1参数则可以设定为TE50 ms,TR3500 ms;在扫描3个断面之后,扫描间距以及层厚则需要分别设定为1 mm、4 mm,最后由医师进行阅片。
对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同时还需要对两组患者诊断骨折特征表现进行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T组患者骨折检出率为78.13%,MRI组患者骨折检出率为96.88%,组间对比MRI组检出率明显的高于CT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检出率比较(n,%)
运用CT进行检查可以发现,单一横断面骨折患者一共有24例(75.00%),横断三维重建骨折患者则有8例(25.00%);MRI组患者在经过磁共振检查之后检查结果显示出骨折患者一共有31例(96.88%),T1W1图像则提示我们患者骨质存在不规则线状以及条状等低信号,T2W1、压脂序列图像则提示我们存在高信号。
隐匿性骨折主要包括了隐性骨内型、隐性创伤型、疲劳型、衰竭型,其本身在诊断过程中存在着较高的漏诊误诊率。临床诊断隐匿性骨折的过程中,运用X光片检查的效果不明显,并不能准确的发现患者的骨折部位特别是一些微小的骨折部位,最终就会促使隐匿性骨折在分析过程中受到影响。本研究调查显示,CT组患者骨折检出率为78.13%,MRI组患者骨折检出率为96.88%,组间对比MRI组检出率明显的高于CT组,数据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两种诊断方式相比较而言,磁共振这一诊断方式有着较高的检出率,该诊断方式在T1WI主要呈线状、不规则条带状低信号影,在脂肪抑制T2WI呈清楚锐利的高信号,这一研究结果也和冯会发等人研究报告一致。
综上所述,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1.5T磁共振价值高于64排CT,检出率更高,可以优先考虑。
[1] 俞海伟,杨 军,刘文君. MRI与CT诊断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2):1629-1630.
[2] 朱 磊.64排螺旋CT与1.5T MRI对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诊断价值[J].医药前沿,2014,34(32):215-216.
[3] 陈 燕.隐匿性骨折行64排螺旋CT和1.5TMRI检查的价值对照[J].今日健康,2015,19(10):412.
[4] 赵 翔.64排CT与磁共振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2):68-70.
[5] 洪璧楷,代海洋,林枫枫,等.结节性硬化症的CT和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6):405-407.
R445
B
ISSN.2095-8242.2017.069.13589.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