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昭南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山东 济南 250105)
野鸟的迁徙与禽流感的传播
贾昭南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山东 济南 250105)
周末看了《迁徙的鸟》纪录片,从影片中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气候状况,学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认识到各种各样的鸟类,了解到候鸟们的迁徙规律、生活习性等许多有趣的生物知识,同时也了解到鸟类在迁徙过程中既要战胜自身的一些疾病,也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当然也会有传播一些疫病的隐患,其中禽流感就是很重要的一种。禽流感是一种大家都耳熟能详极为关注的疾病,自从1997年香港报道H5N1亚型禽流感感染人的报道及在2005年青海省出现野禽爆发禽流感后,很多人也都谈“禽”色变。我对野鸟的迁徙对禽流感的传播产生了兴趣,经过大量的资料查询,整理了这篇野鸟的迁徙对禽流感的传播的影响。黄河入海口湿地的候鸟见图1。
图1 黄河入海口湿地的候鸟
每年候鸟都要进行两次迁徙,时间主要是春秋两季。春季候鸟的迁徙方向由南向北,由越冬地飞往繁殖地,而秋季候鸟的迁徙方向由北向南,由繁殖地飞往越冬地。无特殊情况,候鸟迁徙时间及路径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改变。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共有8条(见图2),分别为:①跨越整个大西洋连接西欧、北美东部及西非狭长地带的“大西洋迁徙线”;②连接东欧和西非的 “黑海/地中海迁徙线”;③跨越印度洋,连接西亚和东非的“东非西亚迁徙线”;④从南到北横穿整个亚洲大陆的“中亚迁徙线”;⑤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东亚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⑥贯穿整个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太平洋迁徙线”;⑦贯穿整个南、北美洲中西部的“美洲密西西比迁徙线”;⑧将南、北美整个东部连接在一起的“美洲大西洋迁徙线”。
图2 全球侯鸟主要迁徙路线图
8条主要迁徙路线中,第 3、第 4、第 5条路线经过我国。
其中,第3条路线是中亚、印度的迁徙路线,主要是从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实际是从南亚、中亚各国到印度半岛北部,经过西藏,翻越喜马拉雅山,经过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第4条路线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到澳洲,经过我国中部省份。第5条西太平洋,主要是从阿拉斯加等到西太平洋群岛,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
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或疾病综合征。流感病毒为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基因组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病毒,其基因组的基本结构由内部的8个片段构成,共编码至少12种蛋白。病毒主要的表面抗原包括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目前可分成 18个血凝素(HA)亚型,11个神经氨酸酶(NA)亚型。依据流感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性不同及其基因特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A、B、C型。以A型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范围最广,引起危害最大,常呈现流行趋势。根据对禽类致病性的不同,可将禽流感病毒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严重危害禽业的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疫病。禽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由于很多RNA的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因而就更容易变异。
作为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的候鸟在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禽感染的禽流感病毒也可能来自候鸟,候鸟通过迁徙可将病毒散播给一些鸟类或家禽,病毒在这些宿主体内发生了适应性变异,继而在宿主间广泛传播。目前为止,禽流感已经从数百种野鸟中分离。雁形目和鸻形目的鸟类作为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感染率相对偏高。候鸟中,禽流感通常呈现低致病性,但是通过种间传播,可能出现致病性增强的现象,从而对候鸟、家禽及人类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多种雁形目和鸻形目的鸟类定期进行远距离的迁徙。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候鸟在繁殖地和越冬地的迁徙更加剧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因而了解候鸟在繁殖地和越冬地长距离的迁徙对于了解禽流感病毒的循环至关重要。依赖于迁徙宿主的跨地区传播对禽流感病毒的生态特性影响十分重大。通常迁徙候鸟必须沿途停歇才能从繁殖地飞到非繁殖地,而候鸟在迁徙的过程中频繁的停歇多数时间是用来进食和为迁徙做准备。多种鸟类在歇息地或越冬地区聚集导致了局部地区候鸟密度较大。这些候鸟聚居地从而为禽流感病毒在候鸟之间或者不同品种鸟类之间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面对这一情况,有些人采取了捕杀野鸟来控制禽流感病毒传播,大量捕杀野鸟,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的做法,无助于防止禽流感的爆发,要想建立防治禽流感的控制体系,避免野鸟和家禽之间互相接触,可以采取防止家禽饲养舍和饮用水不被迁徙的鸟类污染措施和定期对家禽进行免疫和监测来防控。
S865.3+4
A
1673-1085(2017)12-0051-02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