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茜
(东北师范大学校医院妇产科,吉林 长春 130024)
分析妊娠中期唐氏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价值
孙 茜
(东北师范大学校医院妇产科,吉林 长春 130024)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唐氏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2月接受唐氏筛查的128例妊娠中期孕妇为研究对象。经唐氏筛查后,按照孕妇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低龄组孕妇)、观察组(高龄孕妇)2个组别,观察孕妇的唐氏筛查阳性率;按照孕妇唐氏筛查结果的不同,将其分成阳性组、阴性组2个组别,观察孕妇的妊娠结局(分娩结局或经羊膜穿刺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妊娠中期孕妇唐氏筛查阳性率35.00%,高于对照组阳性率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氏筛查阴性组唐氏儿发生率、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胎死宫内发生率均低于阳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中期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引入唐氏筛查,可有效识别唐氏综合征发生风险,提高唐氏综合征的预测准确率,临床价值较高。
唐氏筛查;高龄孕妇;产前诊断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2月接受唐氏筛查的128例妊娠中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2.5±6.5)岁;孕周16~21周,平均孕周(18.3±1.7)周。
入选标准:①孕妇均知情同意;②孕周处于16~21周之间;③接受唐氏筛查;④孕妇年龄在24~40岁之间。
排除标准:①排除双胎或多胎孕妇;②排除存在严重器官功能疾病或并发症的孕妇;③排除年龄≤23岁或年龄≥41岁的孕妇。
于清晨取128例孕妇3 mL空腹静脉血,以3000 r/min转速,利用离心机对孕妇静脉血进行高速分离,以获取血清,并将血清置于编号完成的洁净室管内,置于-20℃冰箱内备用。
将孕妇年龄作为分组标准,高龄组孕妇年龄≥35岁,共60例,低龄组孕妇年龄<35岁,共68例。观察两组孕妇的唐氏筛查阳性率。
将唐氏筛查分析结果作为分组标准,分为阳性组(28例)、阴性组(100例)2个组别。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评分项包含唐氏儿、胎死宫内、染色体核型异常3种。
唐氏筛查的临界值为1/275。判断孕妇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的标准为:>1/275。
本文选用SPSS 21.0软件对128例孕妇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x2检验对两组孕妇间的唐氏筛查阳性率数据、唐氏儿发生率数据、胎死宫内发生率数据以及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当P<0.05时,可认为各组孕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孕妇阳性率10.29%,显著低于观察组孕妇的阳性率35.00%,二者间的唐氏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阴性组孕妇无胎死宫内发生,唐氏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各1例;阳性组孕妇的唐氏儿发生率14.29%,胎死宫内发生率7.14%,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17.86%。前者显著低于后者,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妊娠中期孕妇的唐氏筛查阳性率
表2 孕妇的妊娠结局 [n(%)]
当孕妇年龄≥35岁时,其身体机能逐渐减退,这种变化将通过遗传因素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1]。唐氏综合征作为临床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之一,患儿一旦发病,其正常生长发育、智力水平都会受到影响的影响。
上述研究表明,唐氏筛查用于128例妊娠中期孕妇产前诊断中,高龄孕妇的唐氏筛查阳性率显著高于低龄孕妇(P<0.05);阳性组唐氏儿发生率、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胎死宫内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孕妇(P<0.05)。因此,这种检查方法值得临床产前诊断推广。
为了预防唐氏儿的出生,医院可于妊娠中期高龄孕妇的产前诊断中广泛推行唐氏筛查[2],利用这种安全性的检查方法精准评估高龄孕妇的血清学指标,以提升唐氏儿的检出率,改善介入性产前诊断,减轻高龄孕妇家庭的经济负担。
[1] 孔伟琴,韩小华.妊娠中期唐氏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5):184-185.
[2] 赵建敏.分析妊娠中期唐氏筛查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6):1067+1070.
R714.5
B
ISSN.2095-8242.2017.062.12161.01
吴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