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冰
练好选人用人『基本功』
□韩晓冰
黎 青/ 图
柳冕在《与权侍郎书》中说道:“昔唐虞之盛也,十六族而已;周之兴也,十贤而已;汉之王也,三杰而已;太宗之盛也,十八学士而已。”可见,古代每逢盛世,都少不了贤才的身影,而且他们更是缔造盛世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至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组织部门承担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责,组工干部必须练好精准选人、识人、用人的“基本功”,才能选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好干部。
不拘一格选人。“尚贤者,政之本也。”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组工干部要担当起“知人善任”的责任,用好手中的权力,才能求贤得贤。练就“宰相”之肚。管仲曾辅佐公子纠,追杀过齐桓公,但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终成春秋霸主。组工干部在选人时,要任人唯贤、至公至平,有容人之量,不能因个人好恶而影响对干部的客观评价,要做好本职工作,及时举荐贤才。常修“伯乐”之功。《尚书》提出“九德选贤”,诸葛亮的《知人》提出“识人七法”,曾国藩的《冰鉴》也写出如何识人,正因为这些书的作者本身就是贤德之人,才能总结出选人识人之精要。可见,想要求得“千里马”,首先自己要是“伯乐”,方能“贤能举贤,进贤为贤”。涵养“君子”之谦。古有“一沐而三捉发”“周公尚贤”“三顾茅庐”等求贤典故传世。组工干部当“以史为鉴”,努力营造政治清明的环境、见贤思齐的风气去感召他们,以谦虚恭敬、静心诚意的态度去求取他们,实现群贤毕至。
火眼金睛识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组工干部识人要先识己,只有不断修养自身,补齐短板,提高识人的技巧,才能精准甄别他人,善于分辨贤庸。明其标准。必须具有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突出政治标准,真正把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选出来,旗帜鲜明地为他们撑腰鼓劲。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围,让想干事、能干事、有担当的干部脱颖而出,无为、乱为的干部自惭形秽。察其德行。《大学》讲“德者本也,才之末也”。识人要把“德”挺在前面,察其利字当头能否拒腐防变、思潮喧嚣能否坚守党性、艰难困苦能否担当有为等,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干部,能够于细微处、言行中捕捉他们的特点。视其亲友。自己立身正直、德才兼备,则身边多半聚集能力强、德行好的人。反之,无德无才,靠溜须拍马、跑官要官上位的人,则身边多是小人。识人、察人要从他们身边的亲友、同事、服务对象着手,了解他喜欢结交什么样的人,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借助外部现象看透人的内在品质。
扬长避短用人。“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也,无得贤之实也。”只有懂得用人,方能发挥人才的作用。要重用能人。给予他们发挥才能的舞台,让他们有位有为,做到“任贤勿贰”,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听信谣言、谗言,让好干部吃亏。要防止“逆淘汰”现象,实现用好一人、激励一片的目的,让大家奋发有为干事业。要去除小人。有的干部不干事但善于投机取巧、八面玲珑,往往给人留下较好的印象。组工干部在选人用人的具体实践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人来混淆视听。因此,要时刻保持警惕性,绷紧精准用人这根弦,及时地剔除小人,否则用错一人、打击一片,影响整个干部队伍风气。要用人所长。“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需辩证看待每个人的优缺点,健全科学有效灵活的用人机制,用好干部的优点,破除论资排辈、唯票取人、平衡照顾的不科学用人方法,把符合标准要求的干部放在合适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