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2017-12-17 10:59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7年5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能效标准化

邢 然

2017年5月,北京迎来了中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国已与12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加强标准化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联合倡议》,标准再次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企业在国家的外交外贸大局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当前,标准已成为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标准之争被经济学家称作“赢者通吃”。谁把住了标准,谁就把住了产业,把住了市场竞争主动权。各国高度重视标准主导权。发达国家积极扶持和推进本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主导和影响产业及技术发展。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都把标准化作为支撑战略的重要手段。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深刻揭示了标准的全球影响力。

在标准领域,我国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国,标准化国际合作交流与合作持续深化,我国专家担任了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重要职务,担任国际标准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实质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的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参与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组织政策和规则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国际标准化工作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都把标准竞争作为科技、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把推动本国技术和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作为提高本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并通过标准与专利、法规相结合,控制重大战略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在复杂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采取战略措施和策略,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推动我国特色优势领域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截至2017年3月,中国已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职务59个,承担ISO和IEC技术机构秘书处81个。我国主导制定并已发布国际标准334项,占ISO和IEC发布国际标准总数的7‰。2016年,中国向ISO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数量首次破百,达到114项,超过前两年的总和。随着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标准化朋友圈也越发壮大,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标准化合作协议71份,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1个。

2 新形势和新要求

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我国高度重视标准化和企业标准化工作

2016年9月,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大会中贺词中强调“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强调了标准推动创新发展、引领时代进步的重要意义。“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深化标准合作,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完善国际标准体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39届ISO大会上也做了重要讲话,强调国际标准的重要性。总理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标准在帮助中国恢复经济增速中的重要性,指出标准是技术进步的基础,中国需要加快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言,标准有助于确保其发展质量、经济效率和稳定增速。

2016年9月,标准化内容首次写入《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声明》,载入G20峰会成果性文件,取得了重要历史性成果。成员国一致同意“有能力的二十国集团成员将继续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采用并符合国际国内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能力”。

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中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中国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达到年度国际标准制修订总数的50%。”这说明了我们中国政府加强参与国际标准化的力度和决心,为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和背景。

2.2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影响力并制定鼓励政策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的主体作用,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均积极开展了企业领跑者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家竞争力。能效“领跑者”计划源于日本,是日本首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于1998年由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推出,是通过为电器、汽车、照明设备等用能产品设置和实施达到现有产品最优异能效水平以上的能效标准,以此作为领跑者能效标准,并规定目标年限(可能为3~10年),配合相应约束和激励机制,强制要求企业按期达到要求,以此来促进节能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整体能效水平提升。美国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计划,是一项由美国政府1992启动,针对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能源节约计划。该计划目的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发电厂所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配合此计划的厂商可以在其合格产品上贴上能源之星的标签。其能源之星最高能效产品项目是在甄选筛选并标识出最高能效产品,以此鼓励最先进、最创意、最前沿的节能技术的研发和采用,加快高效节能产品市场推广。德国联邦政府支持在欧洲层面引入“领跑者战略”,并将其纳入到《国家能效行动计划》(NEEAP)中。2007年,德国首次在《国家能效行动计划》(NEEAP)中提出了家电行业的“领跑者战略”,将其作为家电行业的一项新能效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能效,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企业领跑者制度对实施国家乃至全球能效工作起到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对各相关方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3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是加快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标准接轨和产业互联互通的必然要求

以2016年为例,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中提交国际标准提案160项。首次主导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超过年度新增总数的50%。我国已与英国、法国、希腊、意大利、墨西哥等国签署了28份含有推动中外标准一致性程度的协议。发布了首批62项中英标准互认清单。我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试验方法》、《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等中国标准相继被新加坡、以色列等发达国家采用。此外,还探索建设海外标准化示范区和示范工程。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以标准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相关国家使用中国标准。

3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问题

当前企业在参与标准走出去和中国标准国际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企业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意识不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不足、引导激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措施不足。中国经济在过去二三十年高速发展,如今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然而中国在国际化标准方面的参与度却仍然较低,很多企业缺乏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意识,没有看到标准在当前和未来对企业活动的重大影响,导致对国际标准不了解、不参与,以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动局面。

举个例子,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在土库曼斯坦承担了南约洛坦气田100亿立方米商品气产能建设交钥匙工程,项目合同金额超过30亿美元。该公司在国内采购的大量物资和设计生产时使用的是我国标准,与土库曼斯坦有关政策不符,遭遇标准瓶颈。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积极推动中国标准在土国的授权使用。2011年11月23日,支树平局长与土国标准总局局长奥拉佐夫在胡锦涛主席和土国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见证下,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土库曼斯坦政府在标准、计量和认证认可领域合作协议》。2014年,83项中国标准在土库曼斯坦注册并授权使用,为川庆公司承建项目节省投资15%。

3.2 国际标准化人才匮乏

满足国际标准化工作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领导职务的中基层乏力、国际标准化人才的支持和培养力度有待加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专家要满足4懂,即懂标准、懂外语、懂业务、懂外交。

3.3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政策不足

国家和地方相关鼓励政策有待完善,目前还存在技术专家由于在办理外事手续方面受阻不能及时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等情况,外事经费额度严重不足、国际标准化专项投入缺口较大。

3.4 中国标准未在国际上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

中国标准本身水平不高,没有美誉度,中国标准走出去任重道远。据统计我国国家标准超过5年以上标龄的超过70%,同时在内容上存在重复交叉矛盾的问题;虽然采用国际标准比例已经达到50%,但采用非最新版本标准数量超过20%,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仅占0.7%,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差距。

4 应对建议

4.1 抓紧研究和制定以企业为主体的激励机制,加大对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支持

政府部门应充分关注和研究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鼓励政策,探索建立中国的企业领跑制度和相关政策,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以标准优势巩固技术优势,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打造质量品牌,以标准领跑带动企业和产业领跑。各地方政府应对企业“领跑者”潜力单位给予产业政策倾斜,支持龙头企业争当国内、国际领跑企业。尽快完成国际标准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主力作用,推动中国企业实质性参与ISO和IEC国际标准化活动。

4.2 有效服务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按照《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和《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助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积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针对不同国别实行差异化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互认工作。此外,结合国际产能合作,根据不同国家和产业的特点,在石油、天然气、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优势领域产能和装备“走出去”的过程中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结合国际产能合作目标国家的适用语言和技术水平,在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领域,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中国标准外文版的翻译工作,健全中国标准外文版出版发行工作机制,为中国标准境外推广应用、走出去提供便利。

4.3 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中外多、双边标准化务实合作

我国目前是ISO和IEC的正式成员,同时积极参与了太平洋地区标准大会(PASC)、亚太经合组织标准一致化分委员会(APEC/SCSC)、泛美标准化委员会区域标准化组织(COPANT)、东北亚标准合作会的等区域标准化活动,正在推动建立“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新机制架内的标准化合作。不断深化与英国、法国、德国等在经贸、科技合作,依托重点领域工作组,如中英智慧城市工作组、中英核电工作组、中法铁路工作组等,在共同关注的领域开展合作,促进了国家间标准一致性。同时积极组织举办中俄、中欧、中法机制会议。企业可积极关注中国与以上国家的标准化领域的合作动态和进展,借助双边合作机制的平台,推动关注领域的务实合作。

4.4 加快我国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支持引进或聘用海外标准化高层次人才

加大中国标准化开放力度,实施标准化人才的“引智”工程,加强与重要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主要

贸易国驻外使领馆的联系和沟通。对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人员,尤其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国家外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己所能及的工作支持,保证我国专家及时参与获取标准化领域动态。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能效标准化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标准化简述
高效电动机能效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首个中文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发布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8)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2018年上半年船舶行业发布国际标准16项
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成为ISO/IEC 29167—16:2015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