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垒,李延辉,霍志会,王志强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浅析微创穿刺术和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比较
张 垒,李延辉,霍志会,王志强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和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3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开颅手术158例,微创穿刺术75例。结果开颅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7%,微创穿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无明显差异(P>0.05);开颅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6%,微创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开颅手术,微创穿刺术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广泛推广。
基底节脑出血;微创穿刺术;传统开颅术;安全性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好发于50~60岁之间的老年人,其中基底节区出血占有较高的比例,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死亡。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不佳,临床上主要以微创穿刺手术和传统开颅手术为主,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今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对结果分析如下。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开颅手术158例,微创穿刺75例。开颅组中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63例;患者的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为(56.8±3.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的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为(57.2±3.3)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被诊断为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年龄为40~70岁之间;均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或深度昏迷患者;合并肿瘤等重大疾病者;合并脑血管瘤和其他脑部疾病者;不能配合资料收集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为全身麻醉,在患侧将翼点入路进行扩大,骨瓣大小约为10×10 cm,切开组织后在显微镜下性血肿清除术,清除血块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对患者实施骨瓣减压。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手术,常规消毒,局麻,CT检查明确血肿位置后进行穿刺,穿刺后置入硅胶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吸出脑内血块,对于不易吸出的血块可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次抽吸,术后常规缝合头皮,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注入适量尿激酶。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营养神经、降压、防感染等对症治疗。
评价两组足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1)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体征均有所改善,颅内压显著降低,无严重并发症;(2)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改善,颅内持续高压,生命体征不稳定。
开颅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7%,微创穿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无明显差异(P>0.05);开颅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6%,微创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n(%)]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病,主要发于老年人群,高血压易引起多种脑血管并发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可致患者偏瘫、失语,甚至死亡,而基底节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1]。
目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周围血肿对脑组织和神经的压迫,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传统开颅手术能快速清除血块,减轻颅内压,但手术过程中易对神经、血管壁造成刺激,上述损伤可能引起血管开放性出血,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微创穿刺术对血管的侵扰较小,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由于微创穿刺的创口较小,能有效预防颅内感染,且微创穿刺手术的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适于在临床上广泛开展。
本研究中,开颅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7%,微创穿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3%,无明显差异(P>0.05);开颅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6%,微创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微创穿刺穿刺手术可快速清除血肿,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1] 廖响辉,马晓峰.浅析微创穿刺术和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比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0):1189-1190.
[2] 王 峰.微创穿刺术和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4):1935-1936.
R743.34
B
ISSN.2095-8242.2017.069.13513.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