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
“我构建的这个世界观是我的方外世界,那么每一个人呢?桃花源不是非要到武陵源来找,桃花源在你心里”
徐胜治40出头,面色朗润,按说正值壮年,他却带着一头神秘的灰白头发。作为一个网络作家,徐胜治以笔名“徐公子胜治”撰写的“鬼、神、人、山、地、天、惊”系列小说——《鬼股》《神游》《人欲》《灵山》《地师》《天枢》《惊门》已连载完成,在这一系列融合玄幻、国学、宗教的小说中,他无一不展现了自己的知识面:对各类宗教,他都了解,尤其对道教的修养之术——内丹术有深刻的认识。这样一来,微微泛白的头发与富有神秘气息的作品统一了风格,让徐公子胜治形象更为鲜明。前期合作结束后,徐公子胜治踏实写作的原则与网易文学的“匠心”一拍即合,双方开始全新合作。新作《方外:消失的八门》在网易云阅读上线24小时,仅发布12章,阅读量已突破900万。
老本行经济学并未因写作而放弃,反倒以新的形式渗透到小说中。在哲学及社会学等多方面,书中都展现了徐公子胜治的独到见解。当然,更老的本行还得追溯到大学,他是学机械工程出身。
新作《方外:消失的八门》在前作基础上,对“八门”江湖进行了新的演绎:主角丁齐因为心理学的一技之长,被江湖上传闻已久的“八门”中人看中,希望通过他找到一份隐秘的传承,以及不为人知的宝藏秘境。然而当丁齐最终成功进入隐秘之地——小镜湖时,“八门”中不断有人遇害,让开启秘境的钥匙再度丢失,并牵动更大范围的“江湖”。经历一段段惊险都市传奇的同时,丁奇重新审视自己所熟悉的心理学立论,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理解。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境湖市的地方,所谓镜湖,其实是一面镜子,照出整个江湖,主角在江湖中寻找方外世界。
“方外”指天地四方之外,“所谓的方外,其实就在每个人心里,就是每个人看到的、期望的世界。方外象征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精神状态与精神追求,就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了魏晋时期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我构建的这个世界观,它是我的方外世界,那么每一个人呢?桃花源并不是说非要到武陵源来找,桃花源在你心里。”
为了配合新书的发布,网易文学特地将发布会选在了张家界——传说中武陵源的所在地。近10位书友从深圳、南京、北京等地赶来,为了参加这个在工作日举行的活动,银行里的副行长向行长反复争取时间,工厂老板放着好几个订单不管,国企中层提前加了一个多星期的班,他们多为70、80后,往往在大学或者高中时开始看徐公子胜治,十几年过去,情感与联系逐步浓郁。他们唤他“公子”,公子则记得每个人的名字。每次新书动笔前,他们都在群里报名跑龙套——希望自己的网名能在公子的下一部作品中出现。被选中便兴高采烈,哪怕人物性格跟本人毫不相关,哪怕只出现一两章便消失不见。
他们自认狂热,但平日绝不贸然私下拜访。每年一次的聚会被称为“兰相会”,见面时,他们在小拇指上戴着徐公子胜治送给他们的信物,一个乳白色的瑪瑙指环,据说只有100个。常规聚会外的聚集,他们更是珍惜。一位穿着冲锋衣的男子说,“这次不来就错过了,就像错过爱情一样。”
但用爱情类比他们之间的情感,也许还显得简单。有人请公子改名,视之为权威长辈。有人每晚睡前必看,是温暖陪伴。有人陷入低谷时受到书中人物鼓舞,如遇心理导师。太博爱无法做粉丝。“一般的网文就看一遍,第二遍就像嚼过的甘蔗,公子的书看五六遍都不觉得无聊,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
为何百看不厌?一名粉丝一锤定音:“并不是因为剧情好看或题材新颖,而是他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老到与超然。”
他有过一段拼命赚钱安身立命的日子。大学毕业,经济学成为显学,证券分析师方兴未艾,研究每天变化的东西,预测政策、资金流向、社会动态与行业发展。职业前景看好,收入可观,他投身成为一名证券经济师。从业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速朽”是这份职业不可避免的尴尬。前一天在报纸上分析第二天大盘走势和股票涨跌,当晚开始转载,第二天就能验证分析正确与否,到第三天,前天写了什么已经完全不重要了。
大众永远关注结果,而非背后分析师的世界观与思路。“你做的大量工作,就是每天写速朽的文章,我就想能不能写一种大家都追着看的文章,一种生活方式的文章。当然,我们恰好经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如果不是网络时代的原因,我也不会成为小说家。我希望过了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大家还会记住你我。”
2004年他开始兼职写小说,写完了《神游》《鬼谷》《灵山》《人欲》,第五部《地师》动笔,他辞了职,把电脑上所有股市的内容都删了。写到2013年,出了八本书,按照他的评判标准,这不算高产,“高产一天能写几万字,我平均一天能写四千字。我的精力和速度就是这样。”
徐公子胜治认为,素材的积累是无意识的:“想象力是既定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你的见闻、积累。”他每天的写作时间固定在两小时,此外则处于一种日常生活状态中:表面上看无意义的、充斥在生活中的、和写作无关的事儿,实际上都有意义,在不可预知的某一天,这些故事会成为素材的来源,写一个人、写角色细微的表情、写走路的姿势都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
书里写和尚偷肉吃,是徐公子胜治小时候听说的故事,庙里的和尚把菩萨打碎了,里面哗啦哗啦往外淌东西,和尚在床底下,拿着个香偷偷煮肉。“这很有质感的一个情节,但是你不能说他架着一个大锅在院子里煮肉,那就不是和尚庙了。”
全职写作后,采风成为徐公子胜治生活的重大课题。创作《方外》前,他去太平湖、黄山脚下转了好几圈,考证古迹,也搜集地名。在风景区问导游,下载解说材料,雇当地司机实地看,和驴友聊天,听三姑六婆讲老故事,觉得有意思就写下来。走过的地方,听到的故事,都记住,“心里有一个世界,知道自己写什么,知道往里填内容需要添加什么。”
《惊门》里,主角到山塘街找妖怪,原型脱胎于真实的山塘街。朋友带徐公子胜治去过,“七里山塘”来回走过好多次,他清晰地记得,从阊门到虎泉那条路,很多石板都有字,刻着当地的传说,他也记了下来,成了这段故事的素材。
在徐公子胜治看来,素材的积累是为了表达,“(写作)在描绘你的精神世界,写方外,我希望描绘一个世界,闭上眼睛,我希望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存在什么东西,把它写成小说,然后写出来了。”
随着徐公子胜治的作品不断推出,根据作品改编的同名漫画也已经在开发中,由网易漫画专业团队监制。《方外》的影视和游戏开发工作也已经启动。作为网易文学“大神计划”的一部分,这次合作是一个开始。除了徐公子胜治以外,网易文学近期签约的大神作家还有小桥老树、骁骑校、张君宝、更俗等。
“徐公子胜治是一位极具思想深度与文化质感的作者,他的创作描述了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碰撞。”网易文学漫画事业部总经理范少卿对徐公子胜治赞不绝口,在他看来,徐公子胜治的作品是“文以载道”的体现。
徐公子胜治认同“文以载道”的说法,他坚信人的爱好与思想的形成是无意识的,接触的东西、阅读的内容日积月累,平时的想法成了文字里流动的思维。他自称生在人文气氛不算浓厚的七八十年代,课外读物只有典故传说。敬亭山在家附近,耳濡目染李白一生去九次的故事,童年出镜率最高的诗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他常上山摘草莓、山楂,一边玩一边纳闷李白怎么会来九次。现在他终于明白,李白来这里,不是因为山本身,而是追寻孤寂的精神。“这就是他的方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