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刚,李 文,徐 剑,魏 衍
(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830)
胫骨骨折微创接骨板术与常规接骨板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孙永刚,李 文,徐 剑,魏 衍
(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830)
目的对比常规接骨板与微创接骨板用于胫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微创经皮接骨板)与对照组(常规接骨板),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等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接骨板手术来说,微创接骨板手术用于胫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应全面推广应用。
常规接骨板术;微创接骨板术;胫骨骨折;治疗效果
骨科常见疾病中胫骨骨折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因为高处坠落、运动损伤、车祸损伤等高能量损伤造成的[1]。因为骨折后髓内滋养动脉出现断裂,加上胫骨表面发生局部软组织血供差、软组织薄弱等情况,造成皮肤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等症状[2]。本文为了探讨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我院收治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接骨板手术、微创接骨板手术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效果对比如下。
本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120例,男患者70例,女患者50例,年龄为17~80岁,平均年龄为(51.32±5.32)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给予确诊,受伤时间为2 h~5天,平均受伤时间为(3.12±1.21)天;将转移性骨肿瘤或者原发性造成病理性骨折、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排除出本组研究之外;其中30例重物砸伤,40例摔伤,50例交通事故伤。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对照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基本一致(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观察组、对照组均通过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实施手术。观察组通过微创接骨板手术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在可透射的手术床上仰卧,并通过C型臂X线机实施透视。通过分析骨折范围采用合理长度的接骨板开展手术。分别在骨折远端、骨折近端作大小为2~3 cm的小切口,在不切开骨膜的状态下将皮肤切开后使骨质全面暴露,通过组织间于肌肉、骨膜外作潜行隧道,并将普通解剖钢板插入,将3~4枚螺钉分别在骨折远端、近端拧入,并通过松质骨螺钉固定附近远端、近端关节面位置。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接骨板手术进行治疗,分别在胫骨前方外侧或者内侧骨折端附近作大小为10~15厘米的切口,使骨折端得到全面显露,实施复位干预且良好的完成骨折对位对线后,采用合理长度的普通接骨板作预弯处理后将3枚螺钉固定在骨折端上下位置,最后实施小腿外侧或者小腿后侧切开缝合处理。
通过SPSS 30.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对照组的各项数据作分析统计工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计数,以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较少,且切口长度明显较小,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
以往胫骨骨折临床主要是通过常规开放接骨板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期间要实施骨膜剥离以及将软组织广泛切开,会严重损伤软组织,骨折端无法维持良好的血运,造成骨折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症状[3]。随着生物学内固定理念逐渐取代坚强内固定理念,临床开始通过合理的复位技术对骨折血运情况进行保护。微创接骨板技术逐渐开始应用在胫骨骨折临床治疗中,可获得保留接骨板下骨膜血运、对软组织与骨折端干扰少、切口小等基本优势,对降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与加快骨折愈合有一定的帮助。
研究表明,胫骨骨折患者通过微创接骨板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着促进的作用。
[1]张忠波,江海轮,梁春林,方立宗,谭庆力.微创接骨板术和常规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6,v.35(13):1-3.
[2]刘大圣,马广泉,于晓莉.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15,v.45;No.393(08):21-23.
[3]冯智海,苏高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v.2(24):92-93.
R683
B
ISSN.2095-8242.2017.063.12303.01
吴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