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管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17-12-18 06:5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9期
关键词:心绞痛发作满意度

唐 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综合护理管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唐 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目的解析综合护理管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要点与价值,验证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组)与观察组(综合护理管理)各30例,对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实施之前,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周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管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与护患关系,在临床治疗期间值得普及与应用。

不稳定心绞痛;综合护理管理;常规护理管理;可行性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急性心肌梗死与猝死的前兆,是存在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类过渡状态。不稳定型心绞痛具体是由冠状动脉供血量不足引发致使心肌骤然缺血、缺氧的一组临床病症[1]。具体涵盖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几种类型,该类疾病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预后情况特殊,初期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与精细化护理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的有效措施。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在我院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期间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是极为可观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0例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9岁,平均(56.8±8.21)岁;疾病类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2例,变异性心绞痛9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5例,自发性心绞痛4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55.9±7.86)岁;疾病类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3例,变异性心绞痛10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54例,自发性心绞痛 43例。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组患者都实施统一的治疗方案,都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口服与硝酸甘油、左卡尼汀+氯化钠静脉滴注院内治疗方式。若患者有高血压等并发症应对症处理;出院后换用硝酸异山梨醋缓释胶囊,长期治疗。

对照组:临床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即定时检查患者呼吸、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对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神态进行监督,确保异常现象处理的时效性;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发生、发展与防治等知识有所了解。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培训管理。明确护士长、主管护士和责任护士三级责任制管理,编制三级培训计划,内容有详有略,培训侧重点为安全机制与护理要点,护士长编制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汇报机制与科内护理管理规划,定期组织有关成员对护理问题进行归纳、解析与研究;主管护士结合护理经验针对护理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责任护士不断强化业务水平,树立责任意识,落实护理管理中的各项内容;(2)护理管理。细化为院内与院外两项内容,院内护理为重点,院外护理设定为拓展内容,前者涵盖药物正确应用、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心理关怀等内容,不同类型的药物的护理注意事项存在显著差异性,具体是参照患者现状与治疗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手段;强化对致病因素的管控力度,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护理交流技巧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患者疑虑,不断提升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显效:经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以后,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持续时间与发作次数降低≥80%,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减缩,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ST段下移减少量≥0.5~1.0 mm;无效:不满足上述两项评价标准。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细化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实施之前,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周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中有效率为93.3%,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6.7%,与对照组76.7%、8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

组别(n)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分) 周发作次数(次/周) 平均发作时间(min)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30) 63.26±11.26* 76.45±12.41# 2.94±1.81* 1.02±0.38# 7.52±3.20* 3.18±1.34#对照组(30) 63.19±11.18 71.24±12.08 2.97±1.86 1.73±0.57 7.53±3.19 4.56±1.3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比较 [n(%)]

3 讨 论

综合护理管理方案的编制与实施,能够切实满足不同患者合理需求,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与疏导[3]。同时也对患者用药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借此方式规避患者滥用药物的现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实施之前,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周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综合护理管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与护患关系,在临床治疗期间值得普及与应用。

[1] 邓 莉.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理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及评估[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01):118-121.

[2] 焦红玉.预见性护理在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05):111-113.

[3] 金杨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的变化对临床护理的意义[J].护士进修杂志,2016,28(04):337-338.

R473.5

B

ISSN.2095-8242.2017.069.13567.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心绞痛发作满意度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