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2017-12-16 11:33汪福英程利民罗莹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感染新生儿

汪福英 程利民 罗莹

【摘要】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筛选出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后母婴同室的445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92%,2014年、2015年及2016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7%、0.97%、0.56%,呈逐年下降趋势。(2)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高达41.46%,其次是脐部和眼部,分别为21.95%、19.51%。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6%,足月产新生儿感染率为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所占比例为32.43%,与其他病原菌感染所占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出生1 d出现医院感染的比例高达43.90%,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母亲文化水平为大专及以上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比母亲文化水平在其他阶段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顺产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6%,剖宫产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主,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随着出生时间延长,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逐渐降低,此外,母亲文化水平越高,医院感染发生率越低,顺产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可见,为了降低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率,需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 感染; 预防与控制措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1.0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1-0161-02

母婴同室可加强新生儿与母亲的接触,满足新生儿生理、心理所需,使其获得舒适、安全之感,有利于新生儿身心发育,同时也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1]。但由于受我国传统观念影响,为了便于产后产妇“坐月子”,一般不开窗通风,使得空气流通不畅,且探视者较多,各种细菌随探视者流入病房,而新生儿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低,极易受到外界细菌和病毒入侵引发感染,导致母婴同室病房成为新生儿感染的高发区[2]。可见,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了解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本文将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后母婴同室的445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后母婴同室的445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婴2359例,女婴2099例;孕周31~44周,平均(39.2±2.8)周;早产儿1231例,足月产3227例;体重2.03~5.10 kg,平均(3.14±0.75)kg。所入院的新生儿均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资料齐全。排除死亡病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4458例新生儿的病例进行分析。采用统一编制的表格,将母婴同室的情况进行登记,包括胎龄、母亲文化程度、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出生后几天感染等,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4458例母嬰同室新生儿,共发生医院感染41例,发生率为0.92%。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2015年和2016年,且201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比2016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情况

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高达41.46%,其次是脐部和眼部,分别为21.95%、19.51%,见表2。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46%(18/1231),足月产新生儿感染率为0.71%(23/3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

41例医院感染新生儿中38例做了病原菌检测,除1例未检出病原体外,其余均检出。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比为32.43%,与其他病原菌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分别为21.62%、16.22%,见表3。

2.4 出生天数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出生1 d出现医院感染的比例高达43.90%,与其他时间段医院感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母亲文化程度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母亲文化水平为大专及以上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最低,为0.25%,与母亲文化水平在其他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分娩方式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4458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中,顺产的有2757例,共发生医院感染10例,发生率为0.36%;剖宫产的有1701例,共发生医院感染31例,发生率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控制工作做的越来越好,但仍需继续努力。新生儿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脐部、眼部为主,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高达41.46%;且早产儿感染率显著高于足月产新生儿。这主要是因为早产儿吸吮、吞咽等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从母乳中获取免疫物质[3]。出生3 d内发生感染的比例高达80%,这主要因为早期新生儿尚未适应外部环境,对一般细菌的感染率较高,加之探视者带入的细菌,以及空气不流通等因素,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4]。顺产新生儿抵抗力更强,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此外,母亲文化程度越高,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越低。endprint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笔者所在医院制定了完善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具体如下:(1)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同时确保室内温度适宜,叮嘱母亲及其他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先洗手,且母亲喂奶前需对乳头进行清洗[5]。(2)探视者需经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病房,在探视过程中不要近距离与新生儿说话,也不要触摸新生儿眼部、脐部等特殊部位,且逗留时间不宜过长[6]。(3)新生儿洗护用品及衣物等均应消毒后方可使用,若是多胎妊娠,切不可随意互用奶瓶、面盆、毛巾等,也不可互换衣物;且在医院公共地区沐浴时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7]。(4)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母亲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改正不良卫生行为习惯;(5)为了提高顺产率,需对符合顺产条件而又要求进行剖宫产的孕妇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以此来提高新生儿质量[8-10]。总之,通过科学合理、完善、系统的医院管理制度可有效降低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临床需在早期加强对剖宫产早产儿进行医院感染预防,并采用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母亲认知度与临床顺产率,这样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周荣娟.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86-87.

[2]马秀华,宋风丽,马丽丽,等.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调查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4):456-459.

[3]袁晓明,王杏茶,赵立双,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分析与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04-2006.

[4]姚莉,张素珍.重症监护室及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比较[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3):393-397,423.

[5]杨素青,陈立群.PDCA法减少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615-1617.

[6]华骅,沈国英.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及临床护理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49-50.

[7]杨金凤,朱虹.护理安全管理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0(12):70-73.

[8]陳晓琼,张小英,李慧,等.PDCA法在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7):1594-1595.

[9]周建平,陶红,程建,等.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07-908.

[10]谢亚丽,张全艳,王启利.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416-417.

(收稿日期:2017-07-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染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