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永勇
初秋的一天,记者走进宜春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感觉统合训练室。训练室里,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游戏、训练,有的在晃动平衡木上练习身体平衡,有的在练习滑板,有的在玩敲击果虫游戏……孩子们稚嫩的小脸蛋上有的绽放着笑容,有的略显紧张,虽然是智力有缺陷的孩子,但与普通孩子爱玩、好奇的天性没什么不同。略有不同的是,在他们游戏、训练的同时,总有一位温柔可亲、耐心细致的老师在一旁做着辅助、记录工作,帮助他们达到训练目标,记下他们的点滴变化和进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彭珍平伴随着一个个听障、智障孩子不断跨越生理和心理鸿沟,不断超越自我,也让许多原本在痛苦中煎熬的家庭看到了曙光,她的人生也在这种付出中变得丰厚。
尽管有人会带着几分异样的眼光看待特殊教育这一职业,有人会觉得这比普通教育艰难,但在彭珍平看来,特殊教育和其他职业并没有什么不同,反而通过和那些不平常的孩子们的朝夕相处,让她深入了他人不曾踏足的世界,也收获了更多感动,成为让她不断回味和珍惜的美好片段。
自1995年从南昌幼儿师范特教班毕业,彭珍平已投身特教22年。因为一直以来的突出表现,今年,她被光荣地授予了江西省“师德标兵”的称号。
[22年坚持和全情投入,为了需要照顾的特殊生命]
“彭老师,我好想你啊,到铜鼓来玩吧!”彭珍平带了两年、如今已回到铜鼓,转入普通学校就读的小凡还时常会想念她,会打电话给她。小凡在彭珍平等几位老师的照顾和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如今已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这可称得上是一个小小的奇迹,也让小凡的家人惊喜不已。小凡的父母经常通过微信表达对彭珍平的感激之情:“回想自己带着小凡初来宜春特殊教育学校时,焦虑急切又无助。但当我发现这里的老师都非常有爱心,学校氛围非常温暖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后来小凡在老师们的教育下有了不小的进步,特别是在您给他上了个训课后进步明显。她就这样在这个原本陌生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着,慢慢变得熟悉和喜爱这儿的一草一木和这儿的人。回想过往,对您和两位老师除了不舍,感激之情更是无法言说,特别特别感恩小凡能遇见您!”
从22年前踏上特殊教育岗位到如今,彭珍平已改变了许许多多像小凡这样孩子的人生轨迹,让他们走出生命的沼泽,拥抱新的生活。“我刚毕业那年,教的是宜春市二小开设的一个特教班,当时教学条件艰苦,没有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因此对待那些孩子,我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虽然那时自己也很年轻,也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但我时常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一定要做好,要對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和社会的托付!”
“上课的时候,刚开始很多孩子都坐不住,根本听不懂指令。”彭珍平说。
她必须习惯,她一遍一遍地教,孩子一遍一遍地学,又一遍一遍地忘。她必须习惯,孩子们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没来由地哭闹、没来由地推撞、随意地在教室来回走动。她必须习惯,她不仅是老师,更是“妈妈”和“保姆”,孩子的吃喝拉撒,她全都要管。每个早晨,她都要帮他们整理衣服,梳理弄乱的头发;手把手地教她们刷牙、洗脸;定期帮他们修剪指甲;随时给孩子擤鼻涕、擦口水;当孩子大小便失禁,她赶忙找来干净的衣服为其擦洗替换。有的孩子晚上不肯洗脚,她就把洗脚水倒好,兑上凉水,端到寝室,亲自给他洗干净。为了消除家长疑虑,她手机24小时开机……20多年来,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校,以爱心、耐心、细心和坚忍,守护着这些特殊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领他们回归主流社会。
由于这些特殊孩子的生理有缺陷,往往心理更为脆弱和敏感,因此对于他们而言,有效的心理安抚更为重要。彭珍平就特别注重情感教育,把这些孩子当成正常儿童看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钟鹤是一位个子较高、皮肤白净、样子斯文的男孩,由于小时候溺水,大脑受损,导致智力发育不良,且情绪不稳,有暴力倾向。他时不时地会推桌子,扔东西,敲打教室门,严重时还与同学吵架、打人,很多学生都被他扯伤、抓伤过,任课老师都对他非常头疼。对于能不能教好钟鹤,一开始,彭珍平也有点忐忑和迷茫,但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困难,用他能够理解的和表达的方式去引导他,通过各种方式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小鹤,老师知道你想跟同学们一起玩耍、学习,以后老师让同学们都跟你做朋友,你对他们也要更友好,不要打他们,好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眼前的彭老师亲切和蔼,脸上挂着母亲般的温和笑容,钟鹤被触动了,听懂了一般点了点头。自那以后,钟鹤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彭珍平也关注着他的日常行为,一旦他有情绪失控的苗头,就立即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如今,钟鹤已经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经常能听到他开心的笑声。
学校聋部实行的是寄宿制,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除了正常的教学,彭珍平会在轮值班和晚上查班时,同他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
聋哑学生钟钱德、龚丽平都是农村孩子,生活特别困难。2012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天气很冷,彭珍平看见他们穿着都很单薄,冻得瑟瑟发抖,钟钱德的小手冻得像两个小馒头。见此情景,她立即跑回家拿了些厚的衣服给他们穿上,同时,把自己的暖手袋焐在小钟那冻伤的小手上。第二天,她又找出一大包儿子的衣服、鞋子送了过去。自那之后,在每年冬天来临之前,彭珍平都会给一些困难学生送去冬衣。
聋哑学生张丽平时喜欢手工制作,于是她特地给她买来一些关于手工制作和服装设计的书以及光盘,引导她朝这个方向发展,如今张丽已经进入宜春市一家服装厂从事设计工作。
在学生们的眼里,彭珍平不仅仅是老师,更是知心朋友。许多学生毕业后都会找她谈心,通过电话、QQ等方式与她保持长期联系,说说自己的工作、生活近况。
22个寒来暑往,22年精心呵护,彭珍平用特别的爱把残障儿童领进了生活的大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悔、无私的高尚师德。
[深入实际,推动学校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2007年担任教务主任后,彭珍平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坚持以校为家,每天深入校园的每个角落,了解师生疾苦,排查隐患漏洞,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她积极构建学生与学校、老师与领导的沟通平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她也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教师眼中的好主任和领导的好助手。
为了改变学校招生难的局面,也为了摸清当时袁州区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情况,2014年暑假,彭珍平深入到每个乡村去摸底。通过努力,学生增加了,但负责招生的她和校长看到一个个残障孩子家长脸上露出的愁容,总是没法安心。在校长的带领下,她和老师们又积极投身到为贫困学生的捐款助学活动中,学校所有教师的爱心已深入每个特殊孩子的家庭,深入到每个学生和家长心里。
“摸摸你的小脚一二一,摸摸你的膝盖一二一,拍拍你的双腿一二一……”随着音乐的节奏,四(1)班的几位学生跟着彭珍平的示范动作做起了热身运动。“今天的知觉动作训练课第一项内容是平地上蹲站和平衡板上蹲站。”在她的指令下,学生较有序地进行蹲站活动,接着她又换上了舒缓的音乐,带着大家在软垫上做起了交替半跪加举手数数的活动,还有跳圈投掷沙包、跪走运梅花桩的分组游戏。尽管孩子们的动作有点笨拙不协调,但课堂依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这些活动主要是提升学生四肢肌肉力量和提高前庭、本体觉统合能力及视动统整能力。”彭珍平说。
“特殊教育里什么最重要,我想说的是专业。”“光有爱心远远不够,特殊教育必须通过教学去改变孩子,而一切行为矫正的前提是專业预防,这就需要老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专业判断力和有效施教力。”对于特殊教育,彭珍平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新生进入学校后,她对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进行详细的评量,结合最近发展区,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而形成班级的目标统整表,开展以生活适应为主和其他课程为辅的单元主题活动,过程繁琐但非常严谨。现如今,学校的康复教育逐渐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转道,学校的职业培训已初步展开,而这一切与彭珍平的深入探索和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特殊不是用来定义我们的学生,而是定义他们克服障碍所需要的专业支持,当我们给他们有力而恰当的支持时,这些孩子也能够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达到人生的最高点,也能涂抹出最绚烂的色彩。”彭珍平深有感触地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办公室主任、教务主任,彭珍平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影响他人。因此,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上,她都力求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感染每一位师生,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必须做到。她最信奉一句话就是:“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彭珍平并没有忘记充实和完善自己,也没有疏于教学研究,也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她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自身。经过努力,她自考了本科,拿了心理咨询二级证书。她用自己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丰富着每一节课堂,带动着一个个年轻教师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彭珍平带出的不少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走向自食其力;她辅导的教师也已经或正在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她主持的省级课题“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 2016年已结题。她还先后获得宜春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省“骨干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特殊教育是一个充满无限挑战的行业。因为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而这些不幸的孩子更是差异极大。我想做的,就是让他们真正与正常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彭珍平说,在特教事业中自己不会止步,会一直揣着梦想朝前走。这,或许就是她这个特教园丁的美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