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宁静致远,用在语文教学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当然,这里所说的“静”是指沉浸文本、静心思考。不追求表面上的活泼热闹,只求得能有个人独到的感悟和体验,从而打造有效的语文教学氛围。那么,宁静的境界如何营造?致远的目标如何实现?笔者以为下面几种做法可作借鉴。
一、要学会做一名善于等待的老师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些言论:“当堂清”、“月月清”、“问题不过夜”,一段时间以来,在这种言论的导向下,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学生低头不语,课堂陷入沉寂,教师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循循善诱出答案。这样做,对其他学科效果如何,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就语文学科而言,讲究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很多东西需要学生自己去体悟,有时甚至要经过很多年,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积累了一定的人生经验时,方能有所领会。记得陶行知先生讲过: 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课堂教学更应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尽力解除束缚学生的枷锁,解放他们的脑、手、脚,让他们大胆体验,体验阅读,体验创造,学会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做一名善于等待的老师,给学生一个触摸文本的过程,给学生的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教育不能“强按牛头喝水”,在学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做出反应,这只会养成学生过于浮躁的心态,使得学生急于求成。因此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室里寂静,说明学生在集中精力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二、多媒体技术要使用得当
多媒体技术是如今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科技手段,它不仅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因而大受师生的欢迎,它的出现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合时宜地滥用多媒体技术也给课堂带来了弊端。
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在烈日和暴雨下》,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课堂,几十张幻灯片轮番轰炸,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怜的孩子们不要说静心思考,用心领悟文本,连用笔记的时间都没有,你看,一会儿是正音、正字,一会儿是情境朗读,之间又穿插着作者简介、故事简介、背景介绍,甚至还节选了电影中的几段录像,演员们的表演确实惟妙惟肖,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学形象往往是单一的,这样做是否取代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呢?这样的一节课之后,留在学生心底的波澜还会有多少呢?老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只能是美丽的幻影,除了使课堂五彩缤纷外,对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上课变成了讲座,变成了放电影。殊不知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它主要是发挥问题和结论的呈现功能。
语文教学历来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只有宁静地阅读,宁静地思考,才能走进文本,感知文本。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一个自由遐想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思考的主人,而不是在课堂上任由老师牵着鼻子走。浮华热闹的多媒体背景下是否也要考虑给学生营造一个宁静致远的绿色空间?
三、要让学生带着心宁静地思考
语文科程标准明确倡导合作探究、共同讨论的学习方式,因而不少语文老师把这种学习方式当成至宝,似乎一节课没有合作讨论就落伍了,跟不上先进的教学理念了。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有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成了一种评价标准。经常会有这样的语文老师动辄“分小组讨论两分钟”,虽然课堂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热热闹闹,学生看起来也很开心,但究竟讨论了些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少了讨论前个人的静心思考,因此有些学生的讨论是漫无边际的,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说不到点子上,甚至少数思维敏捷的学生霸占了话语权,小组中的其他学生只能淪为听众,达不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当然,笔者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合作探究、共同讨论的学习方式,只是要提醒各位语文老师在学生共同探讨之前不要忘记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时间,个性阅读的空间,试想学生们连与文本对话的机会都没有,又怎能在小组讨论时说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如此,个性化的解读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美则美矣,却瞬间即破。如若把学生们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比作浩荡大河、参天大树,但若缺少了学生探讨前个人的的潜心思考,也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了学生宁静思考的“静界”,再热闹的讨论也生动不起来。
四、要学会创设“于无声处听歌声”的情境
读书是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的前提,如何读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关键,一般说来,朗读最容易出彩,因而成为了语文教师的最爱,很多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利用朗读以声传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的情感世界中,朗读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另外一种读书方法——默读,就很容易受到忽视,因为默读时课堂静悄悄地,好似处于“无为”状态,给人感觉不够活泼、生动、精彩,以至于让人忽视了平静海面下的潮流暗涌,其实学生此时平静的、默默的读书,头脑中却是风起云涌,他们正沉浸于文本之中,静心思考,触摸情感,使文中景、景中情清晰地展现在头脑中,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
默读的重要性,古人早已有所认识。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而“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读书心到即为默读,默读时可以做到集中精力,用心专一,它不仅能增强记忆力,牢固掌握知识,还能安静地思考,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咀嚼、琢磨。默读把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了,让学生用心领悟文本,体验情感,从而“唱响”语文课堂,创设了“于无声处听歌声”的境界。
总之,宁静,可以创设语文课堂美好的境界。静界,让语文课堂更为生动、精彩,卓有成效。笔者相信,给学生一片宁静的、自由翱翔的天空,学生的思维会插上隐形的翅膀飞扬起来,带给我们意料不到的惊喜。endprint